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金城 《新闻知识》2001,(10):19-20
2000年6月16日,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羊场顺利降生。作为在现场采访的记者,我们在消息中较为通俗的介绍了“元元”的培育过程,并以目击式描述:“刚刚出世的‘元元’为青灰色,身长36厘米,身高30厘米,体重2.8公斤,离开母体15分钟,就摇着尾巴站立、行走,‘咩咩’地叫着寻拱母乳。”紧接着又含有激情的加了一句:“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6月18日,新华社播发消息:世界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由于肺部发育缺陷,造成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于6月18日凌晨1…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读黄来信,上面写道:“‘编辑同志,不少老师给我们上新闻课时,都讲到写消息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认为这是消息写作的‘金科玉律’.但我们平时写消息时,‘倒金字塔’结构却采用得很少,为此我感到很困惑,是‘倒金字塔’结构不适合军报的新闻文体呢,还是消息写作有更好的结构斤式?希望您能给予回答。”’接到这封读者来信后,我也困惑了一段时间。不可否认,‘“倒金字塔”结构确实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它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能紧紧抓住读者,吸引读者把文章看下…  相似文献   

3.
魏霞 《记者摇篮》2005,(2):47-47
“美国总统布什日前在对加拿大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时曾‘被加拿大警方逮捕’,并被起诉犯有‘战争罪”’!谁也没想到这则被大量转载并广为流传后来又被证实是“假”的新闻在著名的新闻搜索引擎“GOOGLE新闻”的头条位置上保留了至少3个小时之久。在网络中,这种有悖事实的消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今年元旦前夕,宜宾“白毛女”罗昌秀辞世。1月4日至6日,一篇消息来源和署名各异,但表述文字和内容竟大致相同的报道陆续登上天南海北的各类报纸,其中竟有多家报纸说罗昌秀是喜儿的原型。北京一家报纸称:“大型歌剧《白毛女》主人公的原型、80高龄的四川宜宾‘白毛女’罗昌秀去世”;另一家报纸上罗昌秀照片下的说明为:“曾为‘喜儿’原型的罗昌秀”。上海和广州各有一家报纸的标题为《“喜儿”辞世》、《“白毛女”原型罗昌秀去世》;广州另一家大报在报道中也有“喜儿原型罗昌秀”之说……罗昌秀是喜儿原型吗?澄清“其然”并不…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您会情不自禁地发问:这又是什么天方夜谭?是的,确有其事。当然,这不是我的杜撰,而是某报一个标题那么说的。现在为媒体报道发奖的不少。发奖之后自然会带出相关的新闻报道。今年北京好新闻评奖揭晓后,有媒体在报道时,主标题就是这么写的:《奖励“用脚写新闻”》。消息的导语开门见山地写着:“‘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这句名言昨天又被重提。”看了消息才知道此话的寓意在于要求“记者更加深入生活,发掘更多的好新闻,见诸社会,服务社会。”应该肯定,消息所述的用意无可非议。记者应当深入一些,发掘新闻,而不…  相似文献   

6.
学艺札记     
听到几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新”和“闻”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一词,取得很好。”他说:“新闻,新闻,一要‘新’,二要‘闻’。“所谓‘新’,是说新闻必须有新东西:新闻要反映新事物、新人物、新气象、新风尚。“所谓‘闻’,是说记者要‘多闻’,要‘耳闻八方’  相似文献   

7.
“近日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广州市‘一年一小变’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变’寄予厚望。与5月份相比,市民对市容市貌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上升,已从 5月份的 26. 2%上升到 43. 2%”。 这是11月5日广州《南方都市报》头版的一则消息,像这类消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一些报纸甚至开辟了专版来刊登这类报道,如《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版,《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等。这种新闻在报道方式上与传统的报道方式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新闻机构采用民意…  相似文献   

8.
弓玄 《当代传播》2001,(5):91-93
消息,作为新闻报道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体裁,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样式,即标题加电头或“本报讯”,加导语,再加正文。这种形式,已被现在的新闻教科书定为标准的形式,国内各新闻单位都普遍使用这种形式。然而,这种形式能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再增加新的内容,使消息变得更易读、易写,这是本文将探讨的内容。一、消息又有了新模样2000年12月29日的《北京青年报》第十六版《青年新闻》版上,头条位置登载了一条形式新颖的消息:北京青年调查之一:77.8%热衷国事,76.0%关注环保,62.0%倾心…  相似文献   

9.
增加新闻载体信息量,是新闻专家一再呼吁的一个问题,也是众多读者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强化编辑记者的新闻主体观念,并要有相应的过硬措施或制度保证。《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首届“中国新闻奖”复评委员1990年10月于南京向全国各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台长和同行们发出了郑重的呼吁书。呼吁书指出:我们“不安地注意到,在送评稿件中,消息较少,质量较差;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这是新闻主体观念薄弱,报纸‘杂志化’、‘通讯挤消息’、‘长挤短’现象的一种反映。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将导致新闻载体信息量减少,新闻质量降低,势必影响宣传效果,脱离群众,不  相似文献   

10.
向熹 《新闻界》2001,(1):21-22
北京、上海、广州都提出要建立区域的“会议中心”;“会议经济”也成为经济研究人员的案头之题,而报纸尤其是机关报,却在为“会议新闻”头痛。   笔者参加的各种会议多了,对“会议新闻”的抱怨听多了,也着手作了些研究,才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小题目。本文陈述了近期的研究结果。   一、理一理“会议”的概念   “会议新闻多了,所以报纸一版不好看”;   “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改变会议新闻的写法,作到‘跳出会议写会议’”;   ……   这样论断与评价我们听得多了,它们传达着同样的信息:对新闻来说,会议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沈正赋 《新闻实践》2001,(10):25-27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获得成功,消息传到国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不少报纸,为了抢发这一重要新闻,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最迅捷的反应,儿乎不约而同地编发和出版“号外”,免费赠送给周围的广大读者,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并激起了人们压抑已久、深藏心中的情感波澜,进而把举国欢庆申奥成功的活动推向高潮。正如一位资深的新闻评论家所言,传媒此举是在“为新闻史‘加页’”。 回顾和浏览一下今年“7·13” 我国部分报纸编  相似文献   

12.
3月24日以来,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以及袭击中国驻南使馆事件遭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而西方主流媒体却进行了大量歪曲事实,欺骗舆论的报道,充分暴露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面目。最近,中宣部领导同志指出:“要对我们的记者进行一次什么是‘新闻自由’的教育。”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揭露和认清西方主流媒体‘新闻自由’的本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加努力地做好新闻工作,中国记协新闻学术委员会、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于6月23日联合召开“认清西方‘新闻自由’本质研讨会”。会上有6位同志作重点发言…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体时代,“四力”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也是必修课。从“‘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眼力’是发掘新闻的基本功”“‘脑力’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笔力’是‘四力’落地的最终反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增强“四力”将进一步巩固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从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消息,开头不是写“最近”、“日前”等含糊的时间概念,就是写“开业或开工以来”、“十多年或近几年来”如何如何。前者多是事件性消息,用含糊的时间概念打马虎眼来掩盖报道事实的“时过境迁”;后者又多是非事件性消息,报道那些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事实,却缺少构成新闻的“由头”。如北京一家报纸刊登的一条消息,开头便这样写的:“北京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13年来累计竣工住宅1000多万平方米,使首都70多万市民搬进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居民小区,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及本市提前步入‘小康’作出贡献。”读者看到这条消息的开头,就感到这是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品的“含心量”赵阜北京有位作家说:“我是个低产作家,我看重作品的‘含心量’。”这话十分贴切。这位作家是否低产,无从知晓,然而他说的“我看重作品的‘含心量’”,是很能打动人心的。他把作品的高水平、高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列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我们这...  相似文献   

16.
3月18日,省委书记张德江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说:“这次‘全国两会’浙江代表团的宣传报道工作应该表扬。特别是广电集团把‘全国两会’浙江代表团的报道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北京设立直播室。有关‘两会’的浙江代表团的新闻能够瞬间传到浙江,浙江电视台也做了很多工作,在中央台播出了不少有关浙江代表团的新闻,记们都很卖力。有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第4期上发表金东水同志《话说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一文,这确实是值得一议的问题。我先要说,金文题目不够确切。应当是新闻写作的“京派”与“海派”,是就新闻业务领域而言的。金文说成“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新闻改革的范围比较广了,除了新闻业务问题之外,还包括新闻体制等等大问题。而且就“改革”而言,是不大好分什么“派”的。金文一开头讲在上海好新闻评选会上听到的。这话正好是我在会上说的。但这种说法的真正来源是在北京或其它地方。我在会上说,北京有一种说法:新闻有“京派”、“海派”之分,我  相似文献   

18.
现象类稳态新闻的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与‘瞬  相似文献   

19.
在“主攻新闻”上下功夫童炽昌浙江日报近年来加大了新闻改革力度,从去年6月6日开始,实施全面改版。所谓“全面改版”,主要是大力压缩专栏、专刊,强化和突出新闻版,从版面布局上确保“主攻新闻”、“让消息唱主角”目标的实现。现在,日出八大版的浙江日报已经有五...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一文(以下简称《不是》)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1期的《新闻前哨》上,后来又被收入《浅论新闻发现》和《大江潮涌》两本文集之中。它的一再发表,使它的影响更为扩大。 《不是》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新闻学家不过是一些只懂得新闻学理论却不会做实际的新闻工作的人,“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新闻学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新闻家’的行为规范;而‘新闻家’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规范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家与‘新闻家’就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是立和破的辩证关系。这对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