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07年7月6日,《云南档案》通联工作会议在玉溪市澄江召开。全省十六个州市的通联组长和发行先进单位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4月10日,玉溪市档案局(馆)长会议在澄江召开。全市八县一区的档案局(馆)长、副局(馆)长,市直和中央、省驻玉单位档案工作协作组长、副组长,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副馆长,红塔集团档案科科长,市档案局(馆)副科实职以上干部共55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档案局马增福局长作了题为《适应新常态激发新动力奋力开创玉溪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2014年全年档案工作,对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6日,《云南档案》通联工作会议在玉溪市澄江召开。全省十六个州市的通联组长和发行先进单位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档案局馆长、《云南档案》主编杨汝鉴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巡视员余俊科、副局馆长、《云南档案》特邀审读员龙岗参加了会议。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副处长马俊芳应邀参加会议,会议由《云南档案》常务副主编黄燕玲主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两年来《云南档案》的宣传与通联发行工作情况,表彰优秀通联组、发行先进单位,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宣传报道和通联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5年底,一支名为“地道云南”的白酒广告在云南的电视、平面、户外媒体亮相,其独特的包装和地道云南的响亮名称,让云南人耳目一新。业界与顾客在品尝、赞叹地道云南这支新锐白酒的地道口味与独到创意之余,探究出产地成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地道云南”来自澄江!得知这一消息,人们似乎恍然明白了什么。究竟是何原因,使这个新出道的无名之辈成为新贵?作为出产地的澄江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承担起地道云南的厚道精髓?2006年夏天,在水色秀美的抚仙湖畔,我们有了与澄江县县长陈兴隆的对话,从中,我们看到了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澄江,也领略了澄江的厚道之意。  相似文献   

5.
在时间的长河,生命只留下些微的信息,我们所面对的是无数的知识空白,在中国的澄江,有一特异的化石宝库,其中所珍藏的亘古之秘,使我们终于知道,在地球上共存的生物,原来在五亿三千万年前,曾经来自一个共同的起点。———摘自《澄江生物群:寒武纪大爆发的见证》生命,在寒武纪大爆  相似文献   

6.
夏映虹 《科技与出版》2002,403(2):21-22
20 0 0年 2月世界最有影响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Nature)第 4 0 3卷发表了英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道格拉斯·帕尔摩以“布尔吉斯页岩的一个对手”为题的书评 ,对《澄江动物群》一书作了精辟的评论 :“《澄江动物群》这本书描述了包括新近发现的脊椎动物在内的 12 0种化石 ,这些化石全部产自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澄江及附近地区。这些化石属于5 .3亿年前早寒武纪海洋沉积岩层 ,与加拿大布列颠哥伦比亚的世界遗产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相匹敌 ,研究了近 10 0年的布尔吉斯页岩仅发现了 15 0个化石种。……毫无疑问 ,这些化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  相似文献   

7.
高天义 《出版广角》2018,(15):88-89
一部《满目青山黄庭坚》,为我们还原了这位官不过七品,却名留千古的诗人,让我们看到他"冠盖满神州"背后的"江湖夜雨十年灯",也让我们领略到他"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悠远境界.  相似文献   

8.
承淡安(1899-195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江苏江阴(古称澄江)人.初名澹盦,一名澹庵、淡庵.字启桐,一字秋悟.笔名九芝.曾于教授针灸时,为使学生重视内功修炼,托名紫云上人.1956年为汉字简化,遂改名淡安. 承淡安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父辈熏陶,立志学医,以解病人苦难.按他的话说是“既抱定鞠躬尽瘁于中医学术,死亦无恨矣.”其祖父承凤岗精于中医儿科,父亲承乃盈擅长针灸、儿科、外科.承淡安青少年时期即随父学医,尽得真传;又师从同邑名医瞿简庄学习内科.承淡安一生致力于针灸医术的复兴与普及,为促进针灸学发展和针灸人才培养,付出了艰辛努力,是中国针灸澄江学派创始人、中国近代针灸学科奠基人、近代中国针灸事业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9.
苗族档案主要包括实物档案、科技档案、工业企业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工艺品档案(艺术档案)、军事档案、医药档案、名人档案等类型,各类档案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档案宣传工作要立足档案高举旗帜,围绕中心,立足档案,面向社会,贴近群众,是新时期档案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档案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档案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是档案宣传的根本原则;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宣传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档案来源于社会,档案工作的发展依赖于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要服务于社会,社会是档案宣传工作的广阔舞台,面向社会是档案宣传的根本方向;人民群众是档案宣传的主要对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档案宣传的根本宗旨。我们要立足档案,牢牢把握好宣传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档案鉴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档案鉴定工作是指对档案真伪、档案价值和档案开放的鉴定.而狭义的档案鉴定工作则仅指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即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妥善保存,剔除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处置的过程.一般所讲的档案鉴定工作是指狭义的档案鉴定工作,即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我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认为档案鉴定是对档案真伪和价值的判定,而电子档案是根据文件的内容和技术支持状况两个方面来鉴定电子档案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档案鉴定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档案的质量和档案的存亡命运,涉及档案的管理水平,涉及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档案鉴定工作包括建立鉴定档案的标准、进行档案价值判定、确定档案保存年限、对无须保存或届满保存年限的档案进行销毁等。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决策之一,决定档案的存毁,亦决定了档案馆(室)馆藏的质量,并影响民众对档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载体档案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以及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但能进行数字化操作的仅包括纸质档案及部分照片档案。传统载体的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节省档案存贮空间,缓解库房压力,减少档案原件磨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笔者结合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探讨电大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刍议国土资源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档案种类繁多,既有综合类档案,又有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国土资源监察档案、地矿档案等.按其门类和载体划分,国土资源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专业档案等.  相似文献   

15.
档案网站用户是指访问档案网站,利用档案网站的在线档案服务、数字化档案馆藏信息、数字化档案编研信息、档案政务信息等服务,或是有潜在访问、利用档案网站需求的单位和个人。档案用户是档案网站服务的主体,是档案网站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档案网站赖  相似文献   

16.
以开放档案价值实现为基础,论述开放档案价值实现与档案服务质量的关系,探讨档案用户对档案服务质量评价的5个要素,即档案服务的可靠性、档案服务的有形化、档案服务响应、档案服务的移情效应以及档案服务承诺效力。在已有服务质量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档案服务差距模型,该模型有助于档案机构分析和判断档案服务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最终确保开放档案价值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云南省档案局始终把档案安全管理作为档案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近年来通过强化理念,巩固制度,落实责任,提升能力,提高了档案安全监管效能,提升了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夯实了档案安全基础,形成了档案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云南省档案部门没有发生一起档案安全事故,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三个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文章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全面的辨析.认为:档案数字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档案数字化是形成数字化档案的过程,数字化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的结果;数字化档案不是档案,而只是档案数字形式复制品;数字档案才是真正的档案.  相似文献   

19.
王特立 《档案时空》2007,(12):28-29
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档案包括研究课题档案,科研管理档案、仪器设备档案、情报编译档案、学术活动档案、基本建设档案等.而在这几类档案中,研究课题档案是农科档案中的主体部分,它在农业科研单位各种档案中占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20.
刍议国土资源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档案种类繁多,既有综合类档案,又有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国上资源监察档案、地矿档案等。按其门类和载体划分,国土资源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专业档案等。还有一些特殊档案载体的出现,也给国土资源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使之更好地为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