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无酒不成宴“的习俗,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但在巴黎,饮酒却已发展成一种品味,一种文化.一顿饭喝上好几种酒,是很平常的事.餐前有开胃酒,餐后有烈性酒;吃肉配红葡萄酒,吃鱼虾配白葡萄酒,吃甜品配香槟酒……诸如此类的讲究,多不胜数.大大小小的酒吧,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来到巴黎,利用旅游闲暇,静静地坐下来,品尝一下这里驰名世界的美酒,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我欣慰有机会作了一次酒乡之旅,果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我想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不是红酒,那样的醇厚浓郁会让你原本黯淡的心事发酵;不是鸡尾酒,那种明艳活跃会将你孤单的影子拉得更长;不是辛辣的白酒,那种浓烈太容易触痛你敏感的神经;也不是酸涩的啤酒,太多的泡沫只是空想,它会让你陷入更加不切实际的幻境.我想送给你的酒叫做"贵腐酒".  相似文献   

3.
<正>喝酒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喝多少,还在于喝什么酒;此外,跟我们什么时候喝,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喝,以及为什么而喝,都大有干系。逢年过节免不了喝酒。常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大有学问。酒的效果不仅在于我们喝多少,还在于我们喝什么酒。譬如,即使从酒中摄入同样多的酒精,喝度数高的白酒跟喝度数低的啤酒,效果显然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喝白酒更"伤身",喝了之后更好斗,更容易冲动。其实,哪怕喝的酒度数相当,不同的酒效果也两样。比方说,波旁酒和伏特加,两者度数基本相  相似文献   

4.
过年了,少不了要饮酒。"桌上有酒,越喝越有",即便平时不喝酒的人家,过年时也会拿出酒来,多少喝上一点。过年时喝的酒又叫"分岁酒",喝什么酒,怎么个喝法,在过去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据东汉人崔寔的《四民月令》,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  相似文献   

5.
酒文化源远流长,无所不在,以驱寒功效显著,故而苦寒之地嗜酒者尤众,久之便升华为一种文化传统。俄罗斯大地冰坚雪厚,居民豪爽率直,酒助其寒中寻暖,人与酒难解难分。他们认为,男人不饮酒,就不是真正的男人;甚至有“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之豪言壮语。在俄罗斯,见面常以“喝了没有”来打招呼,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异曲而同工。不过他们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因酒是其最爱,所以,最佳美酒伏特加常被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而俄罗斯女子亦近朱者赤,大有不让须眉之…  相似文献   

6.
通常情况下,进入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其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 连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都出了问题,不禁让人想到那句话,咱喝的不是酒,是寂寞。如今,喝的则可能是塑化剂。  相似文献   

7.
坐上三轮车     
我真该诅咒那个混账主任,只是因为我迟到了一天,并且把宿舍吐得一塌糊涂,他就让我回家把父亲带来。不就因为心情不好喝了点儿酒,至于吗?  相似文献   

8.
瑞语 《百科知识》2004,(8):49-49
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不同种类的酒酿造方法不同,酒精含量也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都含有食用酒精,也就是乙醇这种成分。如果用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的变性酒精)调制成的所谓“酒”,虽然也有酒昧,喝下却能致人死地,这种情形经媒体披露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9.
杨巡梅 《知识窗》2014,(2):77-77
酒与李清照坎坷风雨的一生形影不离,烛照出她悲欢离合的人生轨迹,成为其词作的重要内容。在她生命的七十多个春秋里,可谓时时有词,处处有酒,如少女时饮甜蜜的酒、少妇时喝苦涩的酒、老年时吞悲凉的酒。本文立足易安词“酒”这一特定意象,试从女性自我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逢年过节,酒是重头戏。早年,人们只是逢年过节才喝上一两顿,平时是喝不上酒的。如今,随着生活的提高,饮酒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内容。在今天,社会亟需提倡良好的饮酒风气,须知,酒风不正有碍老年人健康。以京郊居民为例:早已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办红白喜事、修房、盖屋等等,要上酒;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最常带的也是酒;一家老小团聚,不喝酒就热闹不起来;平时请帮工、给老人改善伙食、托人办事搭情送礼,这一切都要有酒;一个家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0,(10):75-75
亲朋好友聚会时经常要喝点酒,推杯换盏之间,总有些人酒刚一下肚脸就红了。有人认为这是不胜酒力,得悠着点喝;还有人说脸红的人"酒量大"、"代谢好",多喝几杯也没事。那么,喝酒"上脸"到底好不好呢?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到了冬天寒冷的夜晚,都喜欢喝點酒,認为酒到了肚子裏,好像爐子裏燃著了火,会使人有一阵熱的感觉。因此,“饮酒禦寒”,就成为廣大群众所公認的事实了。其实,根据科学的原理来分析,飲酒是不能禦寒的。大家知道,我們平常喝的酒内都含有酒精,酒精是一种兴奋剂,進入人体以後,体内的血管和胃壁由於受兴奋的剌激而擴大,使血流加快,它们周圍的神經末梢也由於刺激而發生作用,所以喝酒後人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但  相似文献   

13.
你也逃不了     
有个小伙叫林青,他在一家配送公司上班,他在社会上交了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这天下班后,林青又被三个混混约去喝酒。喝着喝着,几个人就发起了牢骚:看那些富翁多潇洒,用钱像流水,我们能在哪里捞点大钱?这时候林青已喝了不少酒,酒  相似文献   

14.
凌华 《科教文汇》2010,(15):F0003-F0003
春节期间与朋友相聚,席间谈及已故新安画派画家程啸天,我感慨地说了声:“当今新安画派范围内,程啸天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然有人赞同此说,但也引起了一些现在炒得比较响的人物的反感和攻击。席间,我只好以多喝些酒了事。过后,我重新仔细品读了程老的作品,也梳理了一下时下叫得较响的几位新安画派代表大作。我更加坚定地认为,程啸天是新安画坛自黄宾虹和汪声远之后又一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酒与植物     
正笔者七八岁时,有一天,看到祖父正用锡壶热酒喝,就闹着也要喝一口。不料,酒杯刚碰到嘴边,强烈的酒气便直冲鼻腔,不禁叫出了声:"好冲啊!"小心地用舌头舔了舔,顿觉辛辣无比。从此,笔者便与酒绝缘,终生滴酒不沾。不过,笔者毕生耕耘的学术研究领域——植物,却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酒。谁是华夏酒祖谁是华夏造酒第一人?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猿猴造酒,这当然是一种传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门诊实录“朱医生,请问一下,阿胶珠怎么吃呀?包装上写着烊化兑服是什么意思?”患者问。“阿胶珠是用开水或者药汁冲开融化后服用的。”我说。“那每天喝几次?每次喝多少?放在药里喝,还是单独喝?是空腹喝,还是饭后喝?它和一块块的阿胶有什么不一样?”患者追问。“你以前可能没有接触过阿胶珠,我来详细地讲一讲。”我说。阿胶珠阿胶珠顾名思义就是阿胶,只不过是阿胶的另一种炮制品。与我们固有印象里的一块块的阿胶不同,阿胶珠是小圆球形状的。既然已经有了阿胶,那为什么还要有阿胶珠呢?原因有两个。  相似文献   

17.
演出接近尾声。舞台上,雷欧提斯举起带毒的剑与王子哈姆雷特互相鞠躬致礼。第一轮决斗就要开始。女王乔特鲁德妲在擦干儿子脸上的汗水后,返回去拿高脚杯,想喝杯里的葡萄酒(被人掺了毒液)。国王克劳斯迪不让妻子喝——这都是根据剧本安排进行的,可是女王口渴难忍,喝了酒不久即尖叫起来:"酒!酒!啊,我的哈姆雷特!我中毒了!"紧接着就倒在身边侍女怀中。雷欧提斯碰到了带毒的剑中毒身亡。哈姆雷特转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为什么酒混着喝容易醉?人们早知道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混着喝易醉,原因何在?英国伦敦国立神经学和神经外科医院的一个科研小组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通常情况下,一定量的饮用酒精即乙醇并不容易醉人,而当乙醇同与其化学结构相近的物质如甲醇、丙酮等混合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后才容易造成醉酒的感觉。几种酒混着喝容易造成乙醇同与其相似的化学物质混合,因而容易醉人。(姜言提供)打呵欠为什么会传染?科学家认为这与“移情作用”有关。你越是容易移情,就越有可能与呵欠者“站到一起”,自己也体验一下呵欠。在研究中,科学家发…  相似文献   

19.
轮流执政     
3月1日。下班途中,难得去喝了点儿酒。醉得厉害,路上跌了一跤,头碰得很疼,不过似乎不大要紧。回到自己的单人房间后便睡了。3月2日。下班回来途中,难得去喝了点儿酒。咦,昨天的日记也是这样写的,奇怪。今天喝酒确实是难得的嘛。3月3日。在公司里受到了上司的警告。今后可要注意,别出这样的差错。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对酒的评价毁誉参半。30年的研究表明,饮用少量或适量的酒对于心血管有益。但对于医生而言,最棘手的问题恐怕是该不该向一些病人推荐饮酒,以及喝多少才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