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相荣富 《化学教与学》2012,(5):23-24,41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教育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校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懂得知识,还要学会本领,而本领主要就是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薛雅 《教师》2011,(2):47-47
江泽民同志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作为承载着提升国民素质重任的现代教育,也就势必面临这一历史重任:发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作文教学又该如何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本文试着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感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爱科学。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德育任务。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学习成长进行德育渗透,中学历史有它独特的条件,历史教师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历史教学中一大课改。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丁为照 《考试周刊》2009,(52):213-213
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所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作为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历史重任.我认为抓住"知"、"德"、"思"、"用"不放松,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思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应重新认识教育,开发教育的新功能,密切配合智育,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速创造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来说,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其次为学生创设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同事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邵大超 《考试周刊》2014,(33):116-117
<正>一、问题提出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总称。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其中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占据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那么,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做人的根本,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情感、道德价值、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是作为体育教育局工作者的我们值得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上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牛文冰 《考试周刊》2012,(40):122-122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而教育自我创新则是进一步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关键。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学科教学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从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创新热情;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巧设问题激疑,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思维;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挖掘历史资源,培养创新素质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就学校教育而言,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渗透研究性学习、允许学生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分别从激发兴趣、引导质疑、发挥想象、鼓励求异、学会表达五个角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骆婷婷 《考试周刊》2011,(49):95-96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向常规教学模式挑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着重发散式思维训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结合生活实践教学"四方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开论述,以期能对素质教育理论中有关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陈建 《教师》2012,(4):88-88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目标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主动、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是我担任历史教师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国民德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新模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不能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有利时机教育学生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就学校教育而吉,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主体,也是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更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激活思维 开拓创新——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可是如果在教育中束缚了孩子的创新思维,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和希望了。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一旦不得当就会出现毁灭性的结局。这在警醒着教育者:教育需培养创新教育,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数学领域中进行开拓创新。 一、创设质疑问难情境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创新思维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本文就从设置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境界;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敢于创新;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创新;授之以趣,诱发思维动机;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创新思维等五个方面谈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振华 《考试周刊》2011,(14):171-172
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精讲多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田凤英 《宁夏教育》2013,(12):57-57
现代教育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德”包括思想与道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霞洁 《天津教育》2022,(12):32-34
<正>历史属于基础类学科,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其中蕴涵着德育知识,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挖掘德育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现阶段,历史德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德育与历史知识未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策略进行创新。一、强化历史德育的可行性历史现象能反映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因素,其中有很多正面典例,教师应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