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有差异,就可能出现学生的回答完全超乎教者想象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随机应变设计新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教学的轨道,而不是让它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随意奔驰。比如有一次讲到两类国家的人口问题,我出示了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年轻的夫妇不愿意生孩子?”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生不出。”全班一阵哗然。面对这超乎常规的答案和那个学生得意的神情,我知道他是在故意刁难。假如我顺势问他为什么生不出的话,只会令他难堪,并达不到我的教学目的。面对讲台下的众生相,我灵机一…  相似文献   

2.
上个学年我任教的那班学生,送了个杂锦菜老师的外号给我。为什么?看看以下我的教学随笔就知道了。爱我爱语文新学年开学第一天,我刚走上讲台,就听到有学生小声嘀咕:又是  相似文献   

3.
特别的爱     
那是我调入市实验小学的第一天。上课铃响了,我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教室里静极了,五十多双眼睛盯着我。我知道,孩子们等待着我这位新老师的开场白了。“小朋友们,今天出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陌生的面孔,今后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由我来带你们的语文课。现在,我非常真诚地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全班同学的回答整齐而响亮,孩子们开始动起来了,还有不少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我很高兴,我今天就结识了这么多新朋友。不过,朋友初次见面,一定有不少问题要问,对吗?”我继续引导,想和孩子们靠得更近。“对。”几十双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老师,您姓什么?”“您多大了?”“您要求严吗?作业多吗?”“您对每个学生都一样喜欢吗?”……  相似文献   

4.
<正>有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在我执教的七年里,总是发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们都会争着抢着举手回答,但如果有同学问到他们答案时,他们却不想多说一句。而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答错了就是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完整。没有被叫到的学生更是"变本加厉"地去抢着回答。小孩子们可能误认为,只有他们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认可才有存在的价值。那些孩子只愿意跟老师分享,不愿跟其他同学分享。殊不知,同学间分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可是,正是我们塑造了这样的文化。我们喜欢热  相似文献   

5.
很多教师反映,现在的中学学生难教,课堂上常常是设问(自问自答),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为什么呢?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长大了,不愿意回答问题,还是另有原因?笔者作了一番调查,究其原因是老师在提问时没有讲求提问的艺术,优秀的学生每节课都被点起来回答,觉得没意思,而有些中等生想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说不上资深,教学经历也不算很浅,虽没有总结出高深的教学理论,但也有一些感受愿意与同行分享,人们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比作红烛和春蚕,我认为教师工作就是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谱写不平凡的人生,为什么这样说呢?真有那样神圣吗?回答是肯定的.教师点点滴滴的爱,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刚走上中小学讲台的新教师,教学效果往往不好,校领导和学生都不满意,这些新教师有的能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水平;但也有人从此灰心丧气、不求上进,不热爱本职工作了。 新教师上课为什么效果较差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材不熟悉,二是方法不对路。他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     
武琳 《师道》2015,(3):8-9
从教近20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教育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和回答,不同年龄又有不同层次的领会和感悟。教育是一种传承记得刚刚从教的那些日子,"传道授业解惑"时刻提醒着初登三尺讲台的我。每一节课都不敢马虎,每一分钟都不敢懈怠。我深知教坛不大,地位神圣;教师渺小,角色崇高。积极备课,虔诚拜师——我填满自己,再传递给学生。那一张张兴奋红  相似文献   

9.
今天刚收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2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刘江事件》,颇有些感触。尤其是镇西老师当时的指导老师冯老师的一句话更使我受益匪浅:“向学生认错,只会赢得学生真正的尊敬。”是的,德高者方能为“范”,要想让学生懂得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敢于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我们怎么能不从自己、从我们的课堂做起呢?我知道学生从来不会瞧不起那些敢于“认错”的老师的,相反,他们倒是很鄙视那些虚伪的假“圣人”。刚走上讲台时,我连自己讲课过程中的一些错误都羞于在课堂上当众更正。有一次勇敢地更正后,学生竟然很大度地回答:“人总…  相似文献   

10.
案例描述:又是一堂语文课,当我信步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时候,忽然听见下面有人轻轻地说:“哇,外面有风筝!”我看窗外,在操场上空果然飘扬着几只风筝,其漂亮程度已足够勾走学生的魂。看到孩子们那羡慕的目光,我意识到我的教学是不能正常进行了。于是,我马上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师:同学们,你们也想放风筝吗?生:想——(学生的回答特别响亮,每个人的眼睛都闪着光芒)师:你为什么这么想放风筝?生: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放风筝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生:放风筝是一项很好的活动,不但能锻炼我们的身体,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师:好处真多啊!生:如果风筝…  相似文献   

11.
老师常常问我:“你为什么不回答问题?”我每次都无话可说。事实上,我也常常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没有勇气举手?”记得有一次,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 ,也是情感活动 ,这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事实上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 ,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的交融。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可是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同样注重了情感教学 ,可教学效果却各不相同呢 ?为什么一篇文质兼备、包含名家深情厚意的佳作 ,学生在阅读时毫无情感 ,而对那些文法不通、矫揉造作的流行歌词如痴如醉 ?为什么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 ,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 ?要弄清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早读课上,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来领读,有机会做小老师让他们感到很自豪,个个精神抖擞,眼里闪着兴奋。当教棒传递到一个小女孩手里时,她仍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我赶紧走过去问原因。"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小女孩怯怯地说。看着她,我有点发蒙,使劲儿在脑子里搜寻:我好像没批评过她啊!可能是孩子在家挨训了?记得以前班上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4.
张松 《科学教育》2007,13(4):24-25
1为什么要让课堂充满“农”味2004年我曾对初一新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先给了3个问题:①如果你初中毕业,毕业后你最愿意从事的职业是什么?②如果你高中毕业,毕业后你最愿意从事的职业是什么?③如果你大学毕业,毕业后你最愿意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如厨师、木工、工  相似文献   

15.
演讲问答     
问:您在演讲中,动作多,动作大,为什么? 答:演讲时,既要有有声语言,又要有无声语言。特别要重视肢体语言。我在讲台上从来不坐下讲话,为什么?因为一个演讲家走上讲台之后,要使出浑身解数,要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表情、肢体、手势进行表达,要和听众实现最有效的交流。肢体语言的功能就像视觉上的图像,它能有效地强化有声语言之不足,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一种思想、  相似文献   

16.
巴甫洛夫是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一天,他对一名学生进行考试,讲台上放着几份卷着的试题,让学生任意选择回答。这个学生犹豫地选取了一份试题,打开一看却愣住了,他就低声地要求道:“老师,请允许我再换个题目吧!”“为什么?”“如果换个题目的话,我可能回答出来。”  相似文献   

17.
导语设计的好坏.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巧妙的导入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所以.每一课的导语都要精心设计。如我在教《万紫千红的花》这一课时,特意买了一大束鲜花。当投怀抱鲜花,兴趣盎然地走上讲台时,全班同学的目光立刻被吸引,我笑盈盈地问:喜欢这束鲜花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  相似文献   

18.
班级小报     
你根本不知道当好一班之长有多难。当了班长,往往是“老鼠进了风箱里——两头受气。”同学们挨训都怪我,其实我何尝不知道挨训的滋味呢?我不明白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已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学初中物理“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学生实验时,曾多次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许多小汽泡?”,“为什么会发出响声?”等问题.当时,我只能简略地回答说:因水中有气体,烧杯发生了振动.为了能具体而准确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我翻阅了有关书籍.  相似文献   

20.
听市优质课比赛后,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我设计了一节自认为很不错的教案,面对全校语文教师执教。可是那堂课,学生让我很下不来台,课堂几乎是我的个人专场,学生只是冷静观看的观众。那堂课上,孩子们举手的很少,这是为什么?课后,我问同事:"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答曰:"不难。""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回答呢?""就是啊,真奇怪!"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这个疑惑困扰了我很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