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管理》2009,(4):F0004-F0004
<正>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始建于1982年,主要从事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的轻质高强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新型金属材料及表面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晶体材料制备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2.
杨玉良(图1),高分子化学家。1952年生于浙江省海盐县,1965年考入上海格致中学,1968年作为知青返乡务农,1969年担任赤脚医生,1974年作为工农兵学员入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并留校工作。1984年,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高分子科学博士。1986—1988年,留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固体NMR和高分子科学研究。1988年回到复旦大学工作,1993年晋升教授,历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9—2014年任复旦大学校长。在访谈中,杨玉良院士主要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同时,作为老复旦人,杨玉良院士讲述了印象中的复旦大学,以及担任副校长、校长期间为复旦大学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并对他们这一代人作了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3.
<正>专家简介:戴瀚程,2006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3至2016年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组建了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室。他一直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经济与政策分析、能源与环境经济学等领域,针对经济绿  相似文献   

4.
1966年7月,年仅22岁的杨治中从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专业毕业,怀着对高分子事业的钟爱,他来到原中国科学院中南化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待,就在高分子科学研究战线干了四十个春秋。四十年来,他迈过荆棘和坎坷,走上了一条成长创业之路;四十年,他勤奋耕耘,以朴实无华的青春谱写了一个科  相似文献   

5.
专家简介: 宁新,国家第七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广东俊富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6年7月获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1991年5月获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材料及工程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在职进修工商管理课程。宁新博士是全球公认的非织造材料技术和市场专家,在全球财富500强的金佰利公司从事跨国工作20年,拥有11项美国专利。  相似文献   

6.
正唐本忠,1957年2月生于湖北潜江,籍贯湖南津市,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系,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合成方法论的探索、先进功能材料的开发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研究。发明了合成炔类聚合物的新催化体系,开拓了从  相似文献   

7.
王旭东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同年考入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师从沙庆林研究员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后留在本所从事沥青路面材料和结构的科研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彦锋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及其与生物、环境、材料等学科的交叉性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涉及工程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高分子,以及新型环境材料与技术等国际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I0007-I0007
锂电池隔膜是关系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长期被国外两家公司垄断。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向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基于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方面的科研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王伟,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重味物理和CP破坏(宇称和电荷共轭变换)并拓展到强子物理及大型强子对撞机上量子场论计算等方面的研究。2004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在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巴里分部(INFN)做博士后特别研究员,随后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做洪堡学  相似文献   

11.
正专家简介:毕磊,青岛大学特聘教授。200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同年赴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继续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被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聘为研究科学家,从事能源转化与存储材料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方向是能源转化与存储,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陶瓷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Chemic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朱锦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与应用研究.他带领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团队开发了"大豆基无醛木材胶黏剂技术"和"耐热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等多项科研成果,成功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2019年,该团队采用玉米秸秆、芦苇、稻草等植物纤维制备出"仿木"复合材料——禾塑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但在物理性能上接近天然木材,还不易翘曲、变形,阻燃性好;更为关键的是,其原料多来自农林废弃物,成本很低,实现了秸秆变木头的工业魔术.  相似文献   

13.
刘林:1978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1982年在著名材料学家、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傅恒志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着力于材料物理的研究。1990年赴美参加首届先进航空材料国际会议并作短期访问,被特批为美国材料学会会员并获得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奖学金,先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金属学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1992  相似文献   

14.
专家档案陈敬华教授,生于1971年8月,1994年6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5月至2001年6月在日本Osaka University蛋白质研究所相本三郎研究组从事生物活性多肽的合成方面博士后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专家简介:苏锵,1931年7月生于广州,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1948~1952年间,分别就读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化工系)。1952~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工作,曾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  相似文献   

16.
专家简介:李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纳米离子与纳米能源材料研究组研究员。1970年4月出生,新疆人。1992年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年留所工作至今。2001-200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马普固体研究所Maier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后研  相似文献   

17.
与胡平教授聊天,一说到高分子材料,总能够感受到他满满的热情。尽管已经71岁了,但这位老清华人一直牢记清华体育部老主任马约翰的名言:“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2009年11期《粒子的"穿墙术"》一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这种显微镜利用隧道电流来工作。但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能用于观察导体和半导体材料,因为要形成电流,材料必须导电才行。而对于那些不导电的绝缘体材料,比如某些高分子有机物,那该怎么办呢?科学家为此发明了另一种超级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陈小俊,四川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分别于1997年、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7年8月,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Brook分校,获博士学位。2007年9月—2011年6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AnnArbor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1月—8月,到德国MaxPlanck数学研究所进行访问。主要从事  相似文献   

20.
陈兆荣先生从事木制品及家具行业30多年,在初入行时跟随师傅学做实木家具多年后,转学立体木雕艺术,在1986年自办红木家具厂并自行改良家具的设计,之后慢慢地开始原创设计,并且掌握了制造实木家具的整个技术过程。1990年至1992年远渡德国工作,2007年到加拿大从事室内装修工程项目,于2009年回国,在游历多国之后吸收了中西多元文化的精髓,这启发他发明了一种彩色木雕的制造方法,陈兆荣先生现在于广州市信宝轩古典家具公司主持产品开发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