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改进会议报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一是选择最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许多会议涉及多个议题,报道会议要拎出“新闻眼”,抓住最具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问题进行报道。一篇稿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只有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才能抓出新闻甚至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记者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说组织典型报道,采写重点稿件,就非要数千字以至上万言的所谓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等,有的宁愿把消息拉成通讯特写,却不愿把通讯、特写精写成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总认为写消息这几百字的“豆腐块”不解渴,没有力量,分量太轻,既反映不了重大主题,也写不出气势和深度。笔者从采写的几篇获省一、二等奖好消息中体会到,有时舍弃“全”而“重”的通讯,选择“偏”而“轻”的消息,更能让主题凸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加强新闻“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目主持人也必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紧扣群众思想脉搏,吸引群众参与,引起群众共鸣,实实在在为群众讲话,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节目主持人要实现“三贴近”,首先要做到“三深入”,即“心入、情入、身体力行投入”,没有这个前提条件,要使节目“三贴近”只能是空话、套话。一、要用心、尽心做到“心入…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把“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这一主题学习好、宣传好、诠释好,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98“3.15”主题宣传研讨会于4月门日在北京举行。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界的专家及中央电视台经济部、’98“3.15”主题宣传导演组的有关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他们认为:’98“3.15”主题宣传在影响立法、司法、守法,推动市场经济发展,重建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寻求电视形态突破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宣传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王甫(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副主任):“3.15”晚会办到现在已有8届,再用“晚会”来命名已不太准确,因为它已突破了晚会的形式,作用也不是一个晚…  相似文献   

6.
近日.黄浦区档案馆接待利用“窗口”开展了“迎世博、促服务、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以“环境更美、气氛更浓、工作更细、服务更优”为抓手,不断拓展档案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使档案服务“窗口”成为宣传世博、服务世博的重要平台。通过在接待利用室张贴“迎世博”主题宣传画、摆设“小海宝”、接待人员佩戴“海宝”徽章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新闻界在典型宣传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的把典型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使受众感到不可亲、不可学。因此  相似文献   

8.
弘扬主旋律报道是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规定动作”,怎么样把“规定动作”做出质量来,是党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辽宁日报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的报道独树一帜,并且在如何办好党报的理论探索上取得重要收获。因此,本期关注推出一组文章,介绍辽宁日报是如何自主策划、深度开掘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准确传达主流的声音,引领主流舆论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出版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在讲到消息写作时,都论及了提炼主题的问题。有的说“每一篇新闻都有一个主题”,“哪怕只写几句话或一句话,也有它的主题”。有的表述得更彻底:“没有‘无新闻主题’的新闻”。只有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写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谈到了“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对这些畅行于新闻系课堂的说法,笔者倒有一点疑义。我认为,通讯需要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多数新闻(指消息这种体裁,以下同)不存在提炼  相似文献   

10.
端木夏 《新闻界》2003,(1):62-62
四川日报2002年12月13日第一版刊载了题为《“迈方步不行,得跑”———访乐山市中区红专村党支书冯晓蓉》的“访谈”。全篇不足八百字,访的是农村一个党支部书记,谈的主要是自己的学习体会,可“一言以蔽之曰”“小”;用“小”篇幅,写“小”人物,谈“小”事情。就这么一条“小写”的新闻,却写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党的十六大是具有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大事。宣传、反映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新闻宣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新闻报道的大主题。大主题当然可以做大文章。而要把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上来张家先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广播宣传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深化广播宣传改革的紧迫课题。所以,各级广播电台都把深化改革,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广播...  相似文献   

12.
“总裁”撤了“总编”。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总编”过分地宣传了“总裁”,犯了“有禁不止”的错误。这是新近发生在秦皇岛昌宁集团总部的一桩关于新闻的“新闻”。你说怪不怪? 昌宁给水设备集团总裁石山麟,曾多次要求《昌宁报》多宣传职工,多宣传基层,少宣传个人,少宣传上层,把这张企业报真正办成职工喜闻乐见的报纸。但是前一段时间,“石山麟”、“石总裁”屡见于报端,还有长达数万字的报告文学。石山麟一看觉得“不  相似文献   

13.
蔡玖 《记者摇篮》2009,(9):17-18
“主题报道”在新闻宣传中是一个“老”概念了,特别对我们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来说,“主题报道”早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体裁和宣传手段,可以说是“常规武器”。但是老生常谈并不意味着宣传报道的内容就一定“陈旧”,就一定是受众不愿意听、不愿意看、不愿意读的味同嚼蜡的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4.
高岩 《中国广播》2005,(12):72-73
做好正面宣传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作为主流媒体,更是要把正面宣传做大做强。但是有些重大宣传报道任务是自上而下的“命题作文”,做不好也容易千篇一律.流于表面。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命题作文”的创造性空间,创作作出让受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的作品,一直是主流媒体一个小小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是鼓舞和教育群众前进的精神力量.树立一个先进典型。就是树立一面旗帜。但是,如何以“三贴近”原则和“走转改”精神创新典型宣传.真正使典型宣传收到入耳、入脑、人心的效果,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前不久。中宣部和总政宣传部联合推出了“维吾尔族群众哈力克夫妇收养汉族孤儿陶辉成为军官”这个典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笔者就这一典型的挖掘、宣传和推介过程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提高驾驭重大主题报道的能力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内容。重大主题报道以其理论性强、主题重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一直是电视新闻宣传的重点,也是难点,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把丰富的理论教条化,把生动的实践静态化的情况。要改变这种重大主题报道教条加静态的情况,就必须让重大主题报道“动”起来。所谓“动”起来,至少有以下六个含义。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称之为“硬新闻”。这些“硬新闻”的显著特点,一是权威性;二是指导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些“硬新闻”怎样实现“软着陆”,即寻求严肃的政治内容与通俗的形式相结合,使“硬新闻”的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服务性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和效果,已成为各级党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仙桃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环同志讲:“如果不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说,新闻言论也要在入脑、入耳、入心上下功夫。怎样使新闻言论成为读者喜爱的一种新闻文体?依笔者体会,新闻言论要有“粘”的功能,必须着力于“情”字。新闻言论不同于报告和文件,不能把某个观点强加于人。离开了“情”的新闻言论,就没有存在的地位和价值。新闻言论的力量来自于理,而理又  相似文献   

19.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把新闻批评排除在正面宣传之外,把正面宣传等同于好人好事的堆砌,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去年6月19日到7月16日,《丽水日报》开展的“鸡舍事件”的批评及续后开展的“马上就办”活动,证明了正确的新闻批评同样可以对实际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正面宣传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鸡舍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当前,一些机关服务观念淡漠,办事作风拖沓、行政效能低下,甚至“吃皇粮、不办国事”、弄权作怪、以权谋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鸡舍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0.
从4月下旬到5月前半月,我省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媒体群展开了一场同一主题宣传活动,即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求真务实、振兴辽宁”的现场报道。其间“早晨广播、白天报纸、晚间电视、网站全天候”的立体宣传,多角度地反映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机关到学校的振兴实景.汇成了一组动人的。振兴进行曲”,极受基层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