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鑫玺 《编辑之友》2010,(9):103-104
书籍设计的视觉审美是图书出版领域与设计艺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兼具传播和审美意义的活动,以美感的视觉形式与图书中具有阐释性和说明性的内容信息相结合,以更广阔的视觉空间作用于受众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图书传媒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在书籍出版装帧中,线性视觉流程具有多层次的价值,比如,情感性、功能性和审美性等.在线性视觉流程的前提下,对整个出版物版面、插画及文字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既能够让装帧书籍传达信息内容,又可以体现很好的视觉美感.这也让书籍的阅读合理有效、趣味十足,更加彰显出版物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芳 《今传媒》2013,(5):99-100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再简单地为了设计而设计,书籍被设计者从各个角度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质感,即"书籍五感"。书籍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愉悦的体验。只要书籍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理念创新,坚持从书籍内容出发,就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心理的好书。  相似文献   

4.
石慧 《出版广角》2018,(2):60-62
新媒体已经成为视觉传达领域发展的推动力,是信息设计、交互设计与用户研究领域的交融,其结果取决于传达效果.电子书以此为核心,从视觉、综合感官两个层面重新构建情感的、情境的知觉空间,创造更加多元化、多功能的阅读环境,提升新媒体环境下读者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书籍信息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5.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者用充满个性、概括新颖的视觉语言把自己的设计创意表现出来,这其中会使用大量的空间设计语言,利用空间艺术来体现书籍的形态、文字排列、图形安排、留白的布置,很自然地通过这些元素的使用产生了一些具有实际功能和生命力的负空间。正确运用负空间,可以有效地向观众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本设计精良的书籍除了表现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还要在使用上翻阅轻松,阅读流畅,从审美的各个方面愉悦读者的视觉和触觉。在过去一些狭隘的设计理念中,认为书籍对人产生吸引力的只是封面而已,而对于书籍设计组成部分之一的翻阅设计却成了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之所以进行翻阅设计是为了一本书能够秩序流畅地被阅读,为  相似文献   

7.
余毅 《中国出版》2023,(3):44-48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书籍的视觉形态和存储介质,而且对与之相关的阅读行为、出版发行方式、商业模式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提出了数字出版时代书籍设计的主要品质特征,在产品系统的框架下,从符号、物、行为、场景4个范畴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出版环境下电子书籍设计面临的可拓展空间,最后提出了以提升设计品质为目标的书籍设计拓展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8.
书籍装帧设计是包括文字、图画、色彩三大要素的整体设计.图画,指用于装饰书籍的插图.书籍装帧中的图画语言作为书籍之“象”,是书籍之“意”的视觉呈现,体现书籍个性,吸引读者注意力,以达到传播和交流的目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图画语言的运用应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书籍设计中虚空间的审美性和功能性,探讨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各要素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从而确立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将虚空间艺术创新应用于书籍设计,有利于创作出更多样化、人性化,更具视觉效果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书籍设计中的三维空间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设计是一个多面、立体、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设计,所以它的形式美首先应该体现在它的空间里,因为书籍实质上是一门构造学,是三维概念的文化产物,当中隐藏有无限可开发利用的空间.现今的书籍设计也早已不再停留在二维的表面上,而是在三维的概念下去实现书籍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如何发掘书籍设计中的这些隐性空间,让书籍从二维空间走向三维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