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还记得吧——今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在"天宫1号"上为我们上了一堂奇妙生动的太空课.除了精彩的讲课,你还看到了航天员们轻松自如的笑容和动作,他们在太空环境下,好像没有一点不适应.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人体有太空反应吗?别急,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与航天员们天天坚持"天宫"健身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6月20日,对于我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神舟十号"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成功地在天宫一号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而数千万的中小学生即时观看了这场为时50分钟的直播。授课实录:那片神秘的太空"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当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从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太空中传来熟悉的问候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作为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330多位师生在这里亲身经历与"神十"航天员的天地连线。  相似文献   

3.
邓琦  闫欣雨  杜丁 《高中生》2013,(25):55-57
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出舱"回家"。王亚平说:"这次飞行任务让我圆了两个梦想,一个是飞天梦,一个是教师梦。而且是在天际上上课,不知道大家对我这次太空授课的感觉怎么样。愿全国青少年朋友拥有美好的梦想!愿大家的梦想都能成功!""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轻轻一跃,向天宫一号舱内的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有史以来内容最神奇、教室最高远、观众最庞大的一课,开始了。神  相似文献   

4.
小鑫 《少年月刊》2013,(18):10-11
星光闪闪姓名:王亚平出生地:山东省烟台市主要成就:"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务组成员乘着"神舟十号"进入太空的"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是继"神九"的飞行员刘洋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她漂亮聪明,笑容爽(shuǎng)朗,还被赞(zàn)为全宇宙最美的航天员呢!漂亮的"嫦娥(cháng é)"王亚平出生在烟台市一个以盛产大樱桃(yīng táo)闻名的小村庄。她那红瓦、青砖、木门的家是典型的胶东半岛民居,左侧门框上还钉着一块刻着八一军徽(huī)的金属牌子——"光荣人家"。  相似文献   

5.
《少先队小干部》2013,(9):26-29
橙橙的话亲爱的队员们,还记得"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给大家讲的那堂有趣的太空物理课吗?橙橙知道大家对航天科学特别感兴趣,于是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跟大家分享;另外,橙橙在微博上看到很多烈日下劳动者的动人瞬间,也想与队员们一起交流、思考这些平凡人的伟大。接下来,就赶紧跟我一起坐上本期《橙橙说新闻》的快车,出发!  相似文献   

6.
正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讲授"奇妙物理现象大揭秘"时,曾经留下这样一个精彩的瞬间,如图所示。好多人看到后禁不住要问:"为什么透过水球看到的王亚平是倒立的呢?"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在距地球300 km的地方向全国青少年开讲.主讲人女航天员王亚平通过"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实验,向全国青少年讲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的学生进行互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校都组织师生共同观看。通过观看直播节目,学生们了解到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了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论坛》2013,(9X):77-77
<正>9月1日晚,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根据各地中小学校的倡导,亿万中小学生和家长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这是教育部自2008年以来,第六次为全国中小学生奉送的"新学年礼物"。今年的"第一课"聚焦平凡人的中国梦,在"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三个篇章中,通过嘉宾演讲、人物故事、互动体验、文艺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启新学期的理想和希望。"十年前,火箭发射的那一刻,我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内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那年我23岁,就是那个时候,那个在我心里早已扎根的、关于蓝天的梦想变得更加迫切,我也想冲出大气层,去看看太空中那个神秘的世界。""太空女教师"王亚平与孩子们分享了"飞天梦"带给她的动力。知名人士的梦想故事,  相似文献   

10.
母爱温柔似水,细腻如雨。我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但是功过不能相抵,母亲的"罪状"我也要一一记录在案。小时候,我真是比林妹妹还"多愁善病",大病小痛是隔三差五地缠着我,这就注定了我的"肝胆"将长期与药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6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航天员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演示太空课堂里的单摆、玩具陀螺、气泡水滴、水膜变水球等太空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梦想的翅膀     
6月20日,听了王亚平阿姨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课后,我便对太空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总想着有机会一探究竟.没想到,十天后,我和爸爸妈妈接到了中国人寿参观重庆科技馆的邀请,真是太好了! 早早赶到目的地后,我对主办方安排的"经典项目"不屑一顾,丢下爸妈,马不停蹄地直奔梦寐以求的四楼航天馆. 我先进入了模拟太空舱.太空舱里正在播放航天员用餐的视频.原来,他们喝水时只能用吸管一口气吸完,不然水就会变成水珠"逃跑".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季刚开学,我班里新来了一位成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同学.她叫田聪,这位同学不仅不善言语,平时少与同学们交流,还时常偷偷抹眼泪儿.那天正上课,我发现她又在不停地抹着眼泪.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把田聪叫出了教室. 然而,无论我怎样问,她就是不说话,只是哭.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她母亲打了电话.半个小时后,她母亲来了.没想到的是,见到母亲的田聪竟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后来,我从她母亲的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这孩子打小到大,从没离开过母亲,如今进了初中,要在学校住宿,她不太适应.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名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1]。本组试题围绕四个太空实验展开,从高中物理视角挖掘其中蕴含的物理学科价值。在新教材和新高考“双新”背景下,以题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时这样导入:先用课件播放了前不久大家在新闻中看到的一个视频——"神舟十号"飞天过程,其中包括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内容;播放完毕,让学生谈论自己看完视频后的感受;十分钟后,把学生带进课本——"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但是,"神舟十号"飞天,太空授课,虽然是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有力佐证,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生活案例,但与课本中"科技给我们生活带  相似文献   

16.
May 《新高考》2013,(11):43-44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在天宫一号”里进行了中国的首次太空授课。一个从未有过执教经验的航天员,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验课。  相似文献   

17.
整堂太空课持续时间为40分钟,上午1 0时1 1分,太空课正式开始.王亚平穿着蓝色舱内宇航服飘浮到镜头前,跟大家招手相见,准备授课.指令长聂海胜负责照管"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体的飞行,并用专用耳机与地面保持联络.负责摄像的张晓光为了保证摄像效果,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太空舱舱壁上,大多数直播画面来自他手中的摄像机.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抱母亲》是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从标题来看,"抱"是一个很温暖的动作。"第一次"说明了"我"从来没有抱过母亲,这是第一次爱的表达。母亲把我们抱大,我们却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这第一次的"抱"凝聚着"我"的歉意、愧疚以及感恩之心。课文先写母亲身体的"轻",再转到母亲用弱小的身体  相似文献   

19.
最近,安徽卫视的一期节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宁波打工的王女士因儿子想当富二代,欲卖肾筹钱。儿子跟母亲说"我要是一个富二代,我有钱(的话),我可以去做我的一番事业"。为了成全自己的孩子,这位母亲二话不说,居然准备把自己的肾给卖了。卖肾这条路行不通后,王女士依然没有死心,表示"再不然我就拿我的生命给他去作交换","我为我有个骄傲的儿子,我值"。  相似文献   

20.
神舟十号担负了一项新任务——太空授课,而女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美丽的肥皂泡到了太空,会不会破灭?物体在太空中如何飘浮?……这些在地面难以实现的实验,从太空老师那里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