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档案馆大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在襄樊市档案馆,我们常把一枚邮票的画稿称为"镇馆之宝".说起这枚邮票,它的经历实在是太不平凡了.  相似文献   

2.
<正>回顾2009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按惯例,国庆"逢五"、"逢十"都会发行纪念邮票。除1954年、1969年、1994年外,中国邮政均发行纪念邮票以表示庆祝。天津博物馆现完整保存有1950~2009年的所有国庆邮票,这些邮票不仅图案多样、色彩艳丽,其艺术风格也备受关注。邮票是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预付邮资凭证,邮票发  相似文献   

3.
一片红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天,电视台播放邮票收藏节目,提到某种邮票,我母亲瞄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这个邮票,我本来有很多。"我大惊,连忙问:"本来?很多?后来去哪里了?"我母亲语焉不详地说:"退回去了。●为什么要退回去?"我母亲看看我父亲,笑说:"以后告诉你。"1968年,我母亲20出头,在新疆策勒县当话务员。据她说,工作十分轻松,五个女孩子倒班,每人每天只需要上班五六个小时,而且通常整天也没有一个电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种种原因,"文革"中有一些原计划发行的邮票,后来停止发行了。已发至基层的计划邮票,由于地方邮局收到的消息欠准,部分邮票已于发行日前后发售了一部分,而后又被制止出售和回收,但实际上已不能全部回收,部分未发行邮票因此流传到集邮人手中,这些邮票有新票,也有旧票,还有实寄封。这些票封由于历史的原因,成了稀罕的现代文物,其收藏品位极高,受到海内外收藏者、投资者  相似文献   

5.
<正>家园,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字里行间道尽数十载的魂牵梦萦。北宋词人苏轼这样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眷恋:"此心安处是吾乡。"古村落,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12月13日,一枚1942年由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的珍贵纪念邮票漂洋过海来到了广东省档案馆。这枚邮票的捐赠者是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招思虹女士。在档案馆,招思虹女士向馆里的同志详细介绍了这枚鲜为人知的邮票。这是一枚深浅蓝相间,2×3厘米的伍美分邮票。邮票左上方印有美国前任总统林肯的头像,右上方则印着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在林肯总统头像下,印着他的著名演讲辞“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民有,民治,民享)。…  相似文献   

7.
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67届毕业生。这纸珍贵的毕业证书是我的学历证明。毕业已经40多年了,我不但对毕业证书保存完好,还保存着考大学时用的"高考准考证"、大学时期的学生证以及当年邮寄《录取通知书》所用的邮票。我还保存有两张大学生活时期的照片,都是以母校哈工大主  相似文献   

8.
业余时间,我喜欢收集、观赏邮票、钱币和火花。那一张张精美的邮票,一枚枚凝重的钱币,带给我无限的欢乐和遐想。为展现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风光,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至2005年发行了三组5枚"中国宝岛台湾系列"流通  相似文献   

9.
新闻回放:2004年8月,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为租国夺得32块金牌。随着喜讯一起传播的还有中国奥委会和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共同开发制作的《第28届奥运会中国金牌运动员个性化邮票纪念》邮折。该邮折伴随着中国的每一枚奥运金牌的诞生而发行。该套运动员个性化邮票的主图选用的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祝福系列第6枚《花开富贵》,同时为了加强奥运冠军个性化邮票的现场感,借助先进的数码印刷机和通讯设备,采用了奥运冠军头戴橄榄枝的奥运会现场头像为个性化邮票附图,受到了集邮者的喜爱。在奥运冠军们的家乡和大城市,掀起了收集奥运冠军个性化邮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我和我老伴有一个小小的收藏爱好。如邮票、以前的粮票、布票、香烟票、糕点票、贺年片、景点导游图、景点门票等等,都一股脑的保存着。包括1966年"文化大革命"到北京、沈阳串联时,当地发的免费乘坐汽车、电车的来车证以及离开北京回到上海时的免费乘坐火车的凭  相似文献   

11.
苏冰 《全国新书目》2022,(4):5-15+4
<正>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是1980年的猴票,邮票名称为《庚申年》。之后邮票发行部门每年发行一套生肖邮票,至今已发行43套。中国的生肖邮票在发行之初就采用干支纪年的命名方式,这也反映了当时邮票发行部门对生肖文化内涵的精准把握。生肖纪年来源于干支纪年,是干支纪年的通俗化。用干支纪年命名生肖邮票,既强调了干支纪年与生肖纪年的内在联系,又完善和充实了生肖邮票的内涵,具有普及生肖文化知识、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等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效泉 《档案天地》2020,(4):63-63,11
在已故诗人余光中的笔下,乡愁被描绘成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和一张张窄窄的船票。邮票和船票,无不承载着余光中先生年少时的乡愁记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深情地说,要记得住乡愁,于是,青砖黛瓦成了建筑师的乡愁,砚池兰亭化作书法家的记忆,而那一张张质朴的兰台,一叠叠尘封的卷宗,一页页泛黄的档案就成为了我们档案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承载着祖国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3.
《陕西档案》2012,(1):19-19
1959年6月26日,为纪念圣劳伦斯海路的开通,加拿大与美国共同发行了一枚邮票,这也是两国第一次共同发行邮票。1959年10月8日,一个偶然的原因使这枚邮票变得尽人皆知。当天。加拿大邮政部门对外公布,大约有300枚印刷错误的邮票已流通到市面上。在这批印刷错误的邮票中,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某仓库,流传着这样几则库领导关心新闻报道的故事。颜政委送邮票说起送邮票,这还要追溯到1994年初政委颜廷贵刚到仓库报到时,为战士送的第一件“礼物”。颜政委到仓库任职的第二天晚上就“拜访”了报道组,一进门,就对报道员小李说:“这则元邮票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的稿子别寄不到报社就被退回来了……”小李莫名其妙地接过邮票,政委怎么会知道邮局退稿的事呢?后来,小李从张干事那里才得到了谜底,原来,颜政委刚到仓库的第一天晚上就去报道组了解情况,还未进门就听到报道员小李说:张平事,…  相似文献   

15.
飞花拾零     
发明邮票齿孔1848年的一天,有一位新闻记者在英国伦敦一家酒店边喝边撰写当天的新闻。稿子写好后,分别装进信封,准备寄到几家报馆去。这时,他从衣袋里取出一大张邮票,因找不到剪刀,这位聪明的记者顺手从西装衣襟上取下一枚别针,在邮票与邮票的空隙间扎了一串均匀的孔洞,然后轻轻撕开,便解决了这个难题。邮票齿孔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6.
邮票自古以来就是传递信件的凭证。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邮票诞生以来.随着邮政业务的发展和集邮事业活动的开展.邮票发行事业越来越受到各国邮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各国邮政一方面注重邮票题目的选择,以提高邮票图案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又尽量采用先进的原料和印刷工艺.使邮票印刷质量不断提高。邮票的种类也渐渐增多.除了常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在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云南省集邮公司在云南省邮政局的监制下,设计并发行了一套由北京邮票厂制作,编号为YN-Z-2004-52的"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个性化邮票。这套"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物“文革邮票”朱勇坤“文革”邮票是新中国邮票中增值最快的邮票之一。据最新统计.“文革”邮票面值共7.96元,但按中国邮票总公司的《邮票价目表》结算,其增值达1210倍,价值达近10万元。“文革”邮票缘何增值惊人,它们有何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点?且...  相似文献   

19.
1959年6月26日,为纪念圣劳伦斯海路的开通,加拿大与美国共同发行了一枚邮票,这也是两国第一次共同发行邮票,除了在文字说明和名称上有所区别外,在邮票的设计上是一样的。1959年10月8日,一个偶然的原因使这枚邮票变得尽  相似文献   

20.
邮票是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载体。随着数码印刷应用的日益宽泛,个性化产品的不断丰富,今天.人们能将自己的肖像体现在庄重的邮票里,这就是个性化邮票定制业务。而中国邮政总公司个性化邮票服务中心采用富士施乐DC8000即可生产这种个性化邮票。《数码印刷》杂志有幸采访到中国邮政总公司个性化邮票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顺义先生和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销售总监陈美玉女士,与他们共同探讨我国个性化邮票定制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