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张艺谋电影的视觉表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表现性是张艺谋自觉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张艺谋电影艺术的视觉表现性突出地体现在他对造型、构图、场面、场景、光色等电影画面元素以及音乐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力从张艺谋电影作品的发展战略入手,回顾和剖析了张艺谋多元化电影创作的探索之路及个性化艺术特征的形成,对张艺谋电影创作艺术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民俗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张艺谋的电影既借鉴了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又吸收了传统民族文化养分。他早期的电影很多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风格,电影中的服装、音乐、语言等方面处处显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民族特色鲜明。张艺谋电影中的民俗意象对张艺谋的电影,对中国民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情感性是张艺谋电影的审美追求,从张艺谋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看,他执导的电影对个体情感的表现经历了一个从"情感主义"到"隐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再到"隐情感主义"的回归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所拍摄的许多优秀电影享誉海内外。与同时期的导演相比,没有谁能够像张艺谋那样始终关注中国的女性,在他的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人物画廊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女性的本能需求、执着的信念、悲剧性的抗争三方面对这些女性形象作出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张艺谋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何慧 《培训与研究》2009,26(7):20-21,100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所拍摄的许多优秀电影享誉海内外。与同时期的导演相比,没有谁能够像张艺谋那样始终关注中国的女性,在他的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人物画廊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女性的本能需求、执着的信念、悲剧性的抗争三方面对这些女性形象作出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张艺谋的电影。  相似文献   

7.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善于用华美的色彩装扮电影,不仅可以带给观众完美的视觉享受,而且也使得他的电影艺术更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张艺谋来说色彩是他传达情感、营造氛围、渲染场景的重要元素,是他为影片艺术造型的重要方式,当然这种造型风格是千变万化、不断求变的.张艺谋对电影视觉造型的追求,已经上升为他的电影艺术风格,色彩甚至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是其影片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论张艺谋电影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10多部电影作品,严格说来没有一部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然而悲剧意识却贯通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不同,张艺谋的悲剧意识中蕴涵的是崇高美。张艺谋多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沉重的话题,取得了悲而不伤的艺术效果,并在表面的轻松之余,更深刻地传达了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色彩语言。肖似化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化代码共同构成了张艺谋电影的红色代码能指。红色折射时代与社会,刻划人物及心理、营造意象与意境、表现思想与哲理,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红色整合民俗、涉指伦理,具有深刻的文化蕴含。以红色为基调的多色彩结构,与电影其他要素共同构成张艺谋电影的视听语言系统,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电影艺术理念,一种新的电影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象征:张艺谋电影导演的文学品味施军象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法之一,历来受到各类艺术大师们的青睐。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他也刀求调动各种象征因素,使其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画面象征是他常用的一个手法。《大红灯笼高高挂帅,曾反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块狭...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间张艺谋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人们誉之为“张艺谋神话”。本文分析小说对于张艺谋神话所具有的意义,张艺谋自身特有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对作为电影蓝本的小说准确取舍的艺术直觉。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贯穿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当下,常常处于时代文化潮头,具有某种文化编年的意味。更准确地说,是当下的时代、社会、文化创造了张艺谋,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张艺谋现象”。在张艺谋电影创作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社会、时代变迁的轨迹。划分了张艺谋电影的几个主要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影片的艺术与文化特点,进而探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风格变迁、文化流变及文化价值或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3.
生活磨炼了张艺谋,也赋予了他才华。当张艺谋以“赌徒”的文化心态,把自己的全部视点投注于电影事业时,实际上,他已经与女性形象结了缘。他由女性反观自身、观照人生之际,已经表现出他对于艺术独特而天才的追求。这追求使他在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的交融中获得了一点深切感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与艺术环境的改变,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影戏”观到“影像”观的深刻变化。结合张艺谋的作品,具体分析其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通过影像造型所形成的具有表意、纪实、奇现风格的影像世界。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问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生:张艺谋! 师:张艺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暂时还不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当然,我们希望他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便是对男权文化的批判与表现女性对男权文化的抗争。就其对男权文化的批判而言,主要表现为揭露男性干涉女性婚姻自由、男性让女性充当生育工具、男性把女性当成淫乐工具与残害女性生命等方面。而通过女性反抗买卖与包办婚姻、反抗男性性压迫与追求自由的爱情的叙事,张艺谋电影进一步显示了对男权文化的强烈抨击。  相似文献   

17.
第五代新锐导演张艺谋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含蓄内敛的人生态度及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观照,为我们呈现了《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展现女性生存境地的影片。前三部影片中,张艺谋着力突出了女性真切而又震撼的心灵世界,凸现了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让观影者在欷歔不已中感受到张氏电影那特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多年来,"中国作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中国作家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问題一直不绝于耳。文学界不必说了。我在大学教书,学生们也常常问这样的问题。由此可见,国人有深重的"诺贝尔情结"。这"情结",无疑是中国文化何时走向世界、何时得到世界的尊重这一心态的强烈体现。虽然,事实上,中国文化已走向了世界——从无人不爱的中国菜到神奇无比的"功夫",还有高深莫测的"风水"、华美绝伦的京剧、酣暢淋漓的张艺谋电影……但国人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以不舍的少女情结深入到隐秘的潜意识中打捞女性成长岁月里的生命体验,展示女性酸涩甜蜜的成长之路。欣喜、失落、焦虑、迷茫——少女成长中的种种丰富而又复杂的生命体验始终贯穿着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导向与新中国电影的传统教育分属于不同的价值导向,这令当前中国导演的创作有些无所适从。中国电影圈中的大腕级导演张艺谋在当前电影创作中的表现,折射了当前中国电影导演的创作处境,他的《金陵十三钗》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尽管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非水火不相容,但电影却未提供一种有效的创作经验,观众从电影中找不到导演的艺术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