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是中国抗战得以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浙江籍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在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从一个侧面展示全民族抗战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前,山西是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唯一的一个省。它的形成,对山西抗战、华北抗战以及全国抗战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除了具有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外,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创造的牺盟会、决死队以及战地动员委员会的形式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一无二,其辉煌战果在中国抗战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4.
作为抗日战争中一支"有力的队伍"的爱国华侨,是国共两党积极争取的对象。通过敦促国民党当局"息内争、御外侮"进行全面抗战,拥护、宣传中共统一战线主张,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通过对投敌卖国、背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汉奸的谴责,对妥协退让、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顽固派的施压,爱国华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维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张治中在湘任职期间,大胆兴革,提出“省训”,安定后方,整训民众抗战,促进了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被称为湖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抗战严峻时期的1938年7月,它既不是真正完全的民意机关,亦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然而,就其组成成份来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就其存在的时间看,从1938年7月直到抗战胜利结束。它成了抗战时期各抗日党派、抗日爱国人士直接联系的纽带。它在一定时期,曾对既没有共同纲领又没有组织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为了进一步正确开展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1940年3月和12月,先后作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和起草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系统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内涵丰富,对此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它.中国共产党提出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的早日胜利;实质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及其加入的其他党派的独立性;关键是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核心是取得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积极的对它进行了坚持与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抗日民族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它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完善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对当代中国实现小康社会和国家统一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主要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党外各界人士和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发动和组织了千千万万的民众,粉碎了投降派的阴谋,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达到利用中国战场捆住日军手脚的目的,苏联通过外交关系影响国民党,通过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党,促成中国国内两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抗战前期的主要支援国,苏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挑起大规模内战的企图,对维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苏联为了本民族利益,过分看重国民党,甚至要求中共以妥协退让来维持统一战线的做法使中国抗日有生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妨碍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征的过程也是党逐步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过程。长征开始并实现了从关门主义到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因此,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两个层次,由一大二小三个统一战线构成。如果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设想为一个大圆圈,那么这个圆圈事实上是一个椭圆。在这个椭圆里,国共两党是两个焦点。这两个焦点中的每一个,同时还是一个新的圆心,围绕它各形成一个新的统一战线圈子,即国民党为中心的抗日反共统一战线和中共为中心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后来反蒋统一战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大法宝。王明在理论上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在实践上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实行。同时他也有明显的错误。对于他这个时期的功过是非,应该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以得出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统一战线同样必不可少。重温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我们建立新时期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发展伟业、克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倍增器。新世纪新阶段应对各种挑战需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统一战线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大有可为;要以创新精神开展统战工作,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大旗下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成分复杂,因而统一战线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复杂矛盾.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领导和推动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制定了在处理民族斗争关系时,坚持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在处理国共关系时,坚持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在处理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原则.这些策略原则的贯彻实施,不仅处理好了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坚持、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冲破了国民党的限制,纠正了党的错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原则,并有力的推进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黄晓敏  徐驰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36-38,66
统一战线自其产生以来,就担负起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使命。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将统一战线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之中,赋予统一战线鲜明的时代特色。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不仅在理论上对于角色定位、发展原则、工作对象有了创新,而且在实践上也在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个方面的关系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是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话语建设的重要表征,它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滋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个人独特的语言禀赋。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生成经历了实践积累期、发展成熟期和继续发展期。大统战工作格局、统一战线是全党的工作、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大团结大联合等话语体现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格局、地位、策略、旨归。应从深化学科化建设、加强社会化传播、完善法治化保障、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 ,它是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征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20.
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发动的,为援助与响应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山西乃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的战略步骤。红军东征开创了山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震慑了阎锡山的妥协投降和剿共反共活动,促使其政治立场和态度发生转变,推动了山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新阶段的到来和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