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要想小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数学,必须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形象化,更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课充满生机活力。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巧”为径。  相似文献   

3.
王俊 《江苏教育》2005,(4B):23-24
数学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应为学生提供必要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把所要学的知识给“做”出来。  相似文献   

4.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贯彻落实生长数学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更要经历“想得到”“想得深”“想得透”这思维的三重境界,方能回归数学核心、感悟数学本质、培养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课堂中的角色,将“注入式”的教学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即把从“听数学”改变为“做数学”。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情境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要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动”“自动”,让学生打开狭小的窗,封闭的门,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如当学生学到百分数,让学  相似文献   

7.
让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手“摆一摆”,进行操作训练指导,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摆一摆”达到较好的效果,应当注意:1.要让所有学生有较充分的操作时间,不能只让少数学生甚至个别优等生“摆一摆”,而使多数学生旁观或走过场。2.在“摆一摆”的关键处,要善于让学生“想一想”,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不能只让儿童对教师的操作示范进行模仿。下面结合两个教  相似文献   

8.
张培 《江西教育》2022,(44):67-68
“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与研发,要站在学生“立场”上,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本文提出,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立足于数学“典型”,让作业更富有规范性;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让作业富有多样性;要立足于学科“育人”,让作业富有层次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缺乏“数学化”的现象,以“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理论的解读、对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解读,呼吁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数学化”的课堂教学,要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品味“数学味”,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而且要向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与传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数学史”、挖掘“数学美”、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小学生触模数学文化之深远、体验数学文化之魅力,感受数学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11.
李苏宁 《江西教育》2023,(11):62-6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整体性、层次性和统摄性的“问题串”,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衔接。数学“问题串”能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驱动学生的数学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本文试以“千克的认识”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做”数学。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工具。要改变目前教师“说数学”、学生“听数学”的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做数学”“用数学”呢?  相似文献   

14.
马海霞 《学周刊C版》2011,(11):117-117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其中,把“数学活动”引人数学课堂就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好玩”的数学,往往更能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学到“有营养”的数学,且记忆深刻.学习“好玩”的数学要注意和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亲自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并在“好玩”中创造自己能听得懂的数学,在“好玩”中,让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  相似文献   

16.
【课前思考】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入生活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到生活气息,使数学充盈时代精神。教学“方向与位置(”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时,让学生正确辨认“东南西北”有一定难度。为此,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  相似文献   

17.
人教A版数学新教材内容丰富,蕴含许多思想方法,教师要深度研究、开发和拓展教材,让教材“活”起来。在椭圆焦点弦长的教学中,尊重学生基础,遵循认知规律,创设适切情境,用“活”教材,让学生理解、感知数学本质,在活动体验中“悟”出数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学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情感领悟数学美,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享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先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学”,并对学生进行“引学”和“拓学”,以便让教学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现实水平”迈向“可能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先学”“研学”“引学”和“拓学”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要让不同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地观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提出和求证的假说,在亲自动手操作、触摸感知实物材料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创造的乐趣。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与创作的过程。动手“做”数学,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推导可动手做,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体积的推导,都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除此之外,有些概念、应用题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平均数概念”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