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媛嫄 《教育艺术》2008,(11):13-14
许多学生作文,常常缺乏真情实感。多数只有假情假意,无动情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和素材积累,这样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对农民形象、农村事物的描写大多数是照抄照搬来的……这样的作文质量难以保证,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一、让人焦虑的现状【例1】“妈妈像疯了一样抓我。”“三八”妇女节了,学校组织学生给妈妈说句暖心的话、给妈妈做件开心的事。有了这样的活动,我想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以“妈妈笑了”为题,写出来和大家共享。学生赵是这样写的:这天下午,学校放假,妈妈在干活时不小心扭了腰,电话来叫我和爸爸去接。爸爸借了辆车,把妈妈接到车上,一路上,妈妈一边喊痛,一边像疯了一样抓我,我真讨厌她!……回到家,想起还有篇作文要写,我对妈妈说了写作文的事,妈妈对我笑了。  相似文献   

3.
案例:这学期最后一次作文训练要求学生用书信的形式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是写信,可多数语文老师只让学生纸上谈兵,写了作文批个分数就了事,不大会让学生真把信寄给亲人或朋友。凑巧新年将近,在学校的倡议下,学生都在给妈妈做贺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便决定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封信。一、阅读激活,让心飞翔作文前,我给学生诵读《我的傻瓜妈妈》。这篇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小学生读她的作文时的场景。为了增强现场感,作者在小女孩的朗诵中还穿插了听众的反应放在括号中,如“大笑”“全场突然安静下来”“大家纷纷流泪”等,给…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足主要的表现1.选取素材不广泛、不新颖,千篇一律.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好多学生都无事例可写,就照搬范文,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写妈妈雨中送伞的事.语言、结构如出—辙,让人读起来味如嚼蜡.2.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一件事情交代不清楚,语言前后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常常将方言书写在作文中.例如学生在《童年趣事》中写道:“把糖藏在哪里也知不道……”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考语文阅卷,是对10万篇中考作文的“大检阅”。从阅卷的结果看,作文平均得分为49分(满分为63分)。得分率达到78%。其中,“中心和材料”一项的得分率为77%;“语言表达“一项的得分率为78%;“结构和思路”一项的得分率为78%;“书写”一项的得分率为82%。应该说,这些数字是初中学生写作魅力的具实反映。又是初中作文得失相掺的折射影像。  相似文献   

6.
看看当前小学作文命题,特别是平时作文训练的命题,有模式化的倾向。要求写人,大都是“我熟悉的一个人”、“我的爸爸(或妈妈)”、“我的老师”、“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要求写事,大都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整个小学阶段,就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写这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师都深有体会,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那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挖掘农村作文资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足主要的表现 1.选取素材不广泛、不新颖,千篇一律。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好多学生都无事例可写,就照搬范文,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写妈妈雨中送伞的事。语言、结构如出一辙,让人读起来味如嚼蜡。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去一所农村中学,见到初一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妈吗,她是我最好的同学”。从语法角度而言,此文题中的“她”是复指“妈妈”,但看学生作文内容,而是写子女告诉妈妈,  相似文献   

11.
一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作文任务,其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我的老师"是作文选上抄来的……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2.
柴兵虎 《师道》2008,(2):37-37
班里一位叫梅梅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一夜间的财富》,说的是在下晚自习时看到满天繁星而回忆起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学生兵兵看后感动得快要哭了,他联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也写了篇作文——《“二年级”文凭的妈妈》,两篇作文流露的真挚情感扑面而来。读后,为学生的真情而感动。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作文是人的灵魂深处激情的爆发。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位。近年来,我们在牢固确立作文新教学观的同时,又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原理,在作文教学上进行了“重关注”的探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一、科研课题“关注”,把握作文教改方向2001年,学校经过慎重选题,确立了“引导农村学生自我体验”作文教改课题,被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列为“十五”重点课题。课题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按理说,应该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可是很遗憾,在众多农村学生的作文中很少写出家乡的美丽风光,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纯朴浓郁的民情风俗以及丰富多姿的生活场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挣扎出来。学生想写的不让写,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  相似文献   

16.
王婵 《山东教育》2010,(11):32-33
根据调查,农村学生普遍厌倦作文,怕作文。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材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部分学生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感觉没东西可写,不会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所要写的人物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时必须寻找和拓广农村作文的源泉,积累和整理农村学生丰富的作文资源,挖掘教材文本、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陈纪锟谢章辉作文本不应是件难事,不外乎写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事。可生长在农村的学生普遍认为是件“苦差事”,觉得“难下笔”,“没什么可写”。作文时常见他们皱紧眉头、苦思冥想,而最终写出的文章苍白无力。“下笔难”、“内容空洞”...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的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于是,“我手写我心”便成了语文教师在习作课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何有效引领学生“我手写我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一、放开手脚,让学生的笔尖有事可写为什么学生的笔下无事可写?为什么学生的笔下常写同一件事?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素材积  相似文献   

20.
●“无米下锅”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顽症● 某中学初一期末作文试题《记一件难忘的事》,全班40多位同学,有将近20位同学不约而同地写了妈妈带我去看病一事,而令人吃惊的是时间全选在雨夜,病因全是发高烧,着重写的都是妈妈的白发和我的眼泪……。无独有偶,一次初二期末考试,在论述关于“毅力”的作文中,大部份学生同时例举了居里夫人经过千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镭,为人类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一例子。可见中学生作文“缺米下锅”已不是个别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无米”现象●  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