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看。即利用幻灯,让学生观看画面,获得感性认识,进而理解词句。如我教《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学生对“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一句中“犹豫”一词不很理解。对此,我是按以下步骤教学的:1.看灯片,思考:当狼用花言巧语向东郭先生求救时,东郭先生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东郭先生又想救狼,又不想教狼。2.我问:他为什么又想救又不想救?学生回答:东郭先生明明知道狼是很坏的,但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就软了。3.我继续问:东郭先生的这种心理能用课文中的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犹豫!最后,我板书了“犹豫”的…  相似文献   

2.
于晓华 《甘肃教育》2001,(12):22-22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狼和小羊》,我先板书“狼”,再板书“小羊”,并在“狼”与“小羊”中间写一“和”字后设疑:“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一下引起了学生兴趣。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讨论,都非常积极。2.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在读课文时发现小蝌蚪遇上乌龟妈妈和鲤鱼妈妈时所表现的动作不一样,分别是“迎…  相似文献   

3.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读懂课文。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强化记忆,给学生以科学的、逻辑的和语言的美感。精练、巧妙、艺术化的板书更能凭借其简明扼要,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智慧的火花,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艺术的感染和陶冶。1.简练、准确、图形化的板书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爱美的能力。如第三册第6课《狼和小羊》的板书:直观、简洁的板书只有9个字,通过巧妙的图形组合,表现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渣,温和的小羊向狼争辩,最后狼凶狠地扑向小羊的情节。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语六册课本,安排了历史故事《西门豹》、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这三篇课文。篇幅长于其他课文,内容较之其他课文生动、完整。编排这样的课文,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加强段的训练的同时,向篇的训练过渡。因此,从学生对故事兴趣浓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王兰老师在她班上用三堂課的时間,教完了《东郭先生和狼》这篇长达八百余字的寓言(十年制学校小学語文第六册第14課,同四二制小学初小語文第八册第14課),现将教学经过介紹于后。上課了,王老师和蔼地对学生说:“今天我們教第14課:《东郭先生和狼》。”于是,她一边板书課題,一边解释说:“这是一則寓言。古时候有个好心肠的人,叫东郭先生,这課就是讲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所以題目就叫《东郭  相似文献   

6.
[教例]五年制语文教材第六册(东郭先生和狼) 师:(教师讲读课文后)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课文内容。(边总结边板书): [评析] 这个板书设计,比较直观的再现了课文内容,体现了课文的主线。但是,读这个板书,学生很容易以为,狼是被东郭先生打死的,从而产生了误导。这个板书设计应  相似文献   

7.
一、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最常用,它是以课文的结构提纲或内容提要为主的板书,能较完整地反映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脉络和写作特点。如《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清晰地概括了周总理工作和生活的特点,从而赞扬了周总理是个中外难得的好总理。二、图示式板书这类板书以直观的图画代替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在图画的启发下理解课文内容,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六年制第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此板书,将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守财奴》时,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见下)课后,许多学生反映,由于板书的帮助,大大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一些听课的教师也对这则板书很感兴趣,要我谈谈这则板书是怎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0.
学生负担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的一个普遍现象,我觉得,和学生要应付多而不当的作业一样,学生在课上学得无所适从,索然乏味,同样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而且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例如,有位教师在教《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时,先从什么是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问起,接着提出诸如“狼会说话吗?那课文里的狼怎么会说话呢?驴,也是动物,那课文里的驴怎么就不会说话?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得会说话呢”等一连串问题,接着是让学生查字典,释词义,练造句,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东郭先生和狼》是一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寓言。这篇寓言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中山狼》改写的。法国著名寓言诗作家拉·封丹曾经这样说过:“一首寓言诗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说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我们教学寓言故事,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故事,领会其中的教训。《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采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写了这样故事:好心的东郭先生救了一只被猎人追赶的狼,狼不仅不报恩,反而要吃掉他。最后来了一位老农,用巧妙的方法,打死了狼,救  相似文献   

12.
《东郭先生和狼》是一篇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富有教益的寓言故事。为了深入领会东郭先生的“仁慈”“糊涂”,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教学中,建议引导学生做到“三抓之想”。一抓东郭先生心理,想一想他两次“犹  相似文献   

13.
贵刊一九九五年第2期(总179期)中《长文如何短教摭谈》一文,精辟地阐述了在教学小语课本中一些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如何达到课堂的“快速、高效”.并列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认真研读,受益匪浅.但该文在论述用“直观图示,形象明义”这种方法时,例举的某位教师教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用图示法设计的板书却欠准确性,让人看了,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下是附该文中出示的板书:  相似文献   

14.
《四季的脚步》是人教版第三册新增的一篇课文,课后作业要求背诵。教学中,在学生读懂课文后,让他们找出各节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教师随机板书,然后借助板书来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板书]四季的脚步春脚溪水丁冬赶来报到夏步金蝉知了带来欢笑秋悄落叶唰唰铺成小道冬悄北风呼呼欢快舞蹈一、看板书,引背板书是一种直观而简化的表达方式,是课文主要内容的再现。利用板书,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起记忆支撑点,背诵起来又快又牢。教师先示范引背第一节。师:春天的……生: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师:溪水……生:溪水唱起了…  相似文献   

15.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三者熔铸一体的艺术结晶。在教学中,我通过探讨,认为常用的有以下五种基本内容。 一、课文脉络型。板书应该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课文的重点和关键,准确地扣住作者的思路。如《西门豹》一文的板书可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东郭先生和狼》复式教学设计四川邱国权第一课时一、自动作业。(12分钟)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生字词,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勾画出生词。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袋()抡()猎()装()抢()猪()3.查字典,结合课文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的《教学火花集——十二年来创造的教例400例》中收录了一个典型教例: 一次,上《东郭先生和狼》时,学生问:“那狼为什么一定要吃东郭先生,而不去吃驴子呢?驴子比东郭先生还大嘛?”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时,怎样揭示其寓意呢?我认为应抓住狼被救前后的言行,以及东郭先生和老农对狼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使学生领悟到,对待凶残的恶狼不能仁慈,必须除恶务尽。具体教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深入剖析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准确地把握角色形象,是学习寓言的首要环节,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因为它是揭示高言寓意的前提和基础.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6课(五年制第六册37课)《东郭先生和狼》是一则寓言,它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叙述了东郭先生好心救了狼,狼反而要把东郭先生吃掉的故事.在本课的教法上,建议从剖析课文中的角色品质入手,逐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揭示文章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听一位教师讲《东郭先生和狼》(六年制小语第八册)一课。讲到段落划分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我认为第4自然段应划到第一段里去。”教师问:“为什么呢?”学生说:“第4自然段,先讲猎人问东郭先生看见狼没有,东郭先生为了救狼,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