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网球公开赛是北京首次举办高规格的国际网球赛事,组委会声称要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在中国,凡是跟“大”字沾了边儿的活动,像什么“大生产”“大开发”之类的,总有相似的状况:规模、声势、影响都不小,但细节难如人意,经不住标准的推敲。在中国公开赛的赛场上,中国观众的“看球礼仪”一直受到国外朋友的非议,与国内司空见惯的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相比,中国观众似乎还不大习惯或是不大接受网球比赛作为“绅士运动”的某些规范,以往在上海举办的喜力公开赛以及大师杯,都曾出现过类似问题,这是国外媒体质疑中国网球市场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网球是对赛场礼仪要求最高的体育竞技项目之一,球员们乃至观众在比赛中,都要受到一些规则的严格约束。随着时代发展,网球项目的规则和观念有所改变,但仍然保留着“绅士运动”的风范,强调公平竞赛的精神。球员通过从事网球运动,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不仅提升球技,还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相似文献   

3.
潜规则     
球垒  阿漆 《网球天地》2009,(4):97-97
网球场上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比如约球不要迟到、不在球场内吸烟、拍照不开闪光灯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假如你在球场上不受欢迎,或许就是因为你背离了一些“潜规则”。  相似文献   

4.
《网球天地》2023,(3):40-41
<正>在属于网球的2023年,52网球达人将和你在精心设计的九宫格中分享关于生活和网球的点点滴滴。规则/礼仪由于口误或来球过快,司线员觉得其所作判决是错误的,这时他必须变更其判决。如果司线员已经宣布球出界,而又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球时,这时司线员应马上站起来向主裁喊“更正”;如果主裁或司线员在发球球员二发时错判了“发球失误”或“出界”并更正了判决,这时应判重发。  相似文献   

5.
潜规则     
网球场上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比如约球不要迟到、不在球场内吸烟、拍照不开闪光灯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假如你在球场上不受欢迎,或许就是因为你背离了一些“潜规则”。  相似文献   

6.
潜规则     
球童 《网球天地》2009,(7):97-97
网球场上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比如约球不要迟到、不在球场内吸烟、拍照不开闪光灯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假如你在球场上不受欢迎,或许就是因为你背离了一些“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孟庆凤 《精武》2012,(7):63-6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现代网球礼仪文化传播的是时尚与文明、平等与"绅士"、信任与尊重、友好与和谐。并对网球礼仪文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丰富网球礼仪文化的传播内容,促进网球运动健康迅速的发展;拓宽网球礼仪文化的传播渠道,增加受众者。  相似文献   

8.
网球礼仪是网球运动的本质精神,学习网球礼仪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养,还能起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本人从日常练球、比赛和观看比赛三个角度详细叙述网球礼仪教学要点。使学生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在网球场上形成自然大方的行为举止。  相似文献   

9.
潜规则     
网球场上除了那些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  相似文献   

10.
潜规则     
卡卡 《网球天地》2009,(10):109-109
网球场上除了那些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  相似文献   

11.
小茼 《体育博览》2010,(3):48-49
网球面前,其实并非人人平等。身材高矮对网球运动员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通过后天训练和种种技巧,身材的差异是可以被弥补的。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球“高”手。  相似文献   

12.
潜规则     
网球场上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比如约球不要迟到、不在球场内吸烟、拍照不开闪光灯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  相似文献   

13.
潜规则     
球童 《网球天地》2009,(8):87-87
网球场上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网球礼仪,比如约球不要迟到、不在球场内吸烟、拍照不开闪光灯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礼仪很可能是你注意不到的,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许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错了。  相似文献   

14.
李克非  赵晖 《乒乓世界》2005,(9):110-110
对于既喜欢乒乓球又喜欢网球的朋友来说,9月份里相当一段时间无疑都是节日——两个“中国公开赛”接踵而至,一个是乒乓球的,一个是网球的。其实,乒乓球与网球,本就是同宗同源,早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正牌繁盛的维多利亚时代,那里的绅士淑女们需要一种既体面又运动量适宜的休闲项目,但网球(Tennis)却不能全天候作业,这在多雨的英伦可是件麻烦事,于是乒乓球(Table Tennis/直译为“桌上网球”)渐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可能与其他大部分高校网球运动开展不同的是,西安体育学院设有网球专业课,为西体、为中国网球培养着专门的网球人才。俗话说,“快乐的网球是一样的,”快乐的我们也有着同样的梦想。也许是“专业”总让人想到“科班”“行家里手”等字眼,有时还真自以为自个儿怎么着了呢?嗨,其实都一样,除了都在享受着快乐网球外,感受不同的是我们泡在球场上的时间多了,对网球的责任感重了。  相似文献   

16.
朱茜  田然 《网球》2012,(5):50-54
1 听多了“某某球员从小就热爱网球”老桥段,田然的网球故事定会让你颇为新鲜。如果三四年前,你去问田然关于网球的事儿,她多半不会给你好脸色,有一句没一句,她觉得“出了这个网球场你们谁都别跟我提网球,它就跟我没关系”,而河南队的教练们也对这个倔丫头没法子:“你啊你啊,除了网球啥都想干。”  相似文献   

17.
《网球》2011,(9):130-130
7月4日到8月27日.滨海网球学校共举办八期网球夏令营.大约有100名青少年儿童参加了培训活动。夏令营的举办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初步了解、认识和学习网球的短期平台。在培训中.孩子们学习了网球的发展简史、网球着装、网球礼仪、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阅读国外网球杂志和网球书籍,发现“从比赛来接近网球”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网球界人士认同,认为它是吸引新的网球人口和保持已有的网球人口的一剂良药。虽然在中国,网球运动正欣欣向荣,网球人口呈大幅增加的趋势,但如何使只是尝试过网球的人真正能成为网球场的常客,也是中国网球界永远都要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妨用一次“拿来主义”,探讨一下“从比赛接近网球”在中国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网球场上的﹃礼节﹄大家都知道外交有外交礼节,在网球运动中,除了有其法定的规则外,还有一些人们多年来逐渐形成的,并被公众认可的良好习惯。我们称其为“网球场上的礼节”。网球场上的礼节,并不像规则那样一板一眼、一字一句。但任何想成为网球场上“绅士”的人,都...  相似文献   

20.
朱茜 《网球》2010,(5):64-65
认识清华大学网球队教练孙建国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十足的网球痴。他喜欢收集网球的老东西,网球拍、网球桶、奖杯……这些都在他的收集范围之内。很多年前,孙老师去马来西亚支教,大家都这么介绍他:“这是来自中国的体育家、教育家。”接触了一段日子之后,大家都开始称他为“艺术家”,而他的网球事业,自然也是他的艺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