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信虫收藏     
大家好,我叫冯宇,来自东北财经大学(营口大学园)09级工程管理二班。我希望在这里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我的QQ1170360917。大家一同分享经验,享受信虫的乐趣。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一下给我多次提意见的编辑,其实我也想把稿件写好,可是最近赶上考试,无奈啊。好了闲话不多说,谈谈我的信虫感受吧。  相似文献   

3.
大家好,我是当体的一名读者,同时也是一个信虫,我写信只有两年,这次是第一次与大家见面。这次我给大家带来的是米兰的签名卡,因为我本人也是米兰的球迷,所以收到信的当天就别提有多兴奋了。我给米兰写了数封信,可一直没回,于是我不断变换花样,有时给球员写,有时夹带自己做的礼物。但这些都不见效,时隔半年,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次去  相似文献   

4.
信虫收获     
大家好,我叫吴克靖,来自广西南宁市。我做信虫大约有三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因为学业的压力,我只能偶尔的写写信,但也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回信。下面放送个人收藏与大家分享分享。笔者QQ:630766332,愿结交五湖四海的  相似文献   

5.
藏书的乐趣     
孙灿金 《收藏界》2014,(3):126-126
我喜欢收藏书,无论什么书到我手上都成了宝贝。我自幼喜欢读书,爱书如命,特别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读了一本书上的文章大受启发,为此写的一篇作文成了范文,我的收藏爱好自此就—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6.
张伟 《收藏》2006,(7):90-91
我从小喜欢看电影,爱屋及乌,当时在影院出售的电影说明书都被我小心冀翼地夹在书本里,成为我最初的藏品。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收藏意识大觉醒的年代,那时有好几家电影报刊同时向我约稿,我于是到处寻觅电影文献,整日沉浸在有关电影的写作中。就这个,20年来我收集了大量电影文献,写了几百篇有关电影的文章,出版了《前世影事》《纸上观影录》等专著。回顾过去,我对自己在电影文献收藏方面的先知先觉感到庆幸,如果今天再来从事,恐怕多花上几十倍的精力和财力也无法达到目前规模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高鑫磊 《当代体育》2010,(19):77-78
大家好.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高鑫磊,是一位看了当体4年的读者,希望通过本杂志个人收藏这个版块为大家展示一番自己多年珍藏的精品。因为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我开始迷上了足球,也从那时起,我开始与足球杂志结缘。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6,(8):187-187
我祖籍宜章凤岗村.历代官人不少。父亲系乡里文人,好惜守旧物。我承其志好收藏20余载,现藏有历代瓷器、铜器、玉器、家具等近600套件。近因资金运转稍艰.欲部分转让,欢迎有意者光临洽谈。  相似文献   

9.
林钊勤 《中国钓鱼》2018,(12):42-44
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副主席、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万伯翱先生,写了大量古今中外垂钓的好文章。他的文章记载:“鱼是我们的敌人,同时也是知心朋友”的名言使我感同身受。最近,我在《中国钓鱼》杂志上读到他写的长征中耿飚参谋长和官兵用步枪钓大鱼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0.
Annie 《收藏》2013,(10):78-7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中《收藏》杂志已创办20周年。20年,在时间的长河里算不了什么,但在人生旅途中却举足轻重。作为这本刊物的创办者和负责人,我本人为之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引发了无限的感慨。记得1987年举世瞩目的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异常兴奋,写了很长一首赞歌体诗词在报刊上发表,其中有“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  相似文献   

11.
阎正 《收藏界》2012,(3):145-146
有关刘石平的文字已经写了不少,总觉得余言未尽。 我喜爱刘石平的画,尤其喜爱他的京剧人物,但与友人交谈起来都知之甚少,于是我想起当今一句名言“酒香也怕巷子深”。  相似文献   

12.
牛尔惠     
张贤亮 《收藏界》2013,(7):146-147
原来应邀为名家写过不少序,这几年很少写了。今天牛尔惠拿来他的冠军诗书册,让我指点一下,主要目的是让我能写几句作为序,令我很高兴。作为他们的董事长,我听到自己的员工买了房子、娶了媳妇、买了车子、  相似文献   

13.
董良义 《收藏》2011,(3):I0037-I0037
收到杭州读者徐元金的来信笔者先是一惊。作为《沙龙》栏目的责任编辑.收到的读者来信很少有读者是手写的,且一写又是洋洋洒洒八大张稿纸。询问了本刊原《读编飞鸿》栏目的袁水清编辑,他向我介绍了来信读者徐元金的情况.徐翁已经七八十岁的高龄了.对《收藏》又一直爱护有加。他嘱咐我不要怕麻烦。要好好阅读这位读者的来信……  相似文献   

14.
王永林 《收藏》2009,(6):38-41
我曾写过一篇《谈书画鉴定谁说了算?》的文章,在《收藏》杂志2006年第4期上发表。今天我想再谈一下,在当下的书画鉴定实践中,具体都有些什么人在说?在说些什么?至于他们到底谁说了算,可能只有让历史来评定。  相似文献   

15.
王祖光 《收藏》2014,(21):41-42
去年是我60岁整寿,也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真有点“从此不为生计忙”的感觉了。儿子为了让我高兴,送给了我一幅曾熙的书法中堂,令我惊喜。这件作品写得精,尺帽大,且品相完好,凭我40年的书画收藏眼力断定,这不仅是真品,还是其晚年的精品,也是此生不可再遇到的好物件,真是大喜过望。兴奋之余,我对儿子说:“我手里的名家书画作品,只要是双份的,你尽管开口,我绝不吝惜。”儿子要了一幅张  相似文献   

16.
康仁健 《收藏》2006,(5):62-63
我经常到全国各地调研或开会,出差期间不多的业余时间怎么打仗,我选择了逛古玩市场,多年来,竟也淘到不少好东西,大大丰富了我的藏品的阅历,其中在成才的经历,令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7.
蘸人勇 《收藏界》2011,(11):78-78
我所编著出版的六本古钱币收藏鉴定书籍中,《中国古钱集藏指南》印数最多,前后数次加印。达10多万册.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收藏热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写这部书的目的,就是想为爱好古币而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初人道者。提供一个简便的捷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初次相识在我带学校双绕跳绳队训练的几年间,跳绳队不仅获得了十几个市跳绳比赛团体冠军,还在2001年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取得成绩之后,我产生了把自己带队训练经验总结成文的想法,于是写了一篇题为"双绕跳绳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的文章。文章写好后,  相似文献   

19.
“写一篇好的文章,还不容易,我一个夜晚写好了.”“写这篇文章可真不容易,不知下了多少功夫.”“他的文章发表了,十分高兴.我的文章未得发表,颇为苦恼.喂喂!我的老朋友,那篇文章请多多关照,务必在近期发表.”“这篇文章思想性、科学性强,行文通畅,是一篇优质论文,请签发.”“那篇文章质量欠佳,多有阅读障碍,修稿困难,是朋友推荐的,作者苦苦要求近期发表,如何处理?责任编辑和主编都大为其难.”“这期有几篇好文章,值得一读,此刊办得不错.”“那一期没有可读文章,没有水平,简直是浪费纸张.”“什么国家级学术刊物,有名无实,不学无术,真是让人失望.真可惜我的文章在那里发表,有失声誉.”上述议论分别来自《体育学刊》的作者、编者与读者,其共同的希望是提高刊物质量.写好稿、编好稿、读好稿,进一步提高本刊学术地位是我们大家应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仅须编者和作者共同努力,而且不能使我们的客  相似文献   

20.
我爱我家     
宋斐  夏娃 《乒乓世界》2007,(9):I0010-I0011
童年时期.没有烦恼.在那个灰蓝色刚刚褪去的八十年代中期.除了和小朋友游戏外.看电视节目成了我最好的消遣方式。我爱听相声.老段子《醋点灯儿》就不必说了.最爱听的是梁左写的《虎口脱险》(《虎口遐想》)。依稀记得.当时自己正在换牙.笑到酣处.一颗“作怪”了好几天的大门牙竟然主动掉了下来。那时起.我就觉得梁左特牛.能写这么好的段子.能让我笑得牙都掉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