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专业图书营销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的出版业发展迅猛,56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0万种以上,图书产品日益丰富,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专业图书来说,由于专业的局限性以及渠道的特殊性,存在着"卖书难、退货多、库存大、回款慢"等问题.因此,除了发行主渠道新华书店外,专业图书的营销越来越重要,有的人甚至提出"营销重于渠道".我觉得,以营销时代来概括当前的出版市场行情是相当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韩国出版业有三大发行渠道,即杂志发行渠道、教科书发行渠道和图书发行渠道.  相似文献   

3.
明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其重要标志之一即图书出版业呈现出相当繁荣的图景。文章从图书出版主体、图书发行渠道、用于出版的图书类型、图书价格、图书发行宣传、图书出版管理等诸方面,论述了明代的图书出版体系,力图为今天的图书出版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美国,图书市场是整个市场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美国出版业非常重视图书发行;不遗余力地培育营销体系,使其体制、机构、渠道、形式都日趋完善。今天的美国图书发行体系真正做到了多渠道并举。这些渠道只有规模大小之分,却很难说哪个是主渠道,哪个是“二渠道”。概括起来,美国图书发行渠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版社(公司)的自办发行;二是图书批发中心、批销集团;三是地区的图书连锁店;四是规模极大的超级书店;五是以购买图书版权从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图书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历史因素,国有图书出版业在图书产能、品种结构与发行终端上都一时无法满足图书市场的巨大需求,于是首先从图书出版业下游的零售环节出现了第一批民营小型书店和书摊,作为新华书店系统的"补充"力量用以解决广大读者"买书难"的问题。几乎与此同时,更有诸多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在谋求资本增值的商业理性和"刊布经典"的人文理想之双重因素作用下向图书出版的核心领域——图书策  相似文献   

6.
王慷 《编辑之友》1997,(6):6-10
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有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几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见大的进展?从1985年就开始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10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图书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历史因素,国有图书出版业在图书产能、品种结构与发行终端上都一时无法满足图书市场的巨大需求,于是首先从图书出版业下游的零售环节出现了第一批民营小型书店和书摊,作为新华书店系统的"补充"力量用以解决广大读者"买书难"的问题.几乎与此同时,更有诸多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在谋求资本增值的商业理性和"刊布经典"的人文理想之双重因素作用下向图书出版的核心领域——图书策划渗透,逐渐诞生了一批在大众出版领域富有竞争力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引领了当代大众阅读的潮流.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在大众出版领域的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表现为四个支点,这四个支点分别为:重视品牌经营、图书内容的立体开发、发展专业特色和创新营销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书发行的趋势人民卫生出版社长沙发行站颜传湘80年代末期,我国图书发行形成了一个以二渠道为主体的“文化市场”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如长沙的“黄泥街”、武汉的“武圣路”、北京的“金台路”等图书文化批发市场。在这种文化市场里汇集了各种体制的以_二渠道为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图书出版品种的增加,出版者如何将图书高效、准确、及时送到读者手中就成了出版领域的重要问题,出版社下一步发展的竞争越来越演变为渠道的竞争.也就是说,图书产品到达客户的渠道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有效的分销渠道建设成为关系出版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每个出版社都有一个叫做“发行部”的部门,这个部门很重要,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出版社已出版的图书,通过发行渠道播发出去。图书出版业是这样,报刊杂志业也是这样。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出版业改革力度的日益加大,出版业与其他许多行业一样,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原有出版社的“发行部”,在其体制上和称谓上是否应该与国内市场接轨,是否可以将现有出版社习惯称之为“发行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