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当今传播生态下,媒体接触对家长开展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研法,将对儿童性侵的认知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在广州市的调研,共收集有效样本457份。研究发现,在控制家长性别、儿童性别与家长学历的情况下,对儿童性侵问题的认知在家长的媒介接触与防性侵教育实践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其放大了媒介接触对防性侵教育实践的正向影响。但整体而言,对儿童性侵的认知起到的中介作用较为微弱,家长的防性侵教育实践更多受到媒介接触这一行为的直接影响,提示了在未来推广儿童防性侵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媒体中相关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2.
在一则单位被害人的刑事案件中,侦查机关只允许受害单位写了一份案件说明和一份损失清单,对被害人进行了一次调查询问,就被放置在一边直至案件整个程序结束。受害人后来在街头见到被告人时,才得知该案已被法院判决并且判决书已经生效,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受害人虽有很多的不满与疑虑也都只能保留,没有其他救济措施。一则案件说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实在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侦查阶段,被害人没有程序参与权,导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有申请抗诉权 ,而没有上诉权的规定 ,从 6方面阐述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实践 ,就被害人上诉权的实现方式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4.
2019年3月,广州花都建立全省首个未成年被害人已决案件查询系统,标志着我国建立健全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分析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信息公开制度的合理性,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诉讼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的案件应当是经过公安部门立案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和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且案件事实已经查明,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愿意协商沟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表示悔罪与积极赔偿,以取得被害人及家属的原谅,使案件不必再经过复杂的诉讼程序而结案。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8年第2期《关注儿童性教育》一文提到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近期,儿童性侵案件时有发生,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看一次录像、听一次讲座,而应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系统教育工程。对于预防儿童受到性侵犯,很多家长常常觉得难以启齿,其实可以这样做:允许儿童的性好奇;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正确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顺其自然地进行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公诉案件被害人以当事人的地位,但法律没有对被害人出席法庭问题作出规定,这不利于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试从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独立性、实现诉讼的平等性以及证据质证的必然性等几个方面论证了公诉法庭应该设置被害人席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公诉法庭设置被害人席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案件被案人有申请抗诉权,而没有上诉权的规定,从6方面阐述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实践,就被害人上诉权的实现方式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被害人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以及反诉成立的部分反诉人,狭义上专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指出了当前被害人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完善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犯罪中被害人自诉权没有专门规定,但其又具有问题的独立性.从法律规定与制度逻辑上梳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类刑事自诉案件中,第三类“公诉转自诉”案件应当包括环境犯罪.但是,环境犯罪中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制度设计不但存在内生困境,而且,现实中环境犯罪被害人举证困难,自诉案件的解决思路难以应对环境犯罪对于环境公益的危害,也难以因应环境权的复合性与环境危害的社会性,这使得环境犯罪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制度设计形同虚设且会引致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法院纷纷将被害人谅解适用于死刑案件。虽然这一做法很好地限制了死刑的适用,但是由于受到现行法律框架的制约,被害人谅解在适用死刑案件的过程中,存在着适用范围不明确、审判程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规范被害人谅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规避可能出现的"花钱买命""赔钱减刑"等风险,需在死刑案件中建立适用被害人谅解的启动机制、统一被害人谅解协议的达成机制、规范被害人谅解的审判程序以及完善被害人谅解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强奸,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人身自由、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它还常常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重伤、死亡或自杀等严重后果,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对这类犯罪分子,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要准确认定强奸罪,做到稳、准、狠地打击这类犯罪分子,其关键就在于证据。强奸案件中的证据来源,受着强奸案件自身特点的制约。在通常情况下,强奸案件的发生,除了被害人和犯罪分子外,没有第三者在场,这样,被害人的陈述就成了强奸案件中证据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不仅是被害人对犯罪分子的控诉,也是我们查情案件事实、证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儿童性侵案件中受害者年龄的不断前移,幼儿园阶段的性健康教育逐渐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然而,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一整套涵盖幼儿园到高中阶段较为成熟的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而言,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为此,我们有必要在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并建设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涵盖身体与发育、卫生与健康、性别与文化、权利与保障、关系与幸福五大主题的幼儿园性健康教育课程。本研究提出,通过标准先行、技术加持、实践探索和争取合力等一系列举措和手段,切实保障该课程的顺利启动及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实践,会逐渐地形成一些自我信念,并用这些信念指导着自己的生活。但是这些信念中有一些是错误的,人们往往却并不自知,仍然持笃信的态度。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需要改变的信念也很多。儿童性侵事件是现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防犯性侵事件的发生,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改变人们的一些错误的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龙迪教授以其专业的视角,对儿童性侵的定义、危害、防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她也指出了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对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作了探讨,对否认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观点作了分析,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如何行使上诉权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于被害人有过错的案件,法院在量刑时一般会使用酌定情节对被告人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对于如何认定被害人的过错责任以及在刑罚裁量中应如何适用,各地做法不一。本文根据刑法和民法的一般理论,结合实践,就被害人过错责任的认定和适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宽恕作为缓和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紧张关系的一项新制度,对促进社会和谐,弘扬宽容的道德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突破刑事法律关系"二元结构模式"的传统理念,构架被害人宽恕的法律制度——从被害人宽恕的条件、范围、程序和对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实质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尤其是对被害人宽恕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主张,如应明确被害人宽恕作为死缓的适用条件、延长死刑案件诉讼期间以为被害人宽恕提供时间条件、死刑案件中被害人宽恕要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等.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宽恕作为缓和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紧张关系的一项新制度,对促进社会和谐,弘扬宽容的道德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突破刑事法律关系“二元结构模式”的传统理念,构架被害人宽恕的法律制度——从被害人宽恕的条件、范围、程序和对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实质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尤其是对被害人宽恕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主张,如应明确被害人宽恕作为死缓的适用条件、延长死刑案件诉讼期间以为被害人宽恕提供时间条件、死刑案件中被害人宽恕要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等.  相似文献   

19.
频繁发生的儿童性侵事件与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为什么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性教育时,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性发育情况非常模糊,这应该是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性教育的一个认识上的障碍.保护孩子不受性侵,家长朋友非常有必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尤其是6-14岁的儿童的性心理有哪些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刘忠 《考试周刊》2012,(23):194-196
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是非常丰富的,但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并不完善。上诉权应当是刑事被害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而现行法律对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并未作任何规定。不赋予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以刑事上诉权,不仅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救济、保护,而且常致刑事司法于被动境地,不利于矛盾纠纷的根本解决,有悖司法公平、公正。作者认为,要在刑事诉讼中平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应当对与被害人上诉权有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一特别是对“上诉不加刑”原则、诉讼结构平衡理论、刑事公诉案件求刑权的归属和权利与权力相制衡问题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并从立法上进行疏浚.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