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笔     
写毛笔字,要解决好笔法和结体两个问题。笔法,一般包括执笔、运笔和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执笔法前面已讲过,这里讲运笔法。书写行笔字的基本笔画,大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统称为运笔。起笔又称落笔,它是笔锋开始下落到纸上时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各有各的笔法势和由此产生的笔法,其在一个笔画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从它们的主要作用方面总结:起笔决定着精到度,行笔决定着力度,收笔决定着到位度。实际上起笔也有力度和到位度的问题,行笔、收笔也是这样。但作为收笔笔法的形态主要作用是到位度,而每个字的收笔笔法的作用更大,对字结构还有一个稳定结构、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笔画不同的收笔取势方式也是丰富收笔笔法的关键。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分析的这些笔法墨迹  相似文献   

3.
篆书之核心在于笔画线质,篆书笔法的核心在于行笔。清人刘熙载论及篆书笔法时提出"?笔"一词,纠正篆书书写时易出现的"急躁"与"松弛"之弊病。"?笔"不是简单的快速书写,而是与"疾涩"对立统一的行笔方法,应将"疾涩"与"迟速"分开对待。刘熙载提出的这种行笔法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亦有其局限性,应当历史地、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4.
第五讲:中实 完成一个笔画,需处理好入笔、行笔、收笔三个环节.入笔与收笔,要注意笔锋藏露,通过笔锋藏露形成笔画的不同形态,以塑造不同审美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行笔,是完成笔画主体部分的操作.不同的行笔动作,决定笔画的线形与线性.  相似文献   

5.
正临帖靠帖突破现状李昭泰书友的隶书,行笔沉涩,笔画厚重。结体方正,立字稳健。字疏行紧,疏密关系处理得当。此作,尚缺少帖意,两年来水平基本徘徊不前,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升华格调。猛攻《曹全碑》,提高眼界和书写能力,破低俗笔法,立高雅书风。二、提高笔画质量。(1)笔画要盈中,克服"尽(尽)"字波画、"远(远)"字捺画等此类长笔画中段力弱势怯之不足。(2)波脚、捺画要伸展,摒弃其蜷缩窝憋之不足。(3)笔画要流畅,力戒气血凝滞之不足。三、落款字再大些,以求与正文相协调。临靠汉碑焕发新姿郭国俊书友的隶书,用笔沉凝,笔画沉实。结体凝重硬朗。布  相似文献   

6.
悟室评书法     
正申晓炜书友的楷书,深得褚遂良神韵,是一幅成熟的楷书佳作。整体看来,字的占格比例适中,无臃肿、稀疏之感,与褚字相合。由于是大幅多字作品,写好更是不易。整体来看,作者笔法娴熟,用笔老到。但有些长的笔画,笔锋不够流畅,线条缺乏弹性。楷书,难在每个笔画从起笔、行笔到收笔整个过程的提按、起伏,既要表达书写者的情绪和内涵,还要展现出作品的生动、鲜活。建议作者对照原帖  相似文献   

7.
正8.《颜勤礼碑》笔法规律总结(1)中锋:笔在画中,篆籀遗意中锋,是书法用笔的基础性笔法之一。运笔时,使笔毫的最尖端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写小篆需熟谙此法。孙过庭所说的"篆尚婉而通",意谓行笔不疾不徐、笔画停匀,这必须以中锋笔法才能达到。颜体楷书颇多篆籀之气,尤以其晚年作品更为明显。《颜勤礼碑》即是典型。即便是较细的横画,亦能以中锋出之,笔到力到势到,绝无一丝颓弱气。这正是中锋用笔的优点所在。中锋用笔既能表现一种从容的力感,又能表达一种威仪的正大气象。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理解书法线条的美,了解基本笔法的美,理解楷书基本笔画的美,增强学生的楷书笔画的质量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近代书画大家吴昌硕以诗书画印皆擅长而享誉海内外。其书法诸体皆精,尤以石鼓文最为著名。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吴昌硕的身世、追求、以及后人的评价来分析吴昌硕的《石鼓文》的风格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并且分析《石鼓文》的基本笔法、结体、章法等技法以及吴昌硕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转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不断旋转粉笔 ,使粉笔这种消耗性的笔头始终保持圆锥状 ,能够较均匀地接触黑板 ,这样书写出的线条清丽而不臃肿 ,同时也使字呈现出粗细变化之美。2.切切是起笔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沿着与笔画运行方向约成45°角的方向落笔 ,触板轻而快 ,使笔形方折 ,如刀切之状 ,多用于横、竖、撇画的起笔。3.顺即落笔方向与行笔方向一致 ,起笔处笔形尖细 ,落笔很轻 ,行笔时力量渐渐加大 ,相当于毛笔的顺锋起笔。如点、捺、左尖横的起笔都是如此。4.逆起笔法之一 ,就是将粉笔从行笔相反方向凌空迅速落下 ,使笔行圆润 ,长横、平捺可…  相似文献   

11.
横、竖、撇、捺、点、钩、折、提八种形态是汉字最基本的构成笔画,其中"捺"是基本笔画中比较难掌握的笔画。在书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通过理性的归纳与对比分析了解"捺"的特征,把握不同"捺画"的角度、趋势和行笔方法;学习"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写法与运用,尝试运用"集字创作法"完成作品。以此,提高学生读帖时归类思考、对比分析以及集字创作的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推进对吴昌硕石鼓文书法艺术的研究,运用图版法、文献分析法对吴昌硕石鼓文书法艺术概念的形成及原因进行了梳理:吴昌硕通过在结构、笔法、用墨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了特有的吴氏石鼓文书法风格;吴昌硕石鼓文是基于他在小篆、金文和隶书等书体中广泛汲取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吴昌硕石鼓文风格形成后,对民国时期众多书法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笔法捷要     
书法中的笔法是指用笔方法,它是人体控制毛笔在纸面或其他材料上作各种形式的运动,从而完成点画形象过程的方式方法,对于书法主体来说就是驾驭毛笔的方法和能力。笔法包括执笔和运笔两个方面。明白了执笔的虚实关系,领悟了行笔中的提按方法,就掌提了笔法,得到了蔡邕授于神、传于后世的“笔法秘诀”。  相似文献   

14.
五、撇画的写法
  撇画,也是隶书的典型笔画。隶书分背取势,向左分展的任务主要由撇画来担当。
  (一)书写步骤
  如图11-1所示,撇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上逆锋入笔。
  2.转锋向左下方行笔。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的书法教学应该从最基础的基本笔法学起为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临帖,时效性较强。 一、基本笔画教学一定扎实牢固、耐心、细致  相似文献   

16.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17.
1.读笔法。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应采用“读笔法”教学,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部件按书写顺序读出每个笔画的名称。2.部件分解法。根据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甜”字,左边是“舌”字,右边是“甘蔗”的“甘”,合起来就是“甜”。3.字形分析法。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减”,去掉“冫”是“咸”,“舌”加“刂”是“刮”字等等。4.比较法。即通过与熟字比较异同的识字方法。如“…  相似文献   

18.
正六、撇画的写法撇画,是隶书的典型笔画。隶书的结体取左舒右展的横势,其左舒的任务主要由撇画来承担。撇画的写法,与钩画的写法大同小异。1.书写步骤如图18-1所示,撇画的写法可以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右上方逆入。(2)转锋向左下方行笔,行笔时将入笔处藏住。(3)轻顿之后转、送、提。  相似文献   

19.
五、疾笔和涩笔1.疾笔和涩笔的含义疾笔是指笔势轻捷,笔画流畅,行笔爽利,呈奋笔疾进的艺术效果。此为隶书由篆书缓慢行笔变换而来,书写时力避迟缓拖沓。但是,疾又决不是单  相似文献   

20.
曹乃鼎老先生的《晚节自勉百字铭》,读之感人至深。其书法行笔稳健,线条凝练,笔画沉实。结体方正,立字稳健。章法疏朗,空旷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