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教育实验、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儿童社会性品质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社会性品质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只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社会节奏和社会氛围,保持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本文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健美操课对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旨在能够丰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手段,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提高我国的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深化责任归属,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的社会性学习研究,探索学习科学视角下社会经验与社会交互对人类学习的深刻影响。文章首先追述了社会性学习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历史,指出对人类学习社会性机理的科学探索不仅促发了学习科学的诞生,也成为当下学习科学跨领域研究的共同核心;接着分别在个体、人际、群体和技术四个层面回顾当下社会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发现以前的研究从不同层面证明社会性因素能够成为学习的强效活性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学习科学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社会性大脑的研究发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社会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克服哪些难题?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如何整合来自非正式与正式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因素以促进学习发生?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自闭症症状的核心是社会性发展障碍。也正是由于这种障碍,常常导致人们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存有偏见和误解。文章在笔者接触了一些个案和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基础上,探讨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是塑造"未来合格公民"的启蒙教育,良好的社会性品质是"未来合格公民"必备的素养。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更多发生在与不同年龄个体的直接互动中,因此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大连市实验幼儿园以从娃娃开始、塑造"未来合格公民"的教育愿景,对全日制混龄编班模式下的3~6岁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进行了探索研究。全混龄教育模式有利于幼儿的合作、分享、规则、感恩、同情心、责任感、自信心、抗挫力、主动关爱等社会性品质的发展,通过环境创设、集体教学、区域游戏、生活活动、主题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全混龄教育模式下开展幼儿社会性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涵义,认为大学教育是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推动力,影响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的威信以及同辈群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开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往往依托日常的幼儿教育行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植根于幼儿教育常规行为的基础之上,在日常教育行为中渗透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思想,将社会性发展的思想转化为具有主题性质的日常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一些新兴学科相比,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时间已不算短,可其发展速度和社会影响力却相对滞后,这与教育技术学研究相对缺乏社会性体现具有较大关系.本文试图从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与社会性的简述出发,简单谈谈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社会性要遵循的社会、人和教育发展原则与研究内容、方法、人员和成果的社会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一种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人性即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为本.现行的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忽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现象.高校德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正确引导并努力实现大学生的需要作为德育的立足点,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其主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儿童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沛 《中国德育》2006,1(1):9-13,62
人格是人的规定性,社会性是人的基本规定性。人从儿童期开始,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人格。儿童的人格,处于全部人格发展的基础地位。它具有基础性、可塑性、动力性和稚弱性等特点。肯定儿童的人格及其特点,才能实施“人格化”教育,才能使儿童的“人格权”得到真正维护。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就要认识自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最终形成人文信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环境、过程和功能无不体现着这些人文精神教育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阐述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社会性,社会性是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社会性要求调整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工作思路,变学历认证为知识认证,发展终身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早期社会性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幼儿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区域活动开展现状中的弊端,对跨班区域活动这一新的区域活动方式进行探究,认为跨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主动交往意识和自主活动兴趣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课程目标是人们对课程预期的结果,明确课程目标,才能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过程和方法,才能监控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是探讨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设置的基础。而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设置又需要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目前,我国幼儿因课程将社会作为专门的一个领域,有其独立的目标和内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得到共同提高。但幼儿园社会领域的目标设置未见帮助幼儿树立理想这一内容,建议通过发展幼儿的想象并促使其大胆实现来进行幼儿理想的萌芽教育。  相似文献   

17.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生态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个体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家庭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从家庭生态观的视野来看,当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存在着目标系统、对象系统、内容系统、环境系统等多方面的生态危机。因此,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寻找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是科学课程决定者以社会意识形态的媒介、个体看问题的特定视角来选择、组织科学知识而形成的。科学课程是与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科学课程决定者看待科学知识的角度等密切相关的,是具有“价值性”、“社会性”和“选择性”的。这一新的阐释将使研究者、师生认识到科学课程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特定社会的价值因素以及个体看问题的“角度”的,科学课程知识并不完全代表人类探索自然的真实状况,而是具有局限性、境域性和片面性的,是需要不断完善、修正与发展的。只有放弃“客观”、“价值中立”、“普遍正确”的科学课程理念,不断反思和追问科学课程知识的真理性,才能真正深化科学教育研究、深入进行科学教育实验。对于师生而言,在科学课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没有人掌握着永远正确、不容反驳的知识真理,由此促使教师在教学以及社会生活中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并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专业化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可以完全独立地承担育人工作。一个真正的专业化教师,应该不仅仅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表现出色,而且能够致力于并善于联合一切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社会性因素、资源和力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则应主动敞开大门,博采众长为育人而用。这既是教育社会性的体现,也是教育民主化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开发与利用家长课程资源对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发与利用家长课程资源的四种途径,呼吁通过推进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来促进家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略论"培养个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与社会学意义上的“个性”不加以区分,是压抑正常的个性和助长不良个性的原因,人的心理特征在进入学校以前巳基本形成,并且难以改变,故这种个性不是学校所能“培养”的,教师应该理解与尊重它;个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不校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学校虽不能“打造”个性,但可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使其表现和发展其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