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囊绍”、“囊冒”、对歌、宗教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中喜爱唱歌等习俗都是布依族情歌生长的民俗文化土壤。布依族居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对布依族情歌的演唱方式、风格及形式特点等产生了深刻影响,特殊的文化生态使汉族地区旱已消失的情歌在布依族地区流行,并打上了布依族传统情歌的烙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布依族地区情歌生态正遭受严重冲击。当务之急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力度,帮助青年一代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和道德观,使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传统习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山歌是布依族的特色文化,是布依族人的文化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布依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布依族山歌的传唱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就布依族山歌过去的口头传承方式和现在的光碟传承方式转变进行描述,并就传承过程中的反响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它经历了数千载风雨历程,铸就了辉煌的民族历史和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布依族文化。册亨布依族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誉为"中华布依第一县"和"中国布依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布依族文化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汉化、西化现象十分严重,布依族文化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基于此,结合册亨实际情况,就册亨布依族文化的概况、现状分析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六月六”是黔南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具有祭祀文化、歌文化、酒文化、糯食文化、工艺文化、敬老文化等鲜明的文化特征.对布依族节日文化进行研究、保护和传承,是一项有利于布依族文化传承、布依族民族精神弘扬的极具社会意义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63名布依族大学生的内隐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结果发现: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持积极的内隐认同态度,对布依族文化接近内隐自我认同;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的内隐认同态度和内隐自我认同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中的SC-IAT能较好测量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的具体内隐认同态度与内隐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布依族有着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在其婚姻礼俗中积淀着浓厚而丰富的布依族思想、文化内涵,昭显着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同时其婚姻礼俗又支持、坚守、作用于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因而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体现出毕节地区布依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保障了在现代社会交融中,毕节地区布依族对自己民族的认同,由此体现出毕节地区的布依族仍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审美心理的形成是多种要素共同催生的结果,其中,生存环境是布依族审美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生产、生活方式是布依族审美心理形成的关键,而传统文化则是布依族审美心理得以固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是我国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至今仍保持着古越人的文化习俗,其服饰鲜明地反映了温带气候和农耕经济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和审美意识。布依族服饰要素丰富多彩,是时尚服饰设计的创作资源,应该弘扬布依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促进我国的西部经济大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灿烂的华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歌文化极富民族特色。但是布依族对歌文化在异地扶贫搬迁进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传承人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诸多困境。政府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布依族对歌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因此,本文以望谟县布依族为调查对象,从移民地区的布依族对歌文化传承的困境、出现困境的原因、保护对策与实施建议等方面对布依族对歌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使布依族对歌在异地扶贫搬迁的进程中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交往禁忌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禁制。挖掘当中合理的文化因素,对布依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自编高校青年教师婚恋压力量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武汉地区5所高校300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存在较大的婚恋压力;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稍微高于全国男性和女性常模,属于中等偏上;高校青年教师的伴侣压力、家庭压力、经验压力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即使在封建社会早期,由于礼教的钳制,男女青年渴望爱情自由,憧憬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难以实现。正是封建礼教对青年人心灵的桎梏与戕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激烈的矛盾与沉痛;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又给无数青年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造成人为悲剧。《将仲子》这首诗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外,遂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黔南布依民族体育文化入手,探讨黔南布依民族体育的历史渊源,透视黔南布依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社会功能、前景展望,为致力于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代是宗法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聘婚是周人的合法婚姻。这在《诗经》和《礼记》中均有反映和记载。但是,在以聘婚为主要形式的婚姻中,同时又并存着“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的无媒婚。对这一婚姻现象,古今论者多语焉不详。本文拟从当时为政者无奈中的权宜之计、“令会男女”的文化背景和增殖人口的现实需求等方面加以考察,可能会求得个中三昧。  相似文献   

15.
"二拍"中的婚恋小说有25篇,其中有12篇认为故事中男女之姻缘是前世注定的,约占所有婚恋小说篇目的48%。这些宿命婚恋小说虽明言宿命,实际上都表现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时代主题,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宿命论思想是作者制造悬念的一种方法,为故事情节制造巧合、删枝削蔓的提供了观念支持。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金庸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金庸笔下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青年男女的情爱故事,反映出其小说在爱情主题方面的现代性内涵,即追求男女平等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讴歌为爱奉献的舍己精神;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布依族民歌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这方水土这方人的真实生活再现。随意比喻是其重要特点,寨子脚的流水、路旁的花木、家中的扫帚都是很好的喻体。文人民歌与布依族民歌的最大不同是说教意味,其诗中没有当事人,缺乏真情实意。只要生活永恒,布依族民歌就会永恒。  相似文献   

18.
Youth Perspectives on Parental Career Influe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ole of parents in youth career developmen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ough, often, perfunctorily. This inquiry examines youth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influence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We ask young men and women about specific career developm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at bear on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sample consists of survey data from 362 high school junior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trend of recent studies that report compatibility between parent and youth values, aspirations, and plans. Of all the people to whom youth can turn for help with making career plans, most look to their mothers. The findings apply across gender, to young men as well as young women; and they apply across race, to minority youth as well as majority-culture youth.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parents as allies and resources for career counselors in facilitating youth care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正>Marriage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in our society,which binds men and women the most frequently.When men and women are together,the gender relationship becomes obvious.Most societies in the world are patriarchal,so men’s power penetrates everywhere,including the marriage institution.Marriage institution is built on men’s power,and at the same time,it contributes to men’s power.Arranged marriage is a good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men’s power is over women,which was prevailing in China.China also has arranged marriage today,but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Urban China develops a new form of arranged marriage recently,but whether traditional arran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