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的培育是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冯契的人格思想立足于对中国古典人格理论的批判继承,对近代“新人”理论的总结提升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格思想的弘扬,他倡导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实质上就是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新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时期。  相似文献   

2.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3.
冯契主张当代中国亟需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它是体现了类的本质和历史联系,体现了自觉和自愿相结合,经过培养多数人可以达到的自由人格;“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培养“平化民化的自由人格”有三条基本途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冯契主张当代中国亟需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它是体现了类的本质和历史联系、体现了自觉和自愿相结合、经过培养多数人可以达到的自由人格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 ;培养“平化民化的自由人格”有三条基本途径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以二重性的良知为哲学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个性表现,以伦理品格和审美品格的高度统一为价值标准,是道德修养与审美自由的统一。它既注重个体情感愉悦、追求精神自由与超功利又追求与天地为一的境界。“谦谦君子”、“狂者胸次”、“圣人气象”是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也是王阳明理想人格内涵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想的人格形象是规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之一。教育思想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 ,都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人格形象的理想追求。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 ,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应该是“平民化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7.
“众创”时代的来临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与推动,但真正的形成与维系还需要“创客”(创新者或创业者)内在人格的支撑.理想的“创客”人格是现代市场伦理与社会价值需求的内在反应,蕴含清醒的自我意识、独立与自主的精神、真诚与包容的品格、坚韧的信念与意志等四个核心品质.理想的“创客”人格本质上是平民化的、趋向自由的人格,某种程度上是“平民化自由人格”在现时代的具体发挥,因而可从前者的培养思路中汲取诸如:鼓励民众在创造性实践中培育稳定的“创客”人格;重视教育在培育理想“创客”人格过程中的地位;通过政策、舆论、法规等外部因素帮助、引导、规约“创客”形成稳定、理想的人格等启示.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格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人格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志趣、人生选择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当关注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因而每一个教师应当注重自己人格背景的构建,通过教师人格力量去感化和改造人,造就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人。  相似文献   

10.
冯契“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理论存在三个缺憾:一、“正确理论”和“当然之则”来自并低于人的历史实践。强调自由人格的形成在于将这理论或规范内化为人格,这是非实践非自由的。二、作为培养自由人格的途径之一,“集体帮助”预设了集体在道义上相对于个人的优越地位,但现实中的集体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集体帮助”难以培养出自由人格。三、偏于强调自由人格的主观指向,有淡化自由实践的倾向。这可能使华夏民族的自由追求继续被导向人格的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11.
真人是庄子着力描写的理想人物。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是现代中国人格建构的内在规定。庄子人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及负面性:崇古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缘督以历经”的行为准则与明哲保身的民族阴暗性格;顺世哲学与宿命论  相似文献   

12.
人格本位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个“以人为本”的世纪。“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关注人的灵魂”是新教育改革肩负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教育不仅要注重教师教育方式的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更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心理成长以及情感变化。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关注小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心理成长,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精神引导十分重要。根据小学生在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变化的诸多环境要素,就是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人格本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程朱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时,是以“圣人”、“贤人”和“君子”作为他们的理想人格的,从结构上来讲,三者是合一的,从层次上来讲,三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程朱理想人格在塑造和实现过程中,由于与实践结合得并不紧密,存在着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个性自由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人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当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长江 《教育研究》2006,27(11):69-72,85
教育思想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人格形象的理想追求。著名哲学家冯契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主张当代中国亟须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塑造理想的人格形象不仅是既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之一,而且也是严峻的教育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作为中国当代人的理想人格形象,能够充分展示教育的人文关怀,有益于主体性教育的确立,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术研究在求“真”求“善”,文学则在此基础上求“关”。研究古典文学,主要在提高人的精神生活素质,使之更崇高、纯洁、美好,所以,不能对古典文学只作纯文学的研究。古典文学的“用”不是实用主义的“用”,研究者必须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用我们当代先进思想去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他对生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庄子追求人的自由独立,他提出了理想人:“真人”,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生命放逸。这种人格精神的构建必须经历“无名”、“无功”、“无己”三个层面的积淀升华,通过主体的“心斋”、“坐忘”、“致虚极”而逐步完成。主体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实现了本体性超越,人格得以独立,精神得以自由,生命最终得到放逸,合于自然,合于道,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7.
教师人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而教师人格是完成教育的基础。所以,本文在揭示教师人格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主要从教师的理想精神和敬业态度、情感立场、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这四方面进行讨论,来阐述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利于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苏轼做到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完全统一,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新型人格模式——“自由人格”从而形成了对传统文化人格的超越,成为一位更加纯粹、达观、睿智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卢梭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人格伦理思想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蕴着美学的精神,彰显出卢梭的人格之美.卢梭的“人格美”思想以良心论和自由人格为核心概念,前者为逻辑起点,后者为终极目标.这一思想推动了人学研究的发展,增进了人类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语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宽松的教学氛围。宽忪,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宽松的教学氛围归根结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其前提是剔除教师居高临下的授业感觉和学生洗耳恭听的容器职责。其实质是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的那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空间,尽情地“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教师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走向学业的成功、人格的完善,具备这种氛围时,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地质疑、提问、讨论,并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