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台湾原住民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原住民问题是台湾社会、政治领域中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台湾各政治势力角逐中的重要筹码。原住民教育在台湾教育中也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当局和学者们时此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本文从台湾原住民教育的发展历史、原住民教育的理论和政策、原住民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台湾原住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处理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在制度架构和政策设计时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内部向美国学习、将多民族的中国"改造"为只有中华民族的单一民族国家,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的国家观和国族观,也是民国政府处理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主轴。台湾光复后在原住民地区推行的"国语运动",是这一民族同化政策在台湾的传承和延续,而1980年代兴起的台湾"原住民运动"既是国际土著人运动在台湾的反应,也是国民党当局对原住民实行民族同化政策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殖民主义的深入,移民国家的建立,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面临着全球化与国家一体化的双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原住民教育失去了其传承本土文化的原生职能,转而成为消灭原住民文化、同化原住民的工具。"被偷走的后代"是澳大利亚强制同化原住民的产物,指在大约1869-1969年期间,英国殖民当局将10万原住民孩子强迫带离其父母、家庭、社区,从而对他们实施强制同化教育的行径。本文在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中梳理澳大利亚原住民强制同化教育的过程、动机及其后果,并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台湾的传布是伴随着荷兰人的殖民扩张而来的。为了拓展远东的贸易 ,荷兰人在 16世纪初占领澎湖 ,并向中国请求互市 ,但遭到清政府官员的拒绝 ,乃转往澳门、厦门 ,后于 162 4年到达台湾安平 ,并在此筑城实行长期占领。这一时期的台湾居民 ,除由闽粤两省移民来的汉人外 ,还有原住民及一些在此贸易的日本人。荷兰人为垄断贸易 ,将日本人赶走 ,接着陆续占领了台湾南部的原住民区域。 164 3年 ,又将盘踞在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逐出台湾。当时的台湾原住民处于未开化的原始部落社会 ,在农业方面亦甚落后 ,不知稼穑之法 ,一切作物任其自生自…  相似文献   

5.
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荷兰教育当局实行了替代认证项目(ACP),以速成化培训合格教师。在荷兰教师教育的变化背景之下,本文针对学习目标设计、教师教育者、学校、学习环境、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反思,为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改革过程的评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清代台湾原住民的教化政策不仅指对原住民的教育,而是包括了以社学为核心的教育体制、赐姓制度、剃发制度等三个方面。清廷的原住民教化政策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同时,它对原住民本身和台湾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促进并帮助原住民就业、接受技术培训,是加拿大政府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之一。自1989年起,加拿大《通向成功之路》及其一系列就业与培训政策的出台,对于提高原住民就业水平、获得资金支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增强原住民自治等方面均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回顾加拿大原住民就业政策发展与演化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这些政策的经验教训与意义,并对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就业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招生录取中,通过少数民族语言认证制度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是"最小收益者的最大利益"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对少数民族语言能力及水平的考试认证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语言政策中并不多见,台湾地区原住民语言能力认证制度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保护、传承及发展原住民传统文化、语言和原住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制度的生与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文化特征,加拿大民族可以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人群为原住民,第二类人群由英、法两大宗主国的民族组成的多数民族,第三类人群为后来的移民.在加拿大建国的历史上,这三类人群的相继接触与交往,使原本自然发展的土著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本文在加拿大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的脉络中,梳理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自产生到消亡的历史发展过程,评价这种学校教育制度对原住民文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对原住民子女造成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0.
黄新宪 《教育评论》2007,(5):105-107
1871年,一些琉球居民乘船遇风飘至台湾,误入“牡丹社”,被当地原住民杀死,史称牡丹社事件。日本借这一事件乘机发难,于1874年出兵3000余人入侵台湾。清政府委派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率军赴台,有效地反击了日本的侵略,最终迫使日本军队撤出台湾。在处置这一事件的过程中,福建船政局的相关人物和机构时时出现在清政府的各种函电中,其作用屡屡被提及,凸显其在解决这一重大海防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也折射出当时的闽台关系十分密切。早在事件发生不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便明确指出,牡丹社一带的原住民区域“系中国辖境,豈容日本窥…  相似文献   

11.
出土秦汉简牍及相关文献记载说明,秦代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禀衣制度,但秦代百姓的日常穿衣是自备的,而各级封建官吏则实行赐衣制度,那么秦代禀衣的范围是集中在丧失人身自由或人身自由受限制的最下层民众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两晋南朝时期,北方流民大批南下,经过侨州郡与土断,南下北人逐渐与土著汉人融为一体。南北汉人之融合,既壮大了南方汉族队伍,更提升了南方汉族素质,为南方社会进步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不仅仅是议罪案例的汇编,也是对汉初官吏的行政、司法和个人行为有极强约束作用的法律形式。其所辑内容重点反映了严厉惩处官吏的危害中央集权、杀人、盗窃、藏匿户籍、纵囚、治狱不直、欺世盗名、受贿、为伪书等的犯罪行为。这是汉初法制建设的重要特点,也充分体现了统治者澄清吏治,加强法治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贵州自古以来便以土著民族居多,汉族人民是从内地迁徙而来,诸多的移民史材料证日月明清时期确大量的江南及江西等地的汉族移民进入黔中,从而也为黔中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黔中汉语方言的独特显现.“屯堡话”与明代移民的江南籍贯成分密不可分,而清代移民来源地的庞杂,又对明代移民官话有较大影响。作为维系明清时期移民交际的纽带,需要采用通行地域最广的语言才行,而这种语言很有可能便是在明代共同语及口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5.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文化因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得到提升;由于频繁的丝绸之路贸易,于阗成了东西文化的融汇之地;佛教的传入,使于阗绿洲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发生了巨大嬗变.这个时期是于阗文化的勃兴期.  相似文献   

16.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客家先民背井离乡,所到之处都能继承和发展中原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同化当地土著居民,形成客家群体,且英才辈出,这与客家人的教育观直接相关,是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传统风气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比如在云南的2万多客家人,分布于全省各州市县的各个系统,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奉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官府的科技行为,可分为五个时期:先秦时期是科技发展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官府科技行为已初见端倪;秦汉三国时期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稳定的政局为官府科技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魏晋南北朝虽然是古代科技体系趋于完善的时期,但由于政权频繁更替,社会动荡,因而官府科技行为较少;隋唐宋元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重视科技,官府的科技行为大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蓬勃发展;明清时期是封建主义政治体系逐步崩溃期,官府不重视科技的发展,其科技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从官府科技行为的发展可以看出,政通人和,是经济发展、科技兴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拉美双语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制度化后仍处于教育体系边缘,发展始终步履维艰,不容乐观。一方面政府当局未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驱动改革,另一方面土著民族缺少必要资源推进改革。困境的根源来自于拉美主流意识形态中单语和单文化主义及种族主义对双语教育的压制和束缚,其背后反映的是土著民族现实诉求与殖民主义历史遗留这一根本性冲突。  相似文献   

20.
韩非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专制君主应利用人性之好恶制定赏罚之法,统治臣民。西方的爱尔维修等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我保存,同时又爱人,专制制度是违反人性的,应用民主制取而代之。中西性好利论既有切近实际的一面,又有很大缺陷。韩非的人性学说在后来很少被提及,政治学说也只是被暗中使用。西方的性好利论被其社会普遍接受,并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中西性好利论比较的启示:只有把统治者也视为性好利者,才能监督他们,实现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