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来,笔者因为关注台湾"反服贸"事件,而认识了一个新名词"懒人包"。严格地说,"懒人包"只是一种新闻信息集纳包。"懒人包"很小,小到你只要花3分钟时间就可以看完;"懒人包"也很大,大到足以容纳一本书的信息量;"懒人包"还很精,精到让你不用有太多专业知识和思考,就足以看明白相关新闻。透过这个事件,"懒人包"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载体的威力,被海峡两岸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懒人包”的实证研究,认为“懒人包”作为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工具可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层次化需求;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高效、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图书馆在信息爆炸的新形势下提高对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服务水平,同时对馆员和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与防控中,不仅有成千上万医务工作者的奋斗,更有大量新媒体力量参与其中,对整个战"疫"过程作出全方位报道,及时提供准确、客观的疫情信息。从网络线上到线下、从电视媒介到智能手持设备,新媒体开展的疫情新闻报道,已经覆盖到各个地区、不同领域的信息传播,也在全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役中,起到重要的新闻信息支持、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静 《今传媒》2011,(11):72-73
军事影片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传播载体,承担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本国文化、塑造本国形象的历史重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战略发展,因此比较分析研究两国军事影片,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真正在世界上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和夺取"话语权"已变得格外紧迫且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中美两部军事影片《惊天动地》与《洛杉矶之战》的比较研究希冀探索出加快中国军事影片"走出去"的战略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喆 《东南传播》2016,(3):11-13
在信息超载的时代,人们淹没在信息海洋中,信息供远大于求,这促使得我们要讨论与关注的主题,其实并不仅仅是信息生产本身,而是信息的筛选、组织和管理。"懒人包"作为台湾社会热点事件中一特殊的信息策展实践,成为了信息的过滤与组织系统,通过策展出特定的语意界线来影响人们的意义接收。本研究在整理"懒人包"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分析了其具体的信息策展手段——运用多媒体载体来组织与设计信息,通过这些非信息的手段来影响信息的语境、层次感和意义;并将之置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脉络下,探究它如何将传播和社会参与勾连起来,对受众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红勋 《今传媒》2010,(12):114-115
信息时代推动了"懒人"时代的诞生,"懒人"时代下的知识青年同样需要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有新模式的营销方式来让他们适应。2005年威客概念的诞生,催生了威客营销模式,如猪八戒威客网、威客中国等。于是威客营销逐渐受到了"懒人"的青睐。本文试图谈论懒人时代下威客营销诞生的原因、和普通营销模式的不同及威客营销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7.
有些学生对于“服贸协议”根本搞不清楚,只是通过“懒人包”获得了一些信息。“懒人包”也称作“新闻懒人包”,“懒人包”的执笔者多是民进党御用学者,他们作的很多诠释是夸大、扭曲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初,一则记录乌干达反政府军头目约瑟芬.科尼(Josephen.Kony)利用童子军并进行屠杀的视频在社会化媒体上得到了疯狂的转发和评论。于是,这则名为《Kony 2012》的视频成了社会化媒体下跨国传播中影响力最大的事件之一。本文通过对《Kony 2012》的传播内容和"倒三角"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意在探讨当代新传播环境下实现网络传播最大化的策略与方法,为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和效果提供有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工程》2004,(6):28-29
8年信息中心主任的工作,让山东巨力集团的王来国已经略显疲惫.尽管原来率领的队伍已经由20多名,下降到了8名员工.但还是有一些收获让王来国感受到一丝欣慰。任何新事物总要遇到传统观念的阻碍,王来国在开展信息化的过程中.为了将这些阻力降到最低,想尽了各种办法。王来国为应对企业中存在的对信息化缺乏信心的管理人员,进行“打包围战”、“离间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元代"邸报"新证》一文发表后,有学者提出商榷和讨论。首先,笔者对于辨者的诸多"商榷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次,文章又根据新近发现的历史文献史料,梳理出与元代"邸报"关系十分密切的媒体:"朝报"、"京报"、"除目"、"除书"等信息传播载体。考证出在元代现有文献中存有关于"朝报"、甚至"京报"的史料记载,而像"除目"、"除书"之类的信息传播载体史料,更是比比皆是。最后,笔者从古代社会人的新闻意识觉醒的视角,进一步考察我国元代"邸报"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李磊 《新闻前哨》2021,(2):19-20
2020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全员上阵、全程参与,以全媒形态报道黄石干群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击疫情一线感人事迹、动人画面,为心系黄石战"疫"的市民和外地爱心人士提供权威报道,回应民众关切。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全员取消休假,投入到战"疫"报道中,文图音视频各形态内容产品生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端微号各平台均阅读量实现历史性超越,媒体品牌综合影响力在黄石地区同类媒体中稳居第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媒体排名有了长足的进位。此役,是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全平台协同作战的一次大战役、大练兵,为后战"疫"时代积累丰富的全媒体报道经验,也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可行性实战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2.
王琴琴 《新闻界》2013,(11):24-27
《韩非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传播思想,本文主要分析了《韩非子》中有关"言"的政治传播技巧。"言"作为沟通君主与臣下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君主作为政治传播者需要有听取臣下"言"的深藏不露的技巧;另一方面,臣下面对至高无上的君主,要想保住性命同时又使谏言之事得到君主的认同,也需要谏言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3.
在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浙江省金华日报社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社的记者在当好战"疫"宣传员、监督员的同时,争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调研员、服务员,自觉承担好特殊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4.
加强县级融媒体宣传,打造中国电信切实为人民服务、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是电信企业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发展、贯彻落实企业转型发展战略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要求。本文作者以中国电信泉州分公司为例,对在战"疫"期间融媒体宣传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电信企业加强县级融媒体宣传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严肃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何能成为现象级的电视剧,这与当今的新旧媒体共同影响信息的传播是分不开的。笔者借助"5W"传播模式,揭示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的《人民的名义》中信息传播的特点和结构。结论认为,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合力不仅能设置议题而且能形成社会议题、反映社会议题,使《人民的名义》热播的同时也进一步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期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盘此次疫情防控过程,总结战"疫"经验,不难发现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前期信息资源获取还是后期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无论是前期的信息追踪还是后期的信息可视化呈现都以"数据"为燃料,推动战"疫"行动。在媒体战"疫"中,大数据技术覆盖了策、采、编、发等多个新闻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海湾战争之后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信息战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新闻媒体为信息战和心理战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新闻战已经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不可缺少的作战样式。面对新闻战进入现代战争平台的实际,我们必须加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新闻战的准备,提高政治干部打赢新闻战的能力和素质。一、提高新闻洞察力新闻宣传战在人类战争史上由来已久。拿破仑曾说:“报馆一间,犹联军一队”;艾森豪威尔也说:“在宣传上花一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元”。我军向来重视从精神和心理上瓦解敌军。新形势下的政治干部,在信息时代的战…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成为重要任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更为复杂.湖北因曾是中国战"疫"主战场而备受关注.本文以中新社湖北战"疫"及疫后重振的部分报道案例为例,尝试从地方视域探析如何做好外宣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这场伊拉克战争不仅给全世界的军事家们洗了脑,而且在新闻理论界也卷起了一股很大的冲击波。关于新闻战在地区冲突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被重新高估。对媒介的“强效果”理论的再认同感,正被逐渐强化。尤其颇具大胆和“创见”的是“制新闻传播权”论的提出。笔者认为,将媒体宣传张力作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无限过分地夸大,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现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20.
可视化新闻区别于利用文字传播信息,以可视化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依靠海量数据传播信息,是一种新型的跨媒体报道形式。本文以财新网的"数字说"为例,探讨国内可视化新闻的生存之道。本文发现,"数字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成立数字新闻和可视化实验室,培养专业数字新闻和可视化报道新闻人才;二是以海量数据为依托,重视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受众的参与度,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三是合理运用色彩和图形,图表简洁大方,让读者轻松快捷地获取信息。但与英国《卫报》相比,"数字说"的可视化新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