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符号是具有的"隐喻象似性"的。在符号学家看来,隐喻与象似性的关系,就是将隐喻归于象似。象似性的研究比隐喻有着更宏大的叙事倾向,在此视野下,语言理应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象征性是语言符号存在的必要前提;而从人类语言起源的隐喻性和人类语言系统的组构理据是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投射,又足以证实了语言符号是基于象似的隐喻建构。  相似文献   

2.
语言性别歧视问题在语言学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研究往往集中在社会语言学框架内,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其相关理论也被应用到了语言性别歧视研究中。认知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笔者将从认知隐喻的视角来探讨英汉语言中广泛存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分别列举了三个典型的隐喻域并从象似性和文化范式视角对其进行解读,试图挖掘出语言性别歧视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类认知模式。象似性是隐喻的基础。由于事物间的隐喻象似性,词汇可以产生新的语义。因此,隐喻是词义拓展的内在机制和内部动因。  相似文献   

4.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只是一种表达方式,隐喻象似将隐喻视为象似的范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以中国古汉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象似性理论,认知隐喻学等来探讨隐喻象似性在在中国古汉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象似性作为语言的一种特征,不仅广泛存在于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而且也存在于语篇层面。从语篇层面来研究象似性,有助于人们更加系统、全面地认知语言象似性理论;从象似性角度来解读语篇,则有助于人们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语篇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以隐喻为基础,分析隐喻性语篇中的映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以及各自在语篇中的文体功能,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象似性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7.
象似和隐喻既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又是人类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以形体诗歌《天鹅与倒影》为例。借助合成空间理论,分析了以象似和隐喻为特征的认知运作机制,认为隐喻中有象似,象似中有隐喻,两者互相包含、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语篇意义、完成语篇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知和体验世界的基础,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话语现象。隐喻不仅反映人类文化的共性.而且深受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英汉貌合神离性隐喻,指出文化差异是造成英汉貌合神离性隐喻的根本原因,强调文化语境是隐喻理解的基础,隐喻话语意义的准确解读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象似和隐喻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以形体诗歌Swan and Shadow为例,借助合成空间理论,分析以象似和隐喻为特征的认知运作机制。两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在构建语篇意义、把握语篇主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文化语境对隐喻意义的取象具有制约作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取象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文章探讨了导致汉英隐喻意义取象的异同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隐喻的语言文化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认为隐喻是语言使用中无处不在的现象,既受不同民族、语种的思维方式和表述习惯影响,同时也对其产生反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对语言文化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必然是隐喻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语法隐喻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过程中是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以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情态隐喻为认知理据,结合广告语篇,从认知的视角来分析广告语篇中的英语投射。不仅有助于解读丰富的广告话语内涵,也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关系密切。隐喻研究从最初的修辞学、语言学,拓展到如今认知科学领域,被认为是人们认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同样是认知活动的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隐喻理论研究也为这一认知活动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众多学者和教师探寻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隐喻的认知理论为依据,从词汇扩充、语篇理解以及文化的渗透三个方面,探讨隐喻理论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寻找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新的方式方法,以解决枯燥乏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认知本质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更重要的是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密不可分,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从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探讨隐喻的认知功能和隐喻式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寻找一种对当前文化教学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的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在翻译中应以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所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隐喻在人类语言与认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产生于人类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联想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概念语法隐喻作为隐喻的一个部分,对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能反映语言和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由于隐喻有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不同语言文化中的隐喻自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曾婧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103-105,122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工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拥有其特有的隐喻结构,形成不同文化间的隐喻差异。现在,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正确理解语言背后的隐喻文化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准确的目的语,实现沟通间的无障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隐喻形成的认知因素,隐喻与文化的关系这两个角度来阐述隐喻对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隐喻文化的对比,提醒学习者在词汇的学习中形成隐喻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语言结构折射出人的内在认知机制结构和思维的实际活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从隐喻的认知根源出发,分析了多种隐喻中的普遍想象;并认为隐喻现象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的普遍性,隐喻认知的普遍性研究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隐喻的产生、功能及其工作机制并为更深入的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隐喻·文化·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方式。本文介绍两个相关的隐喻理论 :塞尔的隐喻语用学理论 ,雷科夫和约翰生隐喻认知学理论 ,同时论述隐喻与文化的关系 ,指出文化的研究对于隐喻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