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当前建设先进文化必须研究、借鉴的民族文化的“本源”,民间文学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用不可替代。蕴藏在民间文学中的民族精神,是可贵的精神财富,依据优秀民间文化传统建设并发扬光大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关系的探讨,认为民间文学可以作为儿童文学的母体,这对开发、利用民间文学资源,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从藏族民间文学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来阐述藏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首先分析藏族民间文学在创作过程中的集体性,流传过程中的口头性,传播过程中的变异性等在藏族民间文学中的具体体现,然后再粗浅地归纳藏族民间文化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也称为口头文学,指各个民族所有运用口头语言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样式上来说,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歌谣等,是各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是文坛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5.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也称为口头文学,指各个民族所有运用口头语言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样式上来说,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歌谣等,是各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是文坛的一株奇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版画在深入学习借鉴当代国际前沿艺术动向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氛围,并且充分的运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版画创作要亲近生活,贴近百姓,要以成熟的心态从内涵深厚的民间艺术中挖掘寻找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瑰宝,并且运用到版画创作中来。使版画作品更具美感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尘埃落定》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宗教体验,小说中的宗教文化是作者进行创作的精神原乡和民间文化资源,文章从《尘埃落定》中宗教文化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走向和作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小说中的宗教文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俗传统等构成了民间文化。这是人类的群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产生和流传的广阔舞台在民间。《牛郎织女》、《安塞腰鼓》、《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语文》国标本六年级上册一个单元内的三篇课文。民间故事、腰鼓舞、剪纸,都是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语文教科书中的民间文化篇章该如何教?教学内容该如何定位……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索,我找到一个核心的词语:语文!用语文的视角,寻找到文字与文化的契合点,让民间文化扎根在语文的土壤,使其迸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作家文学引领了文学主潮流;蕴含着民间文化深厚底蕴的民间文学被现当代作家文学吸收利用,彰显了民间文学的现代性。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其服务于作家文学,让作家文学从民间文学中汲取更多营养。本文意在用文化学、叙事学、文学伦理学等理论探究作家晓苏油菜坡系列短篇小说中的民间性,挖掘民间文学及其所蕴含的民间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秦红 《幼儿教育》2012,(Z1):36-37
民间文化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存在于民间的民众通俗文化,一般划分为民间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游戏等范畴。民间文化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价值观。民间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性、稚拙性、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要求,是独具价值的、鲜活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幼儿在接触民间文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艺术,是由特定社群创作,并由该群体世代相传代表该社群特色之艺术、文化等文化表达形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之为传统创作和文化表达。新疆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进程中所存续下来的民间文学艺术成为了这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与历史财富,作为其中之一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目前,对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的专项保护体系尚未成形,立法工作和相应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活中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已受到了较大忽视,民间文学也因此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对我国民族遗产和社会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以"旁■"为主人翁的民间故事最早出现于《酉阳杂俎》上,与其相似的"旁■"类的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两姐妹》是土家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它的故事类型与《酉阳杂俎》上的"旁■"故事极为相似。以《两姐妹》这个典型故事为例可更加具体地叙述"旁■"类故事所阐释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强调研究"旁■"类故事对民间文学继承与发展的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陇南白马藏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口头创作和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其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极具浓郁的民族风貌和地域文化特性,有着恒久的艺术魅力。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和其他民间文学形式一样,有着自己作为客观存在的民族性、集体性、口头性和变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是指一种依靠口头传承、与民众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特殊的文化形态。民间文学的普及和兴盛,有其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在现代社会,民间文学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都已发生了改变,缺乏社会需要,缺乏创作动机,难以产生民间文学创作的有心人和具有集体智慧的真正的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路遥的创作受到艾特玛托夫的影响。他们注重强化作品的地方色彩 ,有意识地吸纳民间文学的营养 ,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当然 ,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 ,也体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不论是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戏剧发生学、舞蹈发生学甚至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考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保护和抢救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型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的构建,能增强文化合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三市(州)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由“单干”变成“合股”,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速度和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8.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不论是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戏剧发生学、舞蹈发生学甚至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考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保护和抢救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型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的构建,能增强文化合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三市(州)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由“单干”变成“合股”,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速度和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越国都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国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两国积累了大量相似的生产生活经验,在生活习俗、民间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有许多的相似性,中越又属于"同根生民族"。因此,在中越民间文学中出现诸多相同的母题类型,"再生"母题是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情节、表现形式、信仰内涵、愿望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这表现出中越同源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桃园结义故事在演变过程中,聚合了史官文化、民间文化和文人之笔三重文化心理积淀。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籍秉承了我国史书春秋笔法、重教化的传统;宋元民间文学是结义故事的首创者,反映了民间文化中义字为上、尊刘贬曹、重实用的思想倾向;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以七实三虚的文人之笔,完成了对史官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包容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