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自从公元7世纪兴起以来,便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外来宗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少数民族,特别是人数众多的回族,和独具特色的经堂教育,以及大大小小的苏非门宦。而后者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域。历史上多种宗教在此传播、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地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多宗教并存的格局,既是古代西域文化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当代新疆文化的重要特点。尽管当代新疆各民族信奉有伊斯兰教、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但其中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  相似文献   

3.
马强 《寻根》2004,(3):48-60
如果要书写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广州蕃坊是必须追溯的源头.千百年来,社会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然而伊斯兰文化血脉依然鲜活在这座华南大都市的各个角落.中世纪阿拉伯人的商船带来和运走货物的同时,也给这一片土地留下伊斯兰信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谈谈中国道教牟钟鉴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立教团组织的大型宗教有五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公教)、基督教(新教),其中四个是从国外传进来而后具有了中国特色,只有道教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土生上长的宗教,它也吸收佛教的营养,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中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多神多教的宗教观孙福喜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在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影响的客观现实。生活在小农经济氛围中,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国农民,由于经常受到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破产因素的影响,不...  相似文献   

6.
正塔耶卜·萨利赫(1929—2009)是苏丹当代现实主义作家,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20世纪最著名的阿拉伯小说家。他怀着真挚诚恳的态度描写苏丹现实生活和文化,曾获得阿拉伯小说界最具权威性的开罗创意奖。萨利赫出生在苏丹北部麦尔沃区的凯尔麦考林——一个属于卢凯宾部落的村庄。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族中出过商人和伊斯兰教学者。他的第一个学校是一所伊斯兰宗教学校,在这里他学习了宗教的基本教义和读写的基本原则。而后,他在自己的村子里上了由当时统治苏丹的英国当局建立的小学,接着到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伊斯兰”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本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伊斯兰教的特征、兴起及发展变化的过程的了解,探讨伊斯兰教对当今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6-18世纪是天主教在澳门传播发展时期,澳门从此成为不同族群汇聚之地,也是多元宗教文化交汇的地域.葡萄牙人的天主教与华人的中国传统宗教,在澳门岛共同生存发展.澳门的佛教、道教保持了固有的模式和传统,妈祖、关帝等民间信仰更具地方特色.本文从澳门族群与多元文化的视野,分析了16-18世纪澳门天主教与中国传统宗教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文化史研究的新领域:中国传统家学郑强胜家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家学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始终起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何谓家学?简而言之,家学就是传统社会一家一族经数代创立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其后人据此而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0.
根据阿拉伯“文化之都”计划,2004年12月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文化部长第四次伊斯兰大会通过了挑选伊斯兰城市举办文化节的想法,每年遴选两个城市,一个是阿拉伯城市,另一个是伊斯兰世界的城市作为伊斯兰文化之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佛教传入之初,为适应汉地民俗、方便传播,于是在宣传方面依附于黄老之说,故而当时有"佛老等同,佛老不分"的局面。后来,佛道之间在理论和教义方面经常相互仿效、相互影响,但两教有时也会为争夺宗教、政治地位而斗争,这种现象始终贯穿于佛道两教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相比佛教而言,道教之优势在于同民间传统文化存在着诸多关联,故而历史上,道教屡屡以"华夏正统"自居,而视佛教为"夷狄之教",这也是佛道之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茶与宗教     
茶与宗教葛波茶的历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而宗教的兴盛,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茶与宗教的关系至密,传说、佚事和记载甚多。古代汉族流行道教,宣扬"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仙翁"道士择名山胜境修道,也有不少人就地种茶饮用或施舍。"仙...  相似文献   

13.
融合传播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形态是近年来出现的,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就存在。论文从"言、象、意、融合"、"诗、画融合"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融合传播思想的根基是中国古代以"象"为核心的体悟式思维,最后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对当代融合传播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最早的宗教是商代出现的祭天拜祖的宗法性宗教,以后随着中外商业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中外宗教文化交流逐渐开展起来,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对中国文化发展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5.
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新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洋洋洒洒34万字,通过对18世纪末以来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描述,研究了宗教传播必备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分析了基督宗教自身的适应与改革,探讨了少数民族受众的心理变化和宗教诉求,史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的葡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隋唐时期,葡萄文化空前繁荣,东西传播频繁,影响深远。葡萄语言进一步丰富,葡萄纹饰范围继续扩展,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等创作的题材显著增加,记载葡萄和葡萄酒的史志、文书档案丰富,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浓厚,葡萄文化在日常生活、典章制度中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思想发展阶段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中国文化思想与世界文化思想发展的阶段,大体上有相类似之处。这就是潜哲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合学阶段。这三个阶段具有相对的普遍意义。潜哲学阶段,即前哲学的哲学。潜哲学阶段是人类的幼年阶段,是指企图寻找现...  相似文献   

18.
马玲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29-140+190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随着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而传播,与中国社会封建体制向近代民主主义体制的转折相连,它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文化产物出现,在新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学堂中广泛传播。学堂乐歌作为近代音乐文化转型的代表,其诞生与发展是被儒家思想传承和影响的,学堂乐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在乐歌的歌曲内容、表达形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实现了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9.
张华旺 《世界文化》2009,(10):37-37
尽管目前盛行的宗教诸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对占卜算命嗤之以鼻甚至加以大力宣传反对,但是,在非洲,占卜算命作为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而盛行至今。非洲大部分的占卜算命都是围绕着对于个人命运的预测,更重要的是诠释生命的意义和真谛。他们相信占卜过程中两个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的力量和占卜师。自然的力量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可以通过占卜、师的解释而预知未来。上帝是主要的精神化身,它的力量可以通过地球上天气和自然以及动物的运行形式和形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塞浦路斯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东北部,为地中海第三大岛,总面积9251平方公里,其中塞北部土耳其族区面积3355平方公里。全境人口约125万,其中希腊族占58.66%,土耳其族及外籍人占40%,此外还有几个少数民族,如马龙派阿拉伯族、西亚美尼亚族和罗姆族。塞浦路斯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和土耳其语,通用英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和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