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两大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基因,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民众性、传承性、依附性、活态性、脆弱性等特征.以泥玩、年画、武术、汴绣、戏曲、陶瓷等为代表的河南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漉长、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罕见的远古活历史价值、极高的审美观赏价值、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价值和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2.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丽霞 《文教资料》2013,(27):37-38,58
河南是文化大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4.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群体性、综合性、依赖特殊文化时空和“标志性文化”等典型特征。对于特别强调活态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中必须坚持“政、企、民”三位一体的开发主体,对该类遗产实施“人、物、生态”立体开发。在此基础上,应创建“政、企、民”三方合资合作、“学术、商业、生活”三位一体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生态保护视角出发,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永春白鹤拳的旅游开发的优势与机遇进行分析,从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角度出发,在今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时应着眼于文化生态保护,充分发挥其发展历史具传奇性、对外联系广泛等优势,充分利用旅游需求转变、非遗保护传承重视等机遇,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做足"文化"文章、适度开发,使旅游业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流动性、活态性、民族性等特点,旅游开发很容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和破坏。目前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就存在过度开发、碎片式开发、孤立式开发等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完善建立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监督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规划”、“重视人这一核心载体的保护和提高”等一系列对策,尽快挺高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采用民间艺术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农家乐、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等形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耦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依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地区广,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旅游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等三个方面,细致的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旅游行业最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元素,对于游客和旅游市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天然文化空间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独特优势。以商丘为例,提出针对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有益策略,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刍议许昌“三国曹魏旅游”与“文化型导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灵魂。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为迎合满足旅游者文化、知识、信息的需求,文化型导游应运而生。2009年许昌市确立了"旅游立市"战略,"三国曹魏文化"成为许昌文化旅游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文化型导游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推动、促进许昌"三国曹魏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休闲意识的增强,全国各地旅游演艺产品日趋丰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国内大型旅游演艺产品发展概况的梳理,以及典型性旅游演艺产品类型的个案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旅游演艺产品的总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健康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国际文化旅游宪章》开启了博物馆参与旅游业活动的大门,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兴盛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民族博物馆是国内外旅游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博物馆与旅游将成为并驾齐驱的社会发展生力军。民族博物馆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博物馆与旅游"被定为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旅游业的发展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角度,探讨建设环西宁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圈的优势、可行性,提出建设策略和若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海岛旅游将随着闽东大旅游的发展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它具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客源优势。在当下闽东海岛旅游开发进行一定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岛旅游将随着闽东大旅游的发展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它具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客源优势。在当下闽东海岛旅游开发进行一定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是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被称为中国旅游21世纪的方向。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性活动,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活动必须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我国的文化旅游开发存在文化定位不准确、开发不够深入、保护措施不够到位等问题,本文以商丘为例探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各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主题、内容和它对各举办地、对四川、对全国的影响和作用。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它的召开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开发和创新新型旅游产品,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相关旅游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更加完善,整顿四川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旅游边远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通过发展旅游弘扬优秀文化,并且对四川旅游进行宣传,吸引世界游客来川旅游,促进四川旅游业发展,对全国各地旅游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49-50,56
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焦点,山西拥有丰富深厚的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具有重要价值。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对弘扬地方文化,拉动区域经济建设,树立地方形象品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业正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而旅游的文化内涵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也日趋重要。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城市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从而打造出无锡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