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伏打电池的演示实验时,接入电路的小灯泡往往只亮一下就不亮了。如何提高伏打电池的演示效果?四川谭冠玉老师用镁条代替伏打电池的锌极板,实验效果较为理想。但镁条消耗太快,副作用大。本人在不改变伏打电池电极的情况下,作了以下两方面的改进,效果很好。 (一)对铜极板进行稀酸处理。处理时,用15%的硫酸或1:1的盐酸,将铜极板浸洗几秒钟,便可取出平放晾干,待用。经过1~2小时,将其作为电极组成伏打电池,可供电使接入电路的2.5伏灯泡发光达到标准时间,纯锌极板使用前可不浸酸,不纯锌极板若浸酸,时间也不要长。 用稀酸处理的改进,其优点是简便,电池供电效果好。稀酸处理铜极板以后,电池输出电压提高到0.9~1伏,2.5伏灯泡发光约30~45秒钟。稀酸  相似文献   

2.
伏打电池实验的探讨李允义,金从武(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100032)伏打电池实验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演示实验,只要把铜板、锌板往稀硫酸里一放,就能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点亮小灯泡,但有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刚取来的铜板、锌板,做第一次实验时,灯泡能发光,可...  相似文献   

3.
伏打电池检测仪的制作与使用河南信阳地区教学设备管理站张剑锋本教具是根据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七章有关电池中的教学内容需要而设计的。教材中原安排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没有现成的教具),在实验中灯光一闪即逝,难以观察清楚,其教学效果不佳。后经试验和改进,自制成...  相似文献   

4.
一、在初三物理书128页中,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组成一个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发光。但实际演示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的果,往往亮的时间很短促,只有几秒钟,要第二次重做就不亮了。我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找出了做好这个实验的几条规律: 1.稀硫酸浓度是1:20,1份浓硫酸注入20份蒸馏水。  相似文献   

5.
原电池是最古老的一种电池 ,它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于十九世纪初发明的。他把一块Zn片和一块Cu片平行插于稀H2 SO4 溶液中 ,用导线把Zn片和Cu片连接起来 ,由于Zn比Cu活泼 ,容易失去电子 ,Zn被氧化成Zn2 + 而进入溶液 ,电子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 ,溶液中的H+ 从Cu片获得电子 ,被还原成H原子 ,H原子结合成H2 分子从铜片上放出。若把小灯泡接在Zn片和Cu片之间 ,则小灯泡发光 ,插入稀H2 SO4 溶液中的Zn片和Cu片构成一个电池。人们为纪念伏打 ,同时也是对他的贡献的肯定 ,因此也把这种装置称为伏打…  相似文献   

6.
用电池废料自制可调内阻电池江西省吉安县永阳中学李济绵高中物理必修本“电动势”一节的教材中,有一个验证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的电压之和的实验。做好这个实验,是学生学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但在电源的选择上较难:若用伏打电池则易极化;若用蓄电池,...  相似文献   

7.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 2 仪器的特点及用途第七册第一课《电从哪里来》教学中需要检测伏打电池电流的存在 ,教材是通过小灯泡、扬声器来检测其是否有电 ,但伏打电池的电流比较微弱 ,特别在课堂实验中 ,室外光线对灯泡发光的干扰 ,课棠噪音对扬声器发声的干扰导致不能清楚的检测到伏打电池的电流。为此 ,本检验盒创造性地装了一个不分极性的检验测微电流的小电流表 (利用一种指示音频输出电平的VU表 (1 5元 只 ,市面上有售 )。改进后即使学生自制的水果电池也可以非常清楚地测试到。该教具将三种检测器都装在透明肥皂盒内便于学…  相似文献   

8.
音乐IC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福建省浦城一中张柏兴353400《教学仪器与实验》90年第5期刊登了李宝堂教师写的《音乐集成电路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一文,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对原装置进行改进,效果更好。1检验伏打电池产生的直流电流图1初中物理介绍用...  相似文献   

9.
现行小学自然教材中绝大多数结论是通过实验(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得出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实验的目的要求要明确具体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实验时易出现无的放矢情况等心理特点,在实验前就应让学生知道实验的具体目的要求,才能克服实验的盲目性,有利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如《电流》中的第一个实验“把一个灯座、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附电池盒)、一个开关、导线三根(可全用也可部分用)等组装起来,使小灯泡发亮,有几种组装方法?用什么方法控制灯的亮和灭?”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示出上述实验的内容,标出实验的要求(用着重点表示的),其次再示出实验的目的,(1)通过实验,你发现电的什么性质(会流动)?(2)利用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话;有的说自己的实验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11.
在《电和我们的生活》一课的教学中 ,有学生质疑 :电池里头为什么会有电 ?发电机为何可以发电 ?为了回答疑问并且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我给他们补充了几则实验 :实验一 (丹尼尔电池 (伏打电池 ) ) :取一只烧杯 ,用硬纸板做一个与烧杯直径等宽和烧杯等高的框子。在框子上贴一层玻璃纸 ,再将它卡在杯子里。在玻璃纸框一侧倒入稀硫酸锌溶液 ( 15% ) ,插入锌片 ;另一边倒入稀硫酸铜溶液 ( 15% ) ,插入铜片 ,然后用导线将铜片、锌片及电珠串联起来 ,电珠便发光了 (如图 1)。图 1让学生观察实验并向他们解释 :一般的干电池和蓄电池都是通过化学反…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实验是分组实验。这个实验的一个难点是配置硫酸溶液,同时在实验中通常用小灯泡发光来验证原电池产生的电流,但小灯泡亮一下就灭掉了,实验现象很不理想。有时干脆让学生直接把毫安表接到原电池的正、负极、通过指针的偏转来验证电流的存在。但这又违反了毫安表不能单独接过电路中的规定,给学生造成了一些混乱。曾经有许多文章对该实验进行了探讨,有从电极、溶液浓度着手的,有从加重铬酸钾固体着手的,虽能够使灯泡亮的时间长一点,但实际让学生做起来,还是很不理想。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这个实验,效果十分明显,且制作极为方便…  相似文献   

13.
基本逻辑电路原理的学习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统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中已列入本内容。一、“与”、“或”、“非”门电路功能的简单复现方法为了便于学生直观理解“与““或”“非”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宜先用开关、灯泡来复现它们的功能。在此,我们约定:开关闭合及灯泡亮为逻辑状态“1”,反之为逻辑状态“0”。图1表示一个简单的“与”逻辑电路。电池E通过串联的开关A和B向灯泡供电,只有A和B都接通时灯泡才亮。A、B中只要有一个或二个不接通时灯泡都不亮。A、B和灯泡是“与”逻辑关系。图2表示一个简单的“或”逻辑电路。电…  相似文献   

14.
每年,各校实验室都要用去许多干电池。现介绍几种用废1号电池做的几个实验,既废物利用,又提高教学效果。 一、代替金属圆柱体,做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用干电池代替金属圆柱体,好处很多,如可把原课内做的这个实验改为课外实验,让学生回家做,“就地取材”,老师检查实验结果,特别是农村中学,实验仪器缺少地区,此方法很实用。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实验用的小灯座,都是用旋扭的方法把小灯泡装进取出的。其缺点有:(1)操作不便、费时。(2)很容易(特别是小学生)把小灯泡扭坏,导致实验不应该失败  相似文献   

16.
1背景 教学中学物理《导体与绝缘体》时,为了鉴别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课本中的实验是把物体跟电池、小灯泡和开关组成串联电路,由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否发光来进行判断鉴别。但对高阻抗的导体接入电路中时,就无法判定了。例如课文所举例的导体中的人体、大地和酸碱盐水溶液等这类导体的电阻很大,一般在几千欧以上,而在电源电压较低(只有几伏),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知识单元第4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内容的实验安排是:让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a所示电路。学生将两鱼夹连接,小灯泡发光,证明电路导通无故障。然后依次在两鱼夹间接人铁丝、铜丝、铝丝、橡皮、布条、塑料等材料,学生发现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得出: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绝缘体。并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导体材料,哪些是绝缘体材料。教材对人体、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的认定是直接给出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电磁实验箱是根据现行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可供小学高年级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用。具有结构简单、直观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 一、仪器的组成 实验箱由通用实验板、电池座、灯泡及灯座、开关、小电机、电磁铁、导体、半导体、绝缘体、通用塑料底座等组成。  相似文献   

19.
自制离子交换树脂装置代替蒸馏水器沈骏午(江苏无锡市广瑞中学214011)化学实验中经常要用蒸馏水,有的学校到外面去购买,有的用玻璃制的蒸馏水器自制,很是麻烦.我们自制了一套离子交换装置,用它制取纯水代替蒸馏水,方便而实用.全套装置见下图.一、材料与制...  相似文献   

20.
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的改进杨仁从(福建闽侯三中350109)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六个分组实验中,有三个实验用到打点计时器.但照课本中的方法使用存在不够方便,装夹不稳等问题.我们经改进后使用多年,效果较好.一、用一台低压电源代替多台学生电源.打点计时器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