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循《孟子题辞》疏云:"《孟子》似续孔子,自赵氏发之。"认为"孔、孟"并称、"《论》、《孟》"并称最早由东汉赵岐提出。以后学者皆以焦氏之说为据。详考典籍,以上并称的出现,似乎更早于赵氏,可以上溯西汉,甚至远溯先秦。一《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赵注:"言己足以识孔子之道,能奉而行之……然  相似文献   

2.
《广韵》中"洒""汛""灑"有多个读音与"洒水"义有关。本文证明"洒"字所反映的词上古和中古时期不同。东汉之前,"洒"与"汛"为异体关系,为上古真部字。至晚到东汉,"洒"(汛)开始训读为"灑"。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大家熟悉的句子,但"扑朔"究为何义?旧注曰:"足不前也"(《中文大字典》)、"兔走貌"(《古诗笺》)、"跳跃貌"(余冠英《乐府诗选》);就是没有解为"短小貌"的。我以为就是短小义。《诗·召南·野有死(?)》:"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朴樕为小木,犹扶苏为大木,皆叠韵联绵字。"而朴樕之义,又非专指小木。《尔雅·释木》:"朴樕、心."王引之《尔雅述闻》云:"朴樕与心,皆小貌也,因以为木名耳。古者谓小为朴樕。"并引证《汉书·息躬夫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雄起"之声响彻川渝足球赛场,进而在新闻媒体的推动下走向全国。对于其内涵,则众说纷纭。郑春汛认为东汉纬书《尚书帝命验》中"雄起"一词是现代四川方言词"雄起"的源头,意当为"崛起"、"奋起",并指出赵振铎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5.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集》(以明项煜序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卷二"论",篇次虽异,篇目则同,文字略有异同。这五首经论当为应制科时所上之进卷,是研究二苏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的情况是一文两用,研究苏轼者用之,研究苏辙者亦用之。这实际上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又是无可奈何的。那么,"五经论"究竟是苏氏兄弟何人所作呢?本文试作考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6.
吴琼 《兰台世界》2016,(3):125-127
李无未先生于1998年发表《〈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一文,以"诸侯之邦"断句。"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最早断句"诸侯之邦";其后王引之《经义述闻》对此大加反驳,并校订《大戴礼记·朝事》经文的衍文讹误;继而孙诒让、王树枏都采用王引之的观点。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文献通考》现存世最早的刊本为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本,其"乐考十三"有关于"房中乐"的记载:隋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晖远对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房中之乐也。高祖大悦。然则房中之乐,非无钟磬也。毛苌、侯芭、孙毓皆云有钟磬是已。郑康成、王肃谓房中之乐,弦歌《周南》、《召南》而不用钟磬之节,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君子也。陈统日:妇人尚柔,以静为体,不宜用钟。至隋牛弘修乐,采箫统之说而然之……(卷一四○,中华再造善本)中华书局2011年点校本《文献通考》作: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志目录,是东汉班固在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撰的《七略》基础上增删修改而成的。关于《汉志》收录文献情况,该志篇末称:"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其中涉及到"家"的概念和数量,本文拟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郭在贻先生(1939—1989),山东邹平人。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师从姜亮夫、蒋礼鸿等先生。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副会长。著有《训诂丛稿》、《训诂学》、《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郭在贻敦煌学论稿》、《敦煌变文集校议》(与张涌泉、黄征合著)等。其中《楚辞解诂》、《唐代白话诗释词》两篇论文获中国社科院首届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张露 《中国博物馆》2004,(1):F003-F003
《出师颂》是东汉人史孝山所作的一篇名赋,因其用词清铄、韵散兼备,被收入南朝梁太子萧统编集的《选》。故宫博物院2003年7月购藏的隋贤章草书《出师颂》(又称绍兴本《出师颂》),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此的墨迹。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2020,(2):F0004-F0004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湖南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影宋刻本,为今学术界公认之最善本。《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学说的重要理论渊源,相传为黄帝所作,学界认为系整理战国至秦汉多位医家著述而成。唐代王冰为之编次注释。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什么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事实”,也就是说传播某个观点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为了自己的宣传意图来制造事实;一种观点看重的是“说话”,认为报道事实就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还有一种观点将“说话”的含义泛化,认为它不只是指“观点的宣传”,“报道目的”也是其应有之义,比如报道生产和市场的信息,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经济动向,等等。①那么,“用事实说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对此,最经典的莫过于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所作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古代小说序跋与诗文序跋产生时间应相差不大,现存的《毛诗序》一般认为是汉儒毛苌所作,而现存最早完整的小说序跋性质的作品是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二人生活大致同时。不过,《汉书·艺文志》称":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认为《毛诗序》渊源于子夏。汉代以后的学者,大多相信子夏曾作有《诗序》。宋洪迈《容斋随笔·子夏经学》(续笔卷十四)":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  相似文献   

14.
长沙东牌楼所出东汉简牍光和六年九月《监临湘李永例督盗贼殷何言实核大男李建与籴张诤田自相和从书》中的"籴"凡三见,均为姓氏,原释为"(米隹)",认为是"精"的俗体。出土简牍材料表明,此三字均当隶定为"(米翟)",假借为"籴"。"(米翟)"作为姓氏还见于汉印。传世文献有晋大夫"籴茷"。  相似文献   

15.
《韩非子·有度》有"绌羡齐非"一词,向来研究《韩非子》的学者没有确切合理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比《淮南子·泰族》《韩诗外传》等书中与之相类似的文句,认为"绌羡齐非"应读为"绌羡济非"。其义为削减过度(或多余)、遏止过失(或错误)。同时本文还顺便解释了"黜淫济非"及"绌羡齐(济)非"中的"淫"和"羡"二字的字义。  相似文献   

16.
吴琼 《兰台世界》2016,(8):101-103
"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汉字之美     
古人对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的书籍是周公所作的《尔雅》,这本书与秦代李斯的《仓颉篇》一道被六朝人归纳为"仓雅学",是汉字教学的启蒙读本。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开创性地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丹 《新闻爱好者》2011,(22):134-135
新版《水浒传》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忠""义"情结,即融合了儒释道墨等学说思想精髓,利他、助他、自由、平等、救世的情结。本文首先从儒、释、道以及墨家的传统"忠""义"思想为中国人的"忠""义"情结溯源,通过《水浒传》中对该情结的表现,进而阐释中国人的"忠""义"情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殷周金文常用字"尊"位于句末时,如"康侯丰作宝(尊)(《集成》2153)",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用义为"器物名",也有个别学者提出"尊"非器物名。通过对殷周铭文中所有器物名的辞例及所有"尊"器铭文文本结构的考察,我们发现:后一种说法更符合殷周铭文实际。句末之"尊"与"尊彝""、尊鼎"中的"尊"用法与用义完全相同。殷周金文中的"尊"字还没有"器物名"的用法。并由此得出:在金文研究中,如果仅作局部的文例考察、部分的辞例排比,其结论有时难免偏颇。对全部铭文的宏观研究也许可以解决金文研究中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邸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封建官报.过去一直认为《宋史·曹辅传》和《全唐诗话》中关于诗人韩翩的故事是见于史部和集部有关邸报的最早资料.这一说法是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提出的.事实上,《宋史》为元人脱脱等所撰,《全唐诗话》为宋人尤袤所著,而后晋刘眴撰写的《旧唐史·李师古传》中,已有关于邸报的叙迷了.晚唐时军阀割据,中央鞭长莫及,各地节度使握有军政大权,俨然是小国之君.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军阀,他想乘德宗驾崩,兼并附近卅县.下面便是《旧唐书·李师古传》的一段记叙:"及德宗遗诏下,告哀使未至,义成军节度使李元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