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音、形态、语义、词源等方面对英汉新词语的理据进行了比较,说明新词语的产生与构造通常有科学的理据,同时揭示了英汉新词语理据的差异性并阐释其原因。对英汉新词语理据的比较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英汉词汇体系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文化积淀,并对词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词语是新近出现的,可以表达新思想、新观点,用来描述新现象、新事物的词语。新词的创造是基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每一个新词在意义构建过程中也会受到认知规律的制约。本文尝试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层面上对英语新词语的构成和意义建构进行分析,旨在运用这一理论阐释英语新词语生成的认知机制,为英语新词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子清 《文教资料》2011,(16):35-36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丰富的关于"心"的隐喻表达,是隐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心"隐喻化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英汉语言关于"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隐喻现象中包含着概念合成这一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西方文化因素不同,其反映在英汉语言上也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英汉文化词语进行对比研究,可将其归为六类:英汉概念意义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英汉概念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截然相反;英汉语概念意义相同,一方文化内涵空缺;英汉词语对应数目不等,文化诠释范围不同;英汉语概念相同,词语表达形式不同;英汉语"国俗词语"不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英汉词汇的构词特点,采用定性定量分析和英汉比较研究两种方法对搜集的大量英汉经贸新词进行比较和研究,旨在揭示其构词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特征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概念合成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英汉对应谚语中运用动物表达进行意义构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语谚语中对于动物的表达不仅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内涵之上,而且多数对于动物表述赋予了内涵概念的衍生,使其具备新的认知结构,而同样基于源语言文化内涵的对应英语谚语中对于动物的表达进行深层加工创建结构的例子明显占少数。通过这一认知视阈的分析,以期促进英汉谚语意义对比和解读的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概念整合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普遍认知过程,对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深入描写和阐释。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像狼一样凶残"为例,探究英汉动物词隐喻的意义构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大量的新词语产生于网络上。由于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上的语言对于日常生活也就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通过认知语义学对英汉网络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其意义形成方式异同。研究网络词语意义形成方式可以加深人们对网络词语的认识,促进对网络词汇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归纳了英语报刊中新词语的构词特点,指出新词语是导致新闻误解、误译的主要原因之一,并结合《当代英汉美英报刊词典》对新词语译介特色的分析,探讨新闻新词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郑秋萍 《海外英语》2022,(23):77-79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英汉“人生是一场表演(Life is a show)”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阐释。研究发现,英汉“人生是一场表演”隐喻在一般层级上具有共性;但在特殊层级,英汉“人生是一场表演”隐喻存在跨文化差异。文化语境、原型与框架差异是造成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总结了概念隐喻对比研究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越 《华章》2011,(27)
词汇意义是动态发展的,学界方家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发展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新词语随即大量产生,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词语意义的产生是由构成新词语的语素意义决定的,很多新词语的构词语素在原语素义的基础上泛化为新的语素义,或衍生出全新的语素义,这一点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它不仅对研究新词语意义的变化,而且对辞书编纂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名词性构词语素“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曲博 《华章》2011,(34)
“新词语”在词汇、词汇史研究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不研究“新词语”,根本谈不上词汇史的研究,而共时范围内的词汇研究也是很困难的.“新词语”总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一个共时时期的词汇,总是包括原有词语即从上一个时期继承来的词语和这个时期产生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基于英汉两个语料库对英汉颜色词"白"的概念隐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分析其隐喻用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英汉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是新词语产生的动因,进一步说明语言的发展变化正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对新词语的学习就是要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造成英汉词汇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上的不对应.只有把语言放在其相应的文化系统中加以审视,才能学好语言,用好语言.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常见英汉公示语中的复合名词结构进行比较,并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其语义关系和词汇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公示语复合名词的词汇化过程有较强的解释力.该研究有助于语言研究者和学习者对复合名词的语义关系和复合名词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作进一步了解,对促进当代城市学中有关公示语规范使用和翻译等方面的研究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考察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力。结果显示,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识度较高,但使用率不高;新词语的词性、语义、构词方式、语言竞争规律等都影响其活力。总体来说,从语义上看,新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事物的生命力直接决定着新词语的活力;从词类来看,动词类新词语的活力大于名词类新词语;从构词方式看,派生类词语的认知度较高,而标数类新词语的认知度较低;从语言竞争机制看,如果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与新词语意义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词汇,那么新词语的活力将会很弱。  相似文献   

18.
英汉新词语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种语言新词语的产生从构成和使用来讲具有相似的文化心理;同时,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传统使得同一新词语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又存在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媒的发达和多样化,新的词语不断地涌现,并借助网络平台快速传播。新词语是对语言常规使用的一种偏离,因此,从规范使用来看对新词语的研究更具重要性。新词语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新词语的本体研究,另一类是对新词语产生影响的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过往研究中所使用的语言证据要么基于研究者的个人经验,要么是诱导出的数据。基于网络语料库的新词语研究以网络语料为依托,采用语料实时监测和语料定时采集的策略进行语料收集。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在不同的语体、文体中不同的表现,并通过观察目标词的语境及拓展语境,对新词的形态、用法、意义、语法构架和语义韵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新词语进行总结和类推,解释新词语的成因,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性,预测新词语的发展趋势,规范新词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英汉互译中长句处理技巧进行了小结,描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就翻译过程的概念对英汉长句互译研究提出了疑问,建议结合对译者的心理研究对英汉长句互译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希望对日后的翻译研究工作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