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提高社会新闻栏目的思想性和组编质量,使之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和审美作用,是办好社会新闻——这个拥有极大读者群栏目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笔者以为《温州日报·双休专刊》的“每周快事·憾事”专栏,作了有益的探索。 “每周快事·憾事”专栏是该报《双休专刊》一个富有创意、广受读者好评的栏目。这个栏目每周一期,每次刊出4至6条社会新闻,冠以“每周  相似文献   

2.
去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创了一个《18分钟经济·社会》栏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个首创。每当收看这个栏目的时候,就像家里多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生活的窗户,并且吹入了清新的空气。电视进入家庭,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远隔万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人们称之为“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些先进国家的有识之士,通过“公共电视”对国民进行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培养和造就出有用的人才,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电视剧《渴望》播出后,一些电视台为追求“轰动效应”而重视电视剧(尤其是长得惊人的系列片)的播放,以此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和“知名  相似文献   

3.
一见《宜昌日报》时事专栏“但愿宜昌无此事”,脑海便触电似的跃出几句“好专栏”“好专栏”来! 仔细拜读了这个栏目的一些文章,均是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报道和图片。专栏所集纳的报道,大都是针对时弊,或社会事故,或反面典型,或不良现象。如  相似文献   

4.
程少华 《记者摇篮》2005,(10):42-43
舆论监督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字,既要弘扬社会正气,又要恪守宣传方针,前者关系到党报的声誉,后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两年多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日报群工部严格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要求,在为“监督与思考”这个栏目供稿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舆论监督的新路。笔者认为,该栏目及其所刊登的文章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华日报》开设《社会生活版》一年多来,在广大通讯员和读者的支持下,刊登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稿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总的来看,有深度的、能给人以较多启迪的稿件还不多。本文想结合对一些稿件的分析,探讨如何将社会新闻写深的问题。 (一) 从《社会生活版》来说,“社会透视”这个栏目里的文章相对要深一些。但从来稿看,“社会透视”——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多,分析少,大部分是写单个事件的。这与作者的功力(观察、分析能力)有关。有一部分作者文字基础不错,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未能涉足“社会透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从宏观上考察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 《记者观察》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738早新闻》中一档以“新闻调查”定位的栏目,其前身是曾经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的《738百姓热线》。2000年初,为拓宽选题层面,增加报道深度,《738百姓热线》更名为《记者观察》,播出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分钟,延长到五分钟。《记者观察》除继续保持原栏目“关注社会难点、热点,为农村听众服务”的风格和特点外,适时加大了“解惑释疑,传达政令”信息含量,并强化了“舆论引导,激浊扬清”的理性色彩。 该栏目从1997年1月开办至今,一直是吉林省台“十佳栏目”之一。栏目组的制作人、记者多次荣获省电台“十佳记者”的称号,这个栏目中播发的稿件也多在国家及省级广播新闻评选中获奖。2001年8月,《记者观察》栏目再次当选“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7.
余菁  张曦 《声屏世界》2009,(3):55-56
“新”在创意:大胆整合。出手不凡 中国电视已经进入竞争激烈的时代,“创立品牌”“打造品牌”已成为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追求。2005年之前,上饶电视台有《上饶新闻联播》《法治900秒》《社会视点》《百姓生活》等众多栏目,虽然在当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栏目众多,人员、财力分散,加上其中一些栏目播出时间相隔较长,不利于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8.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写讲座”是《中国记者》曾深受欢迎的老栏目,应广大读者希望帮助系统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的要求,从本期起我们恢复这个栏目,约请一些在某些方面有专门研究的资深采编人员“讲课”,欢迎大家提出选题要求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中的图片栏目,图片栏目以及图片杂志是当今期刊界的发展趋势,以下对“现场目击”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来研究《中国社会导刊》。“现场自击”栏目简析在《中国社会导刊》整体过于庞杂的情况下,我首先选取“现场目击”栏目入手。原因: 1.目前社会是读图时代,图片蕴涵的信息量很大且“现场目击”栏目主体为图片报道; 2.“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上连续的、已经比较成型的栏目,一共12期可以看出其中编辑方针的延续与改变; 3.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研究图片节省时间。首先从量的方面考虑,对2001年12期刊物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能使我们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千世界,看到在似海的人流中比肩接踵,东奔西忙的三百六十行芸芸众生。一年多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推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栏目。它象一面透视社会的显微镜,把千姿百态的人们活生生地表达出来,吸引了不少读者。这个栏目叫做《众生相》。一、《众生相》不同于“人物专访”。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是“言论、专访”版,自创刊以来,发过不少好的人物专访。有政治家也有经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是浙江《经济生活报》一版上的一个新闻栏目。这个栏目中的新闻,是记者根据观察到的某些经济生活现象,提出一些让读者思考的问题。实际上,《经济生活报》在这个栏目之外,还有许多新闻和言论,也程度不同地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观察与思考”是整个这张经济小报的一个特色。《经济生活报》创刊于一九八○年元旦。当时,全党工作重点刚刚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报都在围绕拨乱反正开展宣传报道,全国除有一张《市场》报以外,还没有一张报纸专门反映经济问题。《经济生活报》别开生面,以广大消费者为  相似文献   

13.
一在一幅漫画中,一些报纸上的栏目被画成饭店里的“风味菜”。琳琅满目的“菜牌”上,有文汇报的《瞭望角》、解放军报的《鸡毛信》、羊城晚报的《新闻漫画》、光明日报的《茗边老话》,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也在其中。“菜牌”下,“顾客”引颈而望,兴味盎然。风味,本来是指美好的口味,引申为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把一些有特色的报纸栏目喻为“风味菜”,不失为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今日谈》入“风味菜”之列,是漫画作者,也是广大读者对我们办的这个栏目的鼓励。把《今日谈》办出“风味”来,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二《今日谈》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一九八○年一月二日,到现在已经办了五年十个月,共发表文章一千四百五十多篇,最多的一年发表了三百零八篇,最少的一年发表一百七十八篇,平均一年发表二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在公共场合,特别是播放河北电台交通音乐频道《992进行时》栏目的汽车里,常常会听到一些议论声,大家纷纷称赞这个栏目。说句时髦的话就是这档节目“火”啦!  相似文献   

15.
武汉电视台以“连线为民、连线连心”为宗旨的大型直播民生新闻栏目《百姓连线》已经走过两年的路程了。两年来,这个栏目先后获得了省名牌栏目,市十大新闻栏目的称号,栏目组获得了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等荣誉称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百姓连线》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受众的喜爱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徐文耀 《军事记者》2006,(12):41-42
《共产党员心语》是解放军报《生活与修养》专刊上的一个小栏目。2005年3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宣传过程中,理论部李卫星副主任提出开办这个栏目的设想,并交给我来具体策划。这个栏目自开办以来,至今已刊发40余期,多次受到报社领导的表扬,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还受到中宣部的表扬。这样一个小栏目,产生的反响却出乎我们的预料,总结和思考这个栏目的创办经历,它给我的启示是:思想理论宣传也可以生动活泼,宣传中多一些读者意识,就能赢得更多的读者。启示之一:读者是最挑剔的“上帝”,要让读者乐于接受你的宣传,就要多一些“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7.
《档案天地》改版改革,我们又议出了一个新栏目,初步考虑,叫“揭示历史的名词”。这个栏目,是与王潮、张继卫等同志交谈时得到启示。当时考虑要新设的栏目叫“一档一议”。结果,骑着马找马,就找到了这个“历史的名词”。照此思路向前走,以后。我们会找到更多的“好马”。《档案天地》刊发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经济生活报自去年4月改版以后,每天有一个“市场新闻”版与读者见面,《市场观察》便是这个版面上一个独具风格的栏目。 《市场观察》栏目的文章,从内容上说,主要是对一些非事件性、非动态性经济新闻、现象或信息,作深度报  相似文献   

19.
栏目是报纸的“窗口”。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张报纸的栏目是否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我们《兰州铁道》报曾作过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我们开设的《社会窗口》栏目,是读者最喜爱的栏目之一。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企业报的主要任务虽然是报道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但是,企业报的读者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他们同样渴求社  相似文献   

20.
岳萌 《传媒观察》2006,(2):51-52
《社会大广角》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夜间10点开播的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自1994年2月28日开播已经12年,它以其“说你身边的事,说你关心的事,说你想说的事”赢得南京市民的喜爱。该栏目2004年获全国百佳栏目之一。《社会大广角》成功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节目中的叙事艺术功不可没。本选取《广角调查》中《较量》一档节目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一般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是怎样);二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怎么说)。而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不仅仅只是回答“是怎样”,更要回答“怎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