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童年生活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伴随着童年的梦,童年会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立意自定。【思路点拨】童年生活素材很多,每个同学都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不是捡到篮里的都是菜呢?不是!如果你现在还写小时候拾金不昧的事,扶盲人过  相似文献   

2.
过来人的经验,是最宝贵的经验。在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将来临之际,对广大毕业生而言,聆听一下“过来”的前辈们在考场上的甘苦体验,也许比读一些《应试技巧》之类的书更有帮助。说“考场如战场”似乎有点夸张,但严格的时间限制,紧张的试场气氛,确实使不少同学临阵怯场,大跌水准。本期刊出的作家周树山《18年前的〈心事〉》一文,具体介绍了作家在18年前的高考中如何及时调整心态,迅速有效地调集起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一举写出夺魁作文《心事》的经历,对即将面临同样考验的同学来说,不无启迪和借鉴意义——这,就是我们推出“特别推荐”专栏的目的之所在。——主持人韧禾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文章比作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泥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应关注生活与作文的联系。一、记录生活  相似文献   

4.
陈雪 《辅导员》2014,(9):23-24
如果说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不得不说,上述这段文字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但我们很多同学就是理不清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仍然不愿意写作文,甚至提到作文就头疼,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也是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看了那么多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让我们站上一个新的高度,看看作家是如何写童年故事的!本期“作家写童年”我们请著名作家赵菱来和小读者们聊聊她的写作故事,再从她的作品——《霓裳》片段中学习写作技巧。作家有话说创作长篇小说《霓裳》,在我的写作中,是很艰难又很让我难忘的。在这次创作中,我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写作秘密。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把文章比作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泥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应关注生活与作文的联系。一、记录生活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生因为写不好作文,而怕写作文,而他们觉得提高作文的途径在于掌握写作方法,也就是写作技巧。那么,写作技巧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要掌握什么样的技巧才是有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黄厚江先生和洪劬颉老师就一位学生的来信展开了“究竟要不要写作技巧”的对话,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困惑,不妨给两位老师写信:  相似文献   

8.
沙鸥 《辅导员》2014,(14):23-24
正如果说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不得不说,上述这段文字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但我们很多同学就是理不清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仍然不愿意写作文,甚至提到作文就头疼,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也是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的现象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不是因为缺少生活体验,而是缺乏对生活经验的提炼,以及写作的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好。何谓作文?一是作动词用的“写文章”;其二是作名词用的“学生练习写作”。事实上作文是创作成文,是一个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体,有动词名词的双重含义。创作是过程,成文是结果。既然作文是个具体的创作过程,有必要对创作源泉,创作手段作简要分析。作文的前提就是要能从生活中提炼出可以为写作所利用的大量的素材。小学生作文的源头之一便是社会生活,成功的习作离不…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怎样才能达到跌宕起伏呢?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斜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也更深地了解到指导学生作文的重点不是在于教什么写法技巧,因为小学生在技巧的理解上毕竟还是欠缺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生活,有目的地寻找写作的源头。根据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若是把作文教学当成情趣教学训练就会有一定的成效。那么什么是情趣教学训练?其实就是让作文走进生活中,以生活为主线,以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程度为情境,把读、玩、说、写结合起来,将借鉴点、兴奋点、训练点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真话的故乡     
请你诊断:如果文题是《难忘的……》,而我在作文里写的人和事让人感到还是“家常便饭”,绝无“难忘”可言;如果文题是《我要悄悄地告诉你》,而我在作文里所说的一切尽可以拿着高音喇叭对所有人说,根本用不着“悄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写文童、写话,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我手写我心.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有人说作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哪个文学巨匠是从学院里培养出来的呢?确实如此,生活的阅历、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才是他们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正>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高分、甚至满分的作文来呢?无数事实证明,除了要在平时练就过硬的作文基本功,并认真复习备考之外,还需要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掌握并使用一些"技巧"。技巧1.拟定一个亮丽醒目的标题有道是"题好一半文",如果一篇考场作文的标题是"眉清目秀""眉目传情"的,那么它自然就具备了引人瞩目、引人注目、引人"驻"目的力量。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标题自拟"的情况下拟出亮丽醒目的作文标题来呢?一是使用修辞方法来拟题,那样可以使标题更加生动形象;二是引用或改编名句来拟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关键所在。在平时就作文而言 ,教材中有范文 ,有写作知识 ,教师甚至也要就如何写作喋喋不休地进行“指点”和“辅导”,但许多同学在布置作文后 ,张口“没啥可写”,闭口“不知写啥”,有的干脆称作文为“榨文”,而纵观各类大考小考作文和平时作文 ,总是无法避免普遍存在的、令人头疼的雷同和跑题现象。为什么呢 ?是学生都没有生活基础吗 ?是学生的思路、生活、观察、身心发展都相同吗 ?显然不是。那么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呢 ?又该如何解决上述困惑呢 ?…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另类写法,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写法。在平时写作和近几年的中考中,我们不时能发现那些写作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同学,已不满足于绝大多数同学根据各自的特长写就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而是别具一格,在作文要求许可的范围内大胆创新,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诗歌和剧本。那么,如何在作文写作中,尤其是在中考作文考试中出奇制胜,写好这两种另类体裁呢?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自出心裁。就话题作文来说,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话题材料,二是围绕话题的写作要求(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除了话题外,都有明确具体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考场作文要想胜人一筹,平时多读书勤练笔固然重要,而掌握考场作文技巧更是必不可少。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写作侧文,对近年来人们关注的话题作文技巧作一番浅探。  相似文献   

17.
写作不难     
<正>在现代生活中,不少地方都要用到写作,而许多同学认为它很难。为什么他们会认为写作难呢?因为他们把写作看得太神秘了。一到写作时,一提笔,就没词了。而我认为写作就是把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出来,就是把所思所想写出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观察也是写作的一大要素。如果你没有去仔仔细细的观察,怎么会有内容来描绘呢?既然如此,那么你们写下的作文就不会有真情实感,那也就没有思想了。就因为如此,怎么会"下笔如有神"呢?  相似文献   

18.
谈起作文 ,许多同学心有余悸 ,甚至谈“文”色变。作文成了同学们高考中的“拦路虎” ,甚至是“心中永远的痛”。其实 ,写作并不是一件难言的苦差 ,只要找出写作中的症结所在 ,对症下药 ,就不愁治不好“作文病”。症状一 :怕写作文许多同学只要听说写作文 ,第一反应就是叫苦、叹气。言下之意就是“又要写作文 ,怎么办 ?”还没写作文 ,就已经从心里排斥它 ,就已经有了“我不会写作文”或“我写不好这篇作文”的想法。试想带着这样一种消极的心理 ,怎么能心平气和地收集材料、冷静理性地提炼主旨、饱满投入地抒发感情呢 ?所以消极地对待写作是…  相似文献   

19.
刘艳 《成才之路》2010,(9):44-4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叶圣陶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作文教学我们要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写作文时,有些同学拿到题目,头脑中立即闪现出自己曾经接触的一系列相关素材,不管是骡子是马,就将它们一股脑儿塞进文章中,使得作文就像一锅"八宝粥"。这是没有掌握选材技巧造成的后果。如果说文章的主题是灵魂、是统帅,那么所用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取什么材料入文同样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