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制度和社会平等密切相关,社会平等都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平等,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平等的实现形式和实现水平;社会平等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维度,也是促进社会制度变革和完善的动力。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在于它更平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的制度创新,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平等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形象地将迄今为止的社会变迁比喻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历时千年,人类从原始的渔猎时代进入了农耕时代;第二次是“工业革命”,自瓦特改良蒸汽机以来。人类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第三次是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基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有人将其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而后者更为人们所熟知。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浪潮中。区别于前两个社会阶段,信息社会更加强调以知识、信息作为!产要素.强调科技创新,敢于打破思维定势,让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伴有社会主义的发展。迄今,资本主义已经历了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四个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四次科技革命,资本的扩张推动着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和制度支持,但资本的私人属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因而如同历史上相继更替的社会制度一样,它也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社会主义是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资本主义体制的变化,社会主义依次实现了科学理论的创立、社会制度的建立、世界体系的形成和理论与模式的创新发展。资本主义的不断变化发展,最终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必须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热。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形态,并还将经过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使人类步人共产主义。但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它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资本主义在其走向衰亡的过程中,不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段时期内的局部发展;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遭受某些困难和挫折,这都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化成果,这不是社会主义的耻辱,而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是历史学科所担负重任,是教育下一代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必修课程。在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不同质、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创新史。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不能没有思维,工作中离不开创新。纵观漫漫的历史长河,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地摆脱动物世界,建立起文明社会,并快速向前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皆缘于人类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说,人类社会每向前迈出新的一步,都是思维创新的结果。对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深刻而充分地反映了创新在民族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有规律的更替过程,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定阶段。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有它自己独特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特殊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是通过革命来实现的。因此,导致社会制度发生质变的革命,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路标。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作为社会主体--人的认识规律,科学地阐明了人类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指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指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崭新社会,本文分别从理论层面、运动层面、制度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和前景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创新教学,实质上指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所在。众所周知,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每一阶段都蕴涵着各种质的、量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就无从谈起。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的创新史,学生学习历史课程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龙申军 《考试周刊》2009,(23):186-186
创新教学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所陈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学习历史,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改革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社会革命是同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相联系的,是促进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于:先进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及思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的变革与重构,从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阶段。社会革命并非是经常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12.
制度创新是正向量的制度变迁,特指向上的、进步的制度变更,是由进步制度代替落后制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社会制度的优劣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与速度。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解放思想则是制度创新的先决条件。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加快制度创新亟待尽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立民众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完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创新教育,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一方面,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来看.它所陈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梯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另一方面.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形象地将迄今为止的社会变迁比喻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历时千年,人类从原始的渔猎时代进入了农耕时代;第二次是"工业革命",自瓦特改良蒸汽机以来,人类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第三次是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基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有人将其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而后者更为人们所熟知。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浪潮中。区别于前两个社会阶段,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均与技术革命有关,一次重大的的技术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短短的50年里,计算机的功能已经由当初只能进行数字计算发展到如今能同时处理数字计算、文字、图象、语言等多种信息。现在,计算机技术革命几乎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无法与之比拟。以往的技术革命无非是把人手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计算机技术革命却是把人脑从处理毫无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创新就是对原有传统观念的怀疑,是对历来陈旧意识的革命.纵观几千年来国内外科学发展.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对此做了精辟的总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下面是笔者这几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的创造本性及其在当代的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靠自己的创造活动去满足自身需要的主体性存在 ,创造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这种创造本性集中体现在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交往实践、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生产实践中 ,其积极成果便凝结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创新精神的凸显 ,有其深刻的根由 ,它是当代科技革命的精神体现、是当代社会发展和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内在要求 ,也是知识经济的呼唤。由一般意义的创造进到“创新” ,反映了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两个前后相继时代核心理念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概念有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教育实践意义。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创新对于民族、社会、个人的发展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我国教育的实践背景来说,创新教育给我国教育实践领域长期的无人状况带来了一副解毒剂。英语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英语教育。它既是一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对教育传播发展的阶段,一般都是依据媒体发展的进程作为标准为划分的,而忽视了影响教育传播的其它因素。教育传播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总是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本身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划分教育传播发展的阶段不能不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化和科技水平等因素对教育传播的影响,同时要考虑教育传播内部的各要素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据此,我们将教育传播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渔猎社会教育传播、农牧社会教育传播、工业社会教育传播和信息社会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