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第九讲:墨法 书法有用笔用墨.笔、墨虽是分说,然非笔不能运墨,非墨无以见笔.故黄宾虹说:"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用笔,骨力外张者;用墨,血肉丰满者.有笔无墨,枯瘦带俗;有墨无笔,臃肿拖沓.贵在笔墨兼得,相映成趣.同样,论用墨,必兼论用笔.苏东坡《论书》谓:"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神、气"指神采气格,"骨"谓用笔,"血、肉"是说用墨.神采气格须灵视乃见,而用笔用墨则有迹可循.  相似文献   

2.
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原指作画时用墨先淡后浓,后来泛指写字、作画、作文不轻易下笔,力求精炼。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人陶宗义《南村辍耕录·八·写山水诀》: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纸上有许多滋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这便是惜墨如金的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色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之画风。"笔墨"二字被当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同时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讲究墨法避忌和笔墨立意。  相似文献   

4.
用墨 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老子曰:"知白守黑". 绘画用墨,以油烟为主.松烟色黑无反光,宜于用浓,有精神.用以作字殊佳.用以作画,每发青灰色,不甚合用.如以松烟与油烟合研,可免此病.  相似文献   

5.
第十八讲:笔墨书法讲用笔用墨,常常分说。然而,非墨无以见笔,非笔无以用墨。墨乃用笔之痕迹,故用笔之轻重徐疾,皆赖墨以传;而用墨之变化,又须依凭于用笔的变化。概言之,用墨有轻重、浓淡、枯润之别,皆是用笔之提按、迟速、中侧等变化所致。深晓其中因果关系,于笔墨学习尤为切要。本讲虽言笔墨,但以讲墨法为主,盖因二者互为里表,难以割切,所以并提,而讲解中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学会用墨     
谈到书法,我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笔墨。我们关注多的是用笔,却常常忽略了用墨。你一定会说,墨不就是黑的吗,难道还能变出花来?当然了,用墨和用笔一样都有技巧。近代著名书画家黄宾虹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有了水的掺和,原本黑色的墨就有了颜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写意花鸟画通过用墨和用色的丰富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前后层次在空间里的特征.用墨和用色只是表达花鸟画作品趣味的基本手段,具体因人而异.写意花鸟画的用墨和用色正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山水画家的李行简,是以常人的心态去亲近大自然,置身大自然,体悟大自然,然后又平平和和地描绘大自然的。李行简的写生,无疑是将李可染先生与传统有关画论的精粹部分付诸实践的最好示范。这些做法,对于当时急待创新的湖北山水画,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写生方法促使它走出陈陈相因的模式,是有积极意义的。李行简用墨讲究深厚,诚如黄宾虹先生所谓的用墨"浓不凝滞,淡不浮  相似文献   

9.
正据传,唐代时已有人用墨来钤印。朱象贤在《印典》中说:"昔唐集贤院图书印用墨,时间经久不变。"并说,其制法是用最轻细烟、龙骨、八宝粉与油艾等拌和而得。敦煌石室发现,"瓜沙州大经印",亦偶有用墨印的。在历代书画卷轴中亦有,如五代巨然《秋山问道图》钤有"蔡京珍玩"墨印,临《曹娥碑墨迹卷》上有"柯九思""乔氏篑成"墨印。明十竹斋画谱主人胡正言,自刻印谱《玄赏》,也全用墨色印制。宋代亦有用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之美,关于中国画的用笔与用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古至今已有许多。笔墨两个字的含义已经不仅是工具的名称,它已成为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该文通过对中国画宏观概念的梳理与认识以及自己的艺术实践,重点探讨了用笔与用墨的表现手法。从中不难看出,学习中国画先要学会怎样用笔和用墨,笔墨所具备的独特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每一件事的过程都可以分为几个小环节,如果前前后后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平均用墨,作文就会写成流水账;反之,如果我们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环节去写,其余的简单带过或干脆不写,就能写出一篇重点突出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2.
龚贤的作品,素以用墨浓厚、意境雄浑沉郁为人所称道。其画作,陡壑密林杂以山光岚气、积雨晴云,形象地再现了大自然深邃神秘的氤氲气氛,营造了如梦如幻的精神世界。其用墨的沉厚,被人评为:“独有千古,更在墨……其积墨……浓而不腻、厚而无滞。”(《昆新两县修补合志》卷22)“惟于光绯明暗则尤能渲染得体,独出机杼,开画界之创格,为艺林时代之前躯。”(《昆山景物志略》)“墨气不可以岁月计,年愈老墨愈厚,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功深也。”郑子房曰:“紫丈墨气如炼丹,墨气活,丹成矣。”  相似文献   

13.
画用笔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笔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画在勾线和用墨方面对笔及用笔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中国画用笔的重要性在以线造型和用墨雕琢两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书法     
正陈福义书友的隶书中堂,主要取法汉碑。虚实对比是中国书法艺术特别注重的创作原则,主要通过用笔与用墨来体现。用笔的轻重徐疾、用墨的浓淡枯湿等,均能营造出丰富的虚实效果。此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便是虚实对比强烈:作者善于运用提按笔法,运笔以圆笔为主又辅以方折之法,点画粗细变化大,  相似文献   

15.
一曰静:大凡得享高寿的书画家,欣赏他们的作品总能够从中品味出一种舒缓清逸的祥和之气。其行笔用墨不急不躁,自在从容,这便是在书画鉴赏时经常提到的画贵有静气。以清代山水画坛著名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为例,其  相似文献   

16.
正六、狗的画法步骤1.从整体画起(1)用铅笔或木炭条起草图,然后用毛笔简而松地定稿。(2)从头部画起,用墨可浓可淡,关键是按照狗的头部结构用笔。(3)用较大的毛笔,按大结构写出胸部。(4)腰部和后肢用墨可略淡于前胸,尾部要松而灵动。  相似文献   

17.
墨法 用墨有: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作一幅画,均可巧妙运用.倘能极其自然,即得上乘之奥秘.可谓之法备. ——1948年 用墨之法有:浓、淡、破、渍、泼、焦、宿墨. ——1952年课徒手稿 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 ——节自1935年张虹所编《宾虹画语录》初稿本  相似文献   

18.
我成功了     
成功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快乐,增长知识和经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我就成功地画了一幅写意牡丹。写意牡丹的画法是这样的:用暗红点花瓣,用墨勾边;叶子用花青和草绿画,用墨勾叶脉;三绿画花心,用滕黄点花蕊。听起来是很容易,可画起来却难。我第一次画牡丹,出师不利,画纸上一片模糊,原来是水多了,只好重新画。这一次还行,只是牡丹花瓣层次不分明,红红的一大片。第三次,我想: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失败,哪来的成功?我认真地观察着老师的范画,想着老师运笔时高时低、有轻有重地在纸上来去自如,我怎么就把握不住呢!老师的笔上墨汁似乎受到神灵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写毛笔书法时,总是将墨倒入盘、瓶、杯等容器蘸笔使用,用量不好掌握,极易造成浪费。于是我考虑设计一种集墨水瓶与墨盒于一体的器具,以减少用墨浪费,使用过程环保、洁净、方便。我将基本的瓶型容器做成弯头瓶口,既可卧式使用,又不影响立式包装储运。  相似文献   

20.
分析古诗文巧借绘画渲染技法突出场、景、人及作用,研析用墨浓淡与形象鲜明辩证关系,正确掌握、熟练运用渲染技法于写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