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文化》2011,(11):中插1-中插2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银都水乡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区域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国内罕见的地下水资源.万亩草海湿地四周芦苇荡漾、荷塘飘香,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村寨间星罗棋布的龙潭、泉眼,四季涌动,洗尽凡尘从不干涸,家家户户甘泉簇拥,清醇甘冽,成为“泉潭之乡”.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石寨子匠人就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新华银、铜器手工艺制品,沿着茶马古道深入西藏、甘肃,远涉印度、尼泊尔等地.  相似文献   

2.
《大理文化》2011,(11):113-114
银都水乡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区域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国内罕见的地下水资源。万亩草海湿地四周芦苇荡漾、荷塘飘香,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村寨间星罗棋布的龙潭、泉眼,四季涌动,洗尽凡尘从不干涸,家家户户甘泉簇拥,清醇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71岁的董中豪父子三人是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一个银器世家的传承人,他们子承父业传承下来的银铜制作技艺在银匠辈出的新华村广为人知。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里,我慕名前往新华村采访了董中豪。银匠世家据鹤庆县志记载,早在明朝中期,鹤庆便开始出现以加工制作金、银、铜器具为生的工匠,这些工匠被当地人俗称为"小炉匠"。为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鹤庆的新华村,是一个闻名中外的银器之都。多年来,这个村以银器为桥梁,源源不断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使新华银器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在这个银器之都里,有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桂冠的人,他就是寸发标。为了了解寸发标的银器制作经历和在民族工艺领域取得的  相似文献   

5.
点击新华村     
滇西北高原鹤庆县的新华民族旅游村,像一支别具风情的歌,传出了县境,唱遍了云南,响遍了全国,飞向了世界…… 新华村是一个白族聚居的村落.旧名石寨子,因这儿的山形地貌如房似屋,住房多随山形、山势建造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杨静垚 《寻根》2024,(1):26-32
<正>火把节的传说上末村位于云南省大理镇南部,白族占全村人口的90%,村内至今仍有本主节、火把节、观音会等白族特色节日习俗。该村火把节的来源有三种传说。(一)皮逻阁火烧松明楼《滇志》卷十五《人物志·列女》及《昆明县志》卷二《风土》等记载:  相似文献   

8.
虞情小炉匠     
传统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造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即使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着其无可取代的地位. 一 2015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利用下乡的机会,如约来到祥云县虞情自然村,采访了虞情村余家第四代银器加工制作传承人余全希,当地人都称其为小炉匠.  相似文献   

9.
白文文献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总人口有16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80%以上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白族文化在继承固有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了大量的中原文化也吸收了印度等国的古代文化,形  相似文献   

10.
《大理文化》2011,(6):2-2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六所乡花马村委会大檐坎村的白族,是八百多年前由大理迁过去的,目前,全村有102户,380多人,全是白族。由于年  相似文献   

11.
白族是一个古老、伟大和具有灿烂文化艺术的先进民族.首先说她古老,且不说亚洲唯一发现迄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与白族先民昆弥族,汉时聚居的青蛉、云南(今大理州祥云)县咫尺毗邻;也姑无论州内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白族先民四千年前留下的碳化谷物证明,当时白族就已经是定居稻作的先进民族.(大理至今籼稻单产居世界第一,粳稻单产居全国之冠.)只要到云南省博物馆瞻仰一下从大理出土,可以与秦始皇铜车马媲美的国宝祥云战国(公元前约五百年)铜棺,您就会感受到什么叫不言而喻.第二,如果你知道中国西南历史上以白族为主建立的南诏、大理国,以拥有云南全境,北至大渡河南岸,东到贵州越南一部,西到缅甸,南到老挝、泰国一部分国土,700年间和唐、宋、元三朝相始终,一直是云南、滇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天宝战争中打得唐王朝20万大军全军覆没,使唐王朝由盛而衰,让宋王朝三百年不敢问津,忽必烈取而不治,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并在一千年前就已和中国宋代都城开封一起成为当时的世界14大城市之一;那么你一定就会觉得说白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非是自大或溢美之辞了.  相似文献   

12.
古镇寻踪     
在大理州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剑川沙溪复兴工程庆典"背景材料中介绍:剑川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保护区南端,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界云龙、兰坪,北靠丽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也是连接川、滇、藏三省和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地州市的交通要衢;境内有白、汉、彝、回、纳西等十六个世居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二,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  相似文献   

13.
白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家族文化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和区域文化相比较,大理白族家族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情调特征、多元性特征、地域性特征和功利性特征. 一、浓厚的宗教情调特征 1."烧包"时所用的"包"现在通常是买来的.这种"包"大小如32开的一个信封,其中的一面上有印好的格式,中间写收"包"人的名讳,右边写送"包"人的姓名,左边写日期."包"内装满各种用纸做的财宝,封住口后,就可以烧给自己的祖先了.一般一个祖先一包.  相似文献   

14.
周文华 《寻根》2013,(3):68-75
诺邓村,位于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的云龙县果郎乡,距县城仅7公里多,全村用地含北山坡地和河东谷地,约2平方公里,现有24户1000多人,多为白族,环境特征为:"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依山构舍,高低起伏。"诺邓村和其他村落相  相似文献   

15.
山林坝原相间的祥云县位于滇中彝族区与滇西白族区的过渡部,也是金沙江、澜沧江、元江三江分水处,有"滇西总大门"之誉称.24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各族居民,其中汉族、彝族、白族是祥云的主体民族,占祥云总人口95%以上.祥云于公元前109年建县,系云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滇西重要的文化起源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六个民族相依共居,几种民族宗教信仰共存,在共存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容纳,相互吸收,形成了和睦共融的地方民族宗教信仰特色,这一点,在白、彝、汉三个主体民族的宗教信仰上,更有着鲜明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正为充分展示云南省大理州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展现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大理,让外界深入了解大理的历史和白族文化,由国家民委主办,云南省民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承办的"民族自治州成就展"之"幸福大理、魅力白州"为主题的大理白族文化周,4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相似文献   

17.
白族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人口有160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思是“白人“、“白家“.显而易见,白族在未形成以前,先民就与“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无论男女均喜欢穿白色上衣.&;lt;三朝北盟会盟&;gt;卷三记载:“(白蛮)其衣服,则衣布好白,衣短而左衽.“由于长期心理积淀的影响,如今白族服饰中,白色仍是主流色彩,剑川、洱源、鹤庆一带的妇女还喜欢背披白羊皮,姑娘出嫁时,父母赠送一张纯白羊皮,作必备嫁妆.纯白的羊皮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纯洁美好的爱情,如羊毛不纯,就会被视为不吉利.……  相似文献   

18.
鹤庆以其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鹤庆坝子里世代居住着勤劳、善良而又智慧的白族人民。早在明清时期,心灵手巧的白族人民便开始加工和制作金银铜器以及各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建筑史上,大理白族堪称最善于营造的民族之一.从宾川I白羊村出土的碳化稻谷说明,早在约四千年前,白族先民就已经是定居的稻作民族;再从祥云大波那出土的两分水坡屋型战国铜棺看,也能证明在2500年前,白族先民就已有比较固定流行的两面坡屋型住房(白语对房屋和棺材同称"好格").  相似文献   

20.
杨亮才  赵寅松 《大理文化》2013,(10):103-11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有人口近200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中以洱海周围的大理、洱源、云龙、剑川、鹤庆、宾川等县市为最。其次是怒江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此外,云南省怒江州、保山市、丽江市、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及湖南省桑植、沅陵,贵州省安顺、毕节、威宁,四川省西昌均有分布。白族尚白,故自称"白"、"白人"、"白子白女"等。历史上的"僰"、"白蛮"、"河蛮"、"白爨"等,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