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客家园林是客家文化重要的表现载体。客家地区社会环境是园林景观形成的制约因素。客家聚落景观中山、水、植物、建筑四要素的构成是客家园林形成的物质基础。客家园林形成于南宋时期,从属于区域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包括存在于客家地区或者在客家住地之外的,以客家文化理念为指导思想、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供人们聚集、游憩、观赏的园林。  相似文献   

2.
形成于闽粤赣边山区的客家土楼民居,是历史时期中原地区南迁汉人在极为艰险的自然社会环境下,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它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体现出了客家土楼民居的文化适应。在21世圮的现代化生活潮流中,应从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扬两方面,去创造客家土楼民居新岛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3.
实证分析表明: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和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特色;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载体环境关系且其载体环境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建筑形式的物质基础,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载体的相互作用是形成梅州客家民居文化景观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客家山歌风格变化的差异很大,呈现多样化特征。从产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来看,客家山歌具有北方民歌遒劲刚健的风格;从客家人生存环境看,客家山歌表现出婉约柔曼的南方民歌风格特征。客家山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与它所受的文学、语言、环境以及客家人的心理格局、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化是一颇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而其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一体多元”结构。“一体多元”特色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战乱、饥荒、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社会政治因素与赣闽粤边区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客家文化中的构成因素 ,可以清楚地看出汉族与畲族等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定光佛信仰是闽台客家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作为闽西客家民间信仰中的神佛,定光佛是客家先民重构客家意象文化而再造的神佛意象。这一神佛意象的建构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实中的定光大师行善布施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定光大师圆寂,民众敬祀为佛,朝廷屡次敕封,定光佛神佛意象形成阶段;第三阶段是元明清时期定光佛信仰发展为民俗文化,并向台湾传播的阶段。定光佛又是一个意象系统,由圣物圣地、民间传说、寺庙庵堂、民俗事象、自然与人文景观等构成。定光佛文化意象的建构过程也是客家文化的建构过程,它蕴含着客家的历史、信仰、情感和理性,对慰抚心灵、庇护生命、保持客家文化记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维系着海峡两岸客家的情缘与法缘。  相似文献   

7.
山歌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的,并在一定的生活环境里发展、变化。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山歌是生活的需要,生态环境变了,山歌的境遇也就随之起了变化。以松口客家山歌为个案,探讨传统时期松口客家山歌传承的生态环境,将松口客家山歌的生态环境通过地理、人文、劳动、文化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其对松口客家山歌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初步把握,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松口山歌的社会历史价值及其文化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定居后在闽粤赣边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体现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等特点。同时传统客家民居也体现出对中原汉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在住宅的基本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对外关系上承袭了中原民居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客家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客家民系的形成,需要时间与文化的积淀,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存地域与空间,同时必须形成共同的语言、心理、生活方式与信仰,而且成为民系的自觉。判断客家是否形成,首要的是看是否具备了形成的各种条件,并有无文献及实物为证。客家是族群融合的产物,这一融合大约于明代中期完成。  相似文献   

10.
客家文学是一种地域文学。它包括客家文人文学与客家民间文学。它凸显了浓郁客家情怀与客家情调;描绘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生存环境;深刻地蕴含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而被认同。客家文学映射了客家社会的乡土性与客家特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客家学的研究中,客家民系的本质问题争论较多。我们认为客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原汉人南迁而不是客家人南迁的结果,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古百越族的支系主要是畲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称之为客家的民系,而且在这个融合过程中畲族不占少数。  相似文献   

12.
客家是我国中原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其主要特征。客家民系和客家话的形成与南方客居地土著居民直接相关。中原汉人则向南方带去了当时较发达的中原汉文化。客家人文丰富,社会传统经久不衰,民居风俗代代相传。深入挖掘和弘扬客家人文精华,对建立现代中国和谐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学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今天的汉语各南方方言分支中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接近。这一事实表明 :客家方言群与赣方言群在历史上曾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区域开发史和移民史的角度 ,分析客家方言群的起源 ,认为客家方言群的直接源头应该是来自唐宋时期的江西境内移民。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在定居台湾的数百年间,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十分鲜明,有对原乡文化的传承,也有相对于原乡文化的变迁。在这一系列的客家文化传承与变迁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客家人常年的迁移生活、定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与生活在其周围的其他族群的互动,是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形成、发展与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指出客家文化景观的特征适应于山区环境,具有存在和发展合理性。认为在现代社会下,客家人应该更加开放思想,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参与各区域文化交流,通过文化整合,保持传统文化精华,使客家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客商"是延续到当代的两大传统商帮之一,是目前华商网络的主要成员。"客商"在近现当代史中有着不可抹灭的影响和作用。"客商"实业救国,资助民主革命,是一支热心公益、崇文重教的爱国商帮。在"客商"起家、创业、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共性,这些共性的形成跟"客商"所属的客家文化影响有关。从一个民系的文化角度出发,寻找客家文化对"客商"精神、"客商"人格的影响,更有利于拓宽客家文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汉民系文化,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广东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拥有开展文化旅游的优势。但客家地区开展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旅游开发保护意识差,旅游产品开发有待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开发文化旅游,以期促进广东客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客家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 《嘉应学院学报》2009,27(3):113-115
文化的形成总是和环境相辅相成的,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本文论述了地理环境对客家饮食文化形成和特点的影响作用,探讨了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客家饮食文化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应注意保持其个性、生态性、涵摄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