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中经历了名校公开课、TED教育频道等之后进入了"慕课"(MOOCs)时代,"微课""翻转课堂""私播课"(SPOC)则是在时代发展和大学内部创新发展中衍生出来的,且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将"私播课"的理念应用于英语听说课程中,既顺应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又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率,同时对英语教师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我们赴香港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学习交流,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香港小学的校本课程。他们的校本课程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一、有明确的发展规划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为提供优质学校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其能适应知识为本、科技急速发展的社会以及全球一体化、高度竞争的经济发展,出台了《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报告书。报告书定出了香港未来十年学校课程发展的大方向,使学生能达到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的远景,并就短期(2001-2002至2005-2006)、中期(2006-2007至2010-2011年)及长期(2011年以后)发展阶段的发展策略及所采取措施作出…  相似文献   

3.
2001、2011两次课程标准的颁布,口语交际从阅读、写作教学中脱离,成为语文教育中独立的课程内容。与听说教学相比,口语交际课程强调交际性和实践性,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有明确的实践性取向。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可以从理念转变、内容明确、实施落实和评价导向等方面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的重要理念,是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小语界的重要研究内容。随文练笔以其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特点成为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张志公语)的途径之一。2011年版课标对每个学段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练笔作为提高习作能力的辅助形  相似文献   

5.
问:我省课改实验区语文学科使用了什么教材? 答:从200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国家级实验阶段.我省大庆市的萨尔图区和牡丹江市的宁安市两个国家级实验区的语文学科分别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苏教版"(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北京师大出版社的"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2002年秋季,省级课改实验区启动实验后,齐齐哈尔市和佳木斯市等地的省级实验区也基本选用了上述语文教材;而鹤岗市南山区、七台河市勃利县以及牡丹江农管局则选用了语文出版社的"语文版"语文教材.至此,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几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材在我省都有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萍  戴林东 《语文天地》2013,(18):53-56
关于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雒晓春称:"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和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包蕴的丰富内涵。"(参见《语文教学应凸显语文的个性》《教育探索》2006年第7期)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坚持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教育要培养与弘扬"语文精神"这个重要命题。郑逸农先生在新课改发轫之初就振臂高呼,要"找回失落的语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关系性"(relationality)、"丰富性"(richness)、"严密性"(rigor)、"回归性"(recursion),即4R,是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正深刻影响中国教育。而中国在借鉴西方包括后现课程观"在内的教育理论时,应让自己的文化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8.
<正>一、"大语文"课程的源起与理论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基础能力""必备品格"的培育,均不能脱离语言实践。而语用能力发展的核心,是思维力的发展;脱离了思维发展的语用训练是机械僵化的,并无真正的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新颖而有魅力,它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宽广的平台。文章认为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宏观上,提升对课标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认识高度,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体现对学生"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
刘海霞 《考试周刊》2015,(20):44-4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新颖而有魅力,它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宽广的平台。文章认为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宏观上,提升对课标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认识高度,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体现对学生"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刘海霞 《考试周刊》2015,(19):49-5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新颖而有魅力,它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宽广的平台。文章认为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宏观上,提升对课标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认识高度,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体现对学生"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即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这一修订,被认为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张天孝),也成为了"十年课改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史宁中)。在"四基"中,相对而言,属"基本活动经验"最难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管在何种社会形态下,听说活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始终在交际总量中占绝对优势。在通讯设备飞速发展、讲究速度和效率的今天,听说更显示出它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语文"的"语"正是口语听说在语文活动中重要地位的反映。因此,语文教育要逐步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研究听说心理能力教育,全面复归"语文"的本位。  相似文献   

14.
于2012年12月10日公布的"2011年国际小学生阅读素养发展评估项目"(PIRLS 2011)结果显示,中国香港夺冠。自2001年以来,香港小学生的阅读素养获得跨越式发展。这是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鲜活案例。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的政策影响力体现在促进了教育政策"缺席"和"无能"现象的改善上,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的终极取向是通过其政策影响力实现公平而卓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孙康福 《教师》2014,(17):108-108
正"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如是说。北大学者孔庆东在其著作《摸不着门》亦有言:"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须时时从生活实践中汲取课堂教学前行的动力。在此,笔者节录班级教学中开展实践性作业探索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2,(9):5-8
【新闻背景】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是继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审慎设计等特点。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  相似文献   

17.
<正>【评议样本】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原文摘要】21世纪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上来。在课程层面,可以从"定篇""语文知识"(广义的)和听说读写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内容观照;在教材层面,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文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称"语用")。一时间,聚焦"语用"成了语文老师们谈论的最热门的话题。20012013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走过13个年头,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人们在语文课热闹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终于发现:语言文字的运用只有成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语文才能真正成为语文。是的,不管怎样的课程改革,语文这门学科的  相似文献   

19.
正本书最初书名为"语言·语文·语文教育",这原是我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这篇文章发表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上。该文的雏形是2001年12月我在香港城市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上作的题为《关于"语文"与"语文教育"的几个问题》发言,后来收入《语文课程革新与教学实践——第四届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香港中文教育学会·文思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其基本观点曾在我此后发表的多篇文章中反复说明。这些文章包括:《关于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百年幼教发展过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四次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前三次改革分别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第四次改革发生在2001年,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标志,提出了"重视幼儿全面发展、主体性、个体差异以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重要理念。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颁布深化了第四次改革,这些政策性文件颁布后教师践行得如何?该怎样衡量教师的实施水平?通过对课程改革实施水平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得出了"关注为本采纳模式"(CBAM)是最适合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水平的工具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