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事部、教育部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的经验,紧紧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会议召开的时机非常好,也很有必要。教育部党组非常重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对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高度重视和关注。周济部长主持部长专题办公会,专门听取了人事司的有关情况汇报,对此项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明确要求积极配合人事部认真总结吉林省的改革经验,扩大试点范围,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打好…  相似文献   

2.
我省四平市从2004年10月开始试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已经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受到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四平市的改革率先在伊通县开展,效果比较理想。本刊已在今年第4期刊登了伊通县教育局局长申运江的署名文章,对此进行了宣传。今年我省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改革的试点已经扩大到通化、白山两个市,并将于明年在我省全面推开。人事部、教育部还在四平市联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工作现场会,积极评价这种改革模式,并向全国进行推介。现场会召开后,本刊记者就改革的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四平市教育局局长牛立坚。  相似文献   

3.
李军 《吉林教育》2005,(10):4-5
我省四平市从2004年10月开始试行中小学教师取务评聘结合,试点工作率先在伊通县开展,随即在全市铺开.一年来,这项改革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我省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已经扩大到通化,白山两个市,并将于明年在全省推开.今年9月16日,人事部、教育部在四平市联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工作现场会,积极评价这种改革模式,并向全国进行推介.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我省副省长陈晓光.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出席现场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9月16日,吉林省四平市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中成功试行的“评聘结合”模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事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现场座谈会,积极评价这种中小学人事评聘改革新模式,并向各地进行推介。教育部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出席现场座谈会并讲话指出,加快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国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迫切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进而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社会牵动面非常大。同时,加快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制度,才能不断吸引优秀教师从教,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5.
按照吉林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在四平市中小学教师系列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市从2004年10月中旬至2005年4月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工作。在国家和省人事部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25日,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就中小学教师“评聘工作”到吉林省伊通县调研时指出,职称制度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小学校职称制度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伊通县的“评聘合一”工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评聘合一’的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成效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2004年底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伊通县教育局应邀作了经验交流。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对伊通的改革经验给予了肯定。教育部人事司已向各省转发了吉林省“评聘合一”改…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25日,国家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就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合一”工作到吉林省伊通县调研时指出,职称制度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小学校职称制度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伊通县的“评聘合一”工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评聘合一’的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成效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2004年底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伊通县教育局应邀作了经验交流。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对伊通的改革经验给予了肯定。教育部人事司已向各省转发了吉林省“…  相似文献   

8.
伊通满族自治县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受到了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的充分肯定。此项改革办较好地解决了教师职务评聘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行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他们的工作经验在2004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9.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束缚教师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创建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对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是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试点工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得到了国家人事部、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值得关注。“评聘合一”,把教师职务评聘的权力交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克服了过去“评”、“聘”主体之间相互脱节的弊端,进…  相似文献   

10.
《吉林教育》2006,(11):4-6
从2004年开始,在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的亲自部署和指导下,我省针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开展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试点工作。这次改革,取消了任职资格评审,实行评聘完全结合,通过以“一评三考”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强化了学校责任和教师岗位聘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和合同管理,在转换中小学教师任用机制上迈进了一大步。这次改革,确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探索出了新的用人机制,调动了学校加强师资建设的积极性,重新分配和调整了教师资源,社会反响很好。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不久前,国家教委针对个别地区在评聘中小学教师职务工作中不再承认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一事,下发了《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对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建立的一种考核制度。经与人事部商量同意,鉴于中小学教师是经过严格统一出题考试后颁发的《专业合格证书》,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若干问题暂行规定》(人职发(1990)4号)中所指的“专业证书”不包括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因而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仍作为评聘教师职务的参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广州铁路中学刘静等老师来信询问,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时,《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否与本科学历等效?就此问题,我们请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答复如下: 根据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教人(1990)8号]的规定:“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国家教委对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中小学教师经过严格统一考试合格后颁发的一种证明”,在评聘教师职务时,“视  相似文献   

13.
本省     
《吉林教育》2007,(7):1-1
我省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人才支援农村教育项目”;我省慈善组织斥资千万帮贫困考生圆大学梦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人事(教育)司(局): 在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人职发[1990]4号)下发后,有些地区就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否可继续作为中小学教师评聘职务的参评条件等问题请示国  相似文献   

15.
最近许多教师来信询问,《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在评聘职称时与学历是否等效?省教委职称办答复如下: 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否可继续作为中小学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参评条件,国家教委、人事部曾于1991年2月25日专门下文(教人〔1991〕8号《关于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吉林教育》2005,(12):11-12
在我省四平市试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改革中,双辽市第三小学严格按照试点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实施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校的经验在今年9月16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现摘要予以刊登,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同时,我们也摘要刊登公主岭市场大城子第一中学教师王秀波的自述文章,以使读者了解改革经历者的心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鹏飞 《师道》2006,(1):10-10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某小学一名体育教师因对学校的职称评定不满,把校长刺成重伤,另外还有3名教师在劝阻中受伤……因职称评聘问题,拔刀相向,大开杀戒,血淋淋的场面,令人心惊胆颤。虽已事过境迁,却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是按照职称来确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但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评聘中主观因素过多,可依据的有操作性的法规过少,在“人情味”甚浓的环境中,容易滋生腐败。二是评聘中存在许多…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小学管理人员依附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利于提升职称制度的公信力,也容易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实质上是一种伪全能学校治理模式。随着教师与管理者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管理者与教师出现分化,管理者需要与教师一样,获得具有符号意义的专业技术职务。中小学管理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需要从社会需求、政府期望、内在认同三方面破除路径依赖,走向渐进改革,既维护现有评聘制度的稳定性,又减少政策实践的阻抗,让政策改革的长远收益大于短期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从2007年6月16日起,吉林省31万中小学教师将不再评职称,全部改为评聘结合。 实行此项制度可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解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能进不能出、专业技术职务能上不能下、教师待遇能高不能低等问题,给每位教师平等竞争机会。同时,将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作为评聘教师和确定职称评聘的依据,打破了用人选人上的论资排辈格局,提高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推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免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些读者来信,询问中小学中教师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为此,我们请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答复如下: 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当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凡在中小学从事实验教学、电化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工作,属于教育事业编制的人员,可根据其具备的任职条件聘任或任命为相应的教师职务。教师以外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按相应的职务条例,聘任或任命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