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红 《江西教育》2006,(12):31-32
《中国教育报》发表的《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在问答“你觉得自已有心里话时最想找谁说”时,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教师的仅占4.8%。在同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去找谁”时.答找班主任或找某个教师的仅12.3%。而对你是否愿“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时,61.3%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在讲解蔷薇的知识后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学生答道:“是可怕的刺。”另一学生答道:“是美丽的花。”老师表示赞许。第三个学生答道:“我想,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不带刺的蔷薇。”“你胡思乱想些什么!”教师怒斥道。其实,这位教师没有意识到,他错过了一次发挥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上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它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的。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有人从五所学校随机找了100名教师,问他们:“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问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的爱吗?”回答“是”的仅占12%。这说明老师虽然爱学生,但与学生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4.
何杰:李老师,你发表在《教师之友》上的《应该怎样“承认现实”——答何杰老师》,我已经看了。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一致”或“不一致”,而是我们在对话在交流。商榷的目的不一定是要谁说服谁,而是双方在思想碰撞中获得更多的思想,是吗?今天,想和你谈谈关于“体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理智和强烈自主意识的人,对待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笔者认为,处理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应该是这样”或“想这样”并不等于现实“已经这样”。这里有几例真实的故事。(1)有位班主任将一位学生安排在教室前排靠墙的座位上,该生的母亲发现后深感委屈,但还是半讨好地说:“看,老师多关心你,让你一个人坐在最前面,免得上课时说话。”而这位班主任却…  相似文献   

6.
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近期一项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5%的中学生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7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在一些孩子眼中,父母甚至成了“蛋白质”——“傻蛋 白痴 神经质”。在回答“你很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或朋友,近3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而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父母。调查显示,现在在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冷漠化的现象,不少中学生感叹“情感失落”——“在学校,课间10分钟最短暂;回到家,厕所里最温暖。”“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误区,教学时,班主任或教师主观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制订教学计划,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或教师没有根据班级现状对学生提出“理想”的高标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或教师的不理解;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不信任学生的心理,造成师生关系激化等。而这些误区的出现都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教师的投射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据教育专家的调查,当前有些中学生最信任的人,不是家长,不是教师,而是朋友。因而,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主力军的班主任,欲收到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善于和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信任的人。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能否成为学生的益友,关键是能否实施“十戒”,“十做到”。  相似文献   

9.
薛运锋 《山东教育》2004,(29):16-17
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问学生学校是什么?小学生答:“一块空地,加几座房子,加一道围墙。”初中生答:“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地方。”高中生说:“学校是教师最得意的地方,想批谁就批谁。”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学校,不喜欢教师。这应该说是教育的悲哀。学校不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加工厂,一个手工作坊,学校应  相似文献   

10.
创新意识从哪儿来?从激活了的思维中来。在语文教学中,若经常地举行“答问”———“答小记者问”这种听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谁是“小记者”?讲台下的学生。谁“答”?讲台上的老师或由老师邀几个同学组成“答问团”。何时“答”?每周用一节活动课或晚自习课。“问”什么?有时以《世纪之交想什么》《关于人生与作文》等为题;更多的时候,只要估计学生感到困惑或认为有探讨价值的,都鼓励尽情地问。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同学们将“问”些什么?这可以用笔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同学们每人至少提出10个思考…  相似文献   

11.
蝎子和蜥蜴     
张奉连 《良师》2010,(2):61-61
听说蜥蜴一心要和蝎子交朋友,善良的骆驼赶忙去提醒他:“谁都知道蝎子最狠毒,你和他交朋友可要小心。”蜥蜴抬头看着骆驼说:“我看中的就是他的狠毒。”蜥蜴的话让骆驼莫名其妙。“如今的世道真是变了,交朋友都要找狠毒的。”骆驼自言自语地悻悻离去。  相似文献   

12.
要想把学生工作做好 ,作为一名班主任 ,有两条“原则”是必须把握好的 ,即人情味要浓 ,原则性要强。  班主任的人情味要浓 ,就是要求班主任与学生交朋友 ,与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情感 ;要求班主任以“朋友”的身份出现 ,要放下架子 ,尊重学生 ,主动地深入班级 ,广泛地接触学生 ,善于听取全班学生的意见和真实的心声 ;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疾苦 ;全面了解学生班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全班学生的拥护和信赖 ,只有这样 ,全班学生才不会对你敬而远之 ,才愿意主动找你谈心、交心、说真话 ,交…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民主 ,师生关系和谐 ,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要想师生关系和谐 ,首先 ,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信任学生。其次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读书的时间 ,留下思考的时间 ,留下组织语言的时间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多项交流 ,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 ,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二、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学情高涨一节好课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课尤为重要。例 :人教版五年制九册《将相和》一课 ,教师从课题入手 :同学们 ,《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和“相…  相似文献   

14.
你喜欢做班主任吗?你觉得做班主任快乐吗?当作为班主任的你看到这两个问题时会怎么回答?据《中国教育报》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十岁以上的教师喜欢做班主任的比率只有31.9%。调查中,许多班主任这样表述:现在做班主任分心事太多,自己和学生都活得不自在,做班主任的乐趣比以前少多了。88%的班主任认为“压力较大”或“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听到一个案例说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问学生:“乌鸦嘴里的那块肉被狐狸骗走,她心里会想些什么?”有一男孩的发言与众不同:“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丛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嘛.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随着哄堂大笑,教师愣了一下,说:“这是一只乐观向上的乌鸦.失去了东西不气馁.继续努力可以重新获得。  相似文献   

16.
上《嘱咐》一文时,全班同学正在讨论一个问题:“谁嘱咐谁应该怎么样?”一学生回答:“母亲嘱咐我应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师请同学们评议答得怎么样,一学生脱口而出说:“还好。”教师紧抓不放:“还好?也就是说你还有更好的喽?来,快讲给我们听听。”这位学生站起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说:“我跟他是一样的。”教师笑曰:“那他的意见对你来说应该是——”其他学生紧紧接上:“很好。”教室里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就目前师生关系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调查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老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昵?同样在调查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谁说“悬崖勒马”?陕西省渭南市六年级的小学生林林,在领到成绩通知单的同时,获得了老师“赠给”的12字评语:“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还来得急(及)!”据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表示,给学生写出这样的评语,“实在出于为学生好”,是“想给孩子敲个警钟!”(7月21日《华商报》)据报道,林林10门主副课程的成绩全为B,不属于成绩最优秀者的行列。学生成绩不佳,老师“恨铁不成钢”,乃至进行“严厉教育”,应当是情有可原的事。但学习成绩绝不是评价学生最科学的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对学生如此“教诲”,实在不是一位人民教师应有…  相似文献   

19.
一、调查的结果最近笔者与政教处一起在本校作了一次有关师生交流情况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有68%的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76.4%的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与老师说话”。2003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知心姐姐》杂志对8省市22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大致相  相似文献   

20.
李老师,你发表在《教师之友》上的《应该怎样“承认现实”——答何杰老师》,我已经看了。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一致”或“不一致”,而是我们在对话在交流。商榷的目的不一定是要谁说服谁,而是双方在思想碰撞中获得更多的思想,是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