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莉萍  殷俊 《今传媒》2006,(6X):29-32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是遭遇“寒流”的一年。持续十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平面媒体的广告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7.8%,是近5年来首次低于GDP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北京前8月仅增长4%。广州为-1.5%。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上半年,我国的GDP达到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称.全国广告业经营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18%,报纸广告的营业额同比只增长了5%.与2005年一样,低于全国广告业和GDP的增幅。报业广告下降的fq类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医疗等行业。这反映了2006年的报业在面临寒冬、拐点之际,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举措来迅速扭转被动的局面。虽然,在2006年下半年由于受世界杯影响,其中报纸的啤酒广告投放增幅还不错。但是,由于报业的改革创新还未真正开始,所以整体上来看,2006年报业还是没有出现质的变化。为此,200"7年的报业发展必须及时创新。勇于改革,才能谋求长远、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招志蕴 《新闻界》2005,(3):111-112
作为报业规模化的一个产物,厚报时代为中国的报业广告市场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世界最大的市场研究报告发布商研究与市场公司于2005年4月份发布的《中国报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里中国报业广告市场以每年21.5%的速度高速增长。对于报纸出版商来讲,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数据。但对于广告主来讲,在报业广告市场增长的背后,隐藏更多的是厚报时代给广告投放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傅绍万 《传媒》2006,(2):35-3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这一重要指导方针,对报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由于纸张和其他原材料涨价,汽车、房地产广告下滑,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业经营普遍不景气,有的报社陷入困境。透过这样一种现象,我们要看得深一些,想得远一些,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报业经营的大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营方式必须随之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和影响长远的重大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董宽 《新闻三昧》2006,(10):1-1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受众资源、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不得不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来自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报业广告收入仅仅比2004年增长了11%,成为中国报业近20年快速发展中广告增幅最低的一年。如果依照清华大学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中心和央视市场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增长的幅度更是只在5%到6.59%之间,中国报业已经第一次呈现出广告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危险趋势。与报业广告急剧减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中国网络业的广告收入比2004年增…  相似文献   

6.
潘虎 《青年记者》2007,(10):89-90
三年前说中国的报纸传媒处于困境,很可能被人贴上杞人忧天的标签,但经过2005年中国报业经营“多事之秋”:从第二季度起各地报业集团纷纷呈现“熊市”之态,下半年一路走低。特别是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仅17万元,同比下降99.7%,经营业绩几乎一败涂地,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面临“拐点”、报业经营进入“微利时代”,成为学和媒体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鞭挞报纸传媒经营之罪的言论逐渐多了起来,更有甚,预言报纸传媒必将被新兴媒体彻底取代,沦为“社区小报”,仿佛中国报纸传媒一夜之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业发展面临着转型, “报纸消亡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温州报业发展历程表明,目前国内区域性报业发展的关键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中国报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报业竞争加剧及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的分食,全国报业在经过了改革开放后20多年一路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作为报业经营的一大支柱一报纸广告,在经历了2002、2003年高达30%%的黄金增长期之后.增速开始逐渐放缓。2005年,传媒业更是拉响“报纸广告寒冬来临”的警报,报纸广告的增长速度甚至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被称之为“中国报业广告发展的拐点”。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广告形势还在下滑,出现负增长的报纸越来越多,报业广告再次陷入衰退之中。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调整之年,也是进入市场化改革、产业化发展新阶段的过渡期。回顾全年报业市场的总体发展态势,可谓喜忧参半、竞争激烈、有退有进、走势明朗。持续高增长多年的全国报业出现了增长率的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再加上全球报业的整体滑坡态势,引发了不少人士关于报业已成“夕阳产业”的忧思,“报业寒冬”、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京华时报前社长吴海民先生在《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文中提出了“报业拐点论”。此后的几年中,我国报业的自营广告经营额从2005年的256亿元增长到2011年469.45亿元。增长了83.38%。但是.当时间到了2012年,我国报业将出现真正的拐点,现在到了重提“报业拐点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吴锋 《新闻实践》2007,(1):8-10
与电视业的高调繁华、网络业的胜利凯歌和广播业的逆市上扬相比,2006年的中国报业就显得寂静。报业广告增幅仍旧较低,竞争更加惨烈,来自网络等其他媒体冲击愈发明显。如果说,当2005年报业广告增长首次大幅下滑时,中国报人显得惊慌失措、大呼“报业寒冬”的话,那么,2006年的中国报人则显得沉着冷静。表面平静的报业市场背后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随着网络媒体、移动电视等一批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从广告市场卷走了一块大蛋糕后.结果发现报业广告收入大幅缩水。一时间大江南北有识之士都开始正视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地盘划分问题.“报业寒冬论”也在这种焦急心态中面市了。报业内无论是战略领导者还是战术执行者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在新技术助推下的新媒体发展势如破竹.传统报业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3.
以2005年为拐点,中国报业转入慢车道。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报业似乎显现强弩之末的颓势。去年的世界报业大会和世界编辑论坛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亚洲市场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国一枝独秀,无论是报纸的数目还是总发行量,都稳居全球之冠。然而,一些业内专家却洞察到报业的窘境。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不仅是都市报的冬天,也是整个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14.
刘燕 《青年记者》2009,(16):101-102
20世纪70年代末,报业重新经营广告和国家确立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后,我国当代报业的产业化迅速发展起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报业产业化跨过了以广告和发行为主体的传统模式,逐渐进入集团化、品牌化经营阶段。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首家报业集团,中国报业迎来了集团化改革热潮,报业改革进入集团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透视金融危机下的报刊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是支撑报业发展的支柱,2008年报纸广告增长8.1%。增长幅度略高于上年。然而,到了2009年,奥运拉动消退,金融海啸袭来之后,中国报业是否仍能坚挺?我们从广告入手来为中国报业把脉。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拐点,那么,到2007年6月迎来这个拐点则刚好两周年了.从2005年开始,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广告营业额平均每年递增33%)的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降到平均每年递增5-10%).有的报业集团(报社)经营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有些全国性报纸和部分党报的发行量继续萎缩;行业报、专业报逐步走向衰落;有些晚报的经营也开始下滑.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和困境,我国报业应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05,(1):48-48
<正>报业新闻采编、纸张和印刷的巨额成本来源于广告收入,广告是报业经营的第一大业务,由于WTO的加入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中国报业面对的市场格局和竞争对手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报业的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近年来媒体行业广告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广告经营模式与策略、业务生产管理都已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的5年时间里,中国报业广告收入增长幅度,有4年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过去的一年报业广告的增长首次低于GDP的增长幅度,报业经济开始萧条,于是业内人士纷纷感觉到了报业经济冬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顺风顺水的快速发展之后,近几年屡遇坎坷:2005年起报业广告增幅下滑,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发展遭遇“增长天花板”,既有运行模式受到挑战;当互联网风靡全球,新浪、搜狐风生水起大幅获利之际,传统报业把目光投向网络,几年实践下来,却发现自己的网站并不赚钱,绝大部分新闻网站处于影响力低下经营亏损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20.
对报业来说,2005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曾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报业进入微利乃至负利时代。伴随着报业高成长时代终结,中国报业正由超常发展转向常规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行大战愈演愈烈,种种迹象显示.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平台期,报业转型与整合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新时期报业应对转型挑战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