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煦 《历史教学问题》2008,(4):56-58,85
伦敦城市人口变化是伦敦城市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转型时期伦敦和英国经济社会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反过来,又对伦敦和英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阐明伦敦与英国社会发展及两者重要联系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早期,伦敦鼠疫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不仅造成了人口大量死亡,工商业正常发展受阻,也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从这些危害中可以窥探到灾难面前伦敦社会生活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人口史在二战后发展成独立学科.它是历史人口学、历史社会学、历史经济学及历史地理学的总和.过去几十年,国外人口史学家利用的主要资料是保留下来的教区档案,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家庭复原法”.近年人口史研究有以下趋势:研究范围扩大,计量分析法广泛应用,人口史朝社会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11世纪在西欧出现了城市复兴,伦敦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使得城市的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为此伦敦市民与肮脏的城市环境也展开了斗争。而14世纪席卷整个西欧的黑死病在给伦敦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伦敦提供了一次重生的机会,清洁干净的伦敦城终于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5.
乔辉 《中国考试》2005,(5):57-58
英国是一个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人口5882万的岛国。其中伦敦有人口690多万,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访问者等。几年以来,英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在他们的首都——伦敦,你到处可以体验到人们悠闲的生活方式。由于英国政府对教育投入较大.所以英国的教育体制发展已很完备.是英国的一大产业。  相似文献   

6.
伦敦拥有400万劳动人口,而这其中有许多外来人口——他们来自于英国各地,当然也有一大批人来自于海外。在伦敦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和侨民人数众多,其中超过一万人以上的就有33个国别,足以令人惊叹。 1/3伦敦成年人拥有大学或同等学历。这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与伦敦28所大学和12所高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升初入校竞争激烈,伦敦各区政府纷纷告急。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外来移民所造成的入学高峰潮波峰前移,继过去两年冲击了伦敦小学之后,今年开始波及中学,尤以伦敦为甚。伦敦各区政府统计,今年中学入学名额缺口高达9万。  相似文献   

8.
王犇 《神州学人》2012,(6):45-47
引言如果有人问你,从伦敦到伦敦有多远,也许你无从回答。如果有人告诉你,世界上有两个伦敦并立于北大西洋的两岸,也许你会更加惊诧。由于历史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加拿大很多城市直接沿用欧洲的地名,比如伦敦(London)、巴黎(Paris)、剑桥(Cambridge)等等。时至今日,英伦三岛上的伦敦,早已成为名扬四海的国际化大都会;而大洋彼岸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却仍然坚守着那一份恬静与从容。这个拥有近40万人口的"森林之城",是安省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更令她倍感自豪的是,一所蜚声世界的著名大学——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就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中国史学界,社会史的研究方兴未艾,作为其分支之一的城市史的研究也相当活跃。但就中世纪西欧史而言,社会史的研究仍然较弱,有关城市史的研究则少人问津,而且中国学者大多以传统方式研究传统课题,如城市与封建社会的关系、行会等,研究社会阶层者不多。具体到伦敦城市史的研究,西方学者(尤其是英国学者)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研究领域和对象也从传统的政治史、精英阶层转向经济社会史、弱势群体,但国内有关伦敦城市史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术界对人口史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总体而言,以宏观论述居多,区域人口史研究屈指可数.湖南大学王勇先生的<湖南人口变迁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是一部系统研究湖南人口变迁史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顿的小说《野性的呼唤》是一部经典的人类寓言,通过主角巴克的经历和归宿,展示人类在现代文明和社会中的碰撞与挣扎。通过对其整体把握,评析文本对现代文明现状进行的反思和对疗救时弊之道寻求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伦敦广场是英国精英阶层的家园,是英国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色。广场的功能最初以居住为主,称之为居住型广场,后来人们更注重广场的美学价值,出现了花园广场。随着广场空间逐渐私人化,花园广场最终走向了衰落。伦敦广场的演变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十七八世纪伦敦贵族率先把乡村自然风景引入城市广场,并注重其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种规划观念一直影响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Two recent books, English Teachers in a Postwar Democracy: Emerging Choice in London Schools, 19451965 and The London Associ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47–67: A History, explore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s a school subject and in the remaking of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English teachers in London.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中后期英国市民与王权的较量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脉络之一,伦敦市民阶层表现尤为突出。诺曼征服后,伦敦因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获得城市特许状,其市民也拥有相当的自由权利。伦敦市民阶层主要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及其他获得市民权的城市居民。他们抑或通过手工业行会参与城市管理,抑或通过斗争和谈判在议会中获得一席之地。二者的关系既有冲突,也有妥协,其目的都为争取各自的利益。最终,其形成的规范和制度为英国宪政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the notion of risk as an organisational logic within schools, the impact of contemporary accountability regimes on managing risk and then, in turn, to posit a systems-based process of risk management underpinned by a positive logic of risk. It moves through a number of steps begin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standing of risk, the risk society and the logic of risk derived from the seminal work of Douglas (1992, Risk and blame: essays in cultural theory, London: Sage), Beck (1992,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 Sage) and Giddens (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Second, the paper juxtaposes this understanding of risk with the rise of accountability imperatives and an “audit culture” [Strathern (1997) European Review, 5(3), 305–321] in public institutions, including schools. It then moves to consider how a systems-based approach to risk management, drawing on Reason’s (1990, Human Erro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del of human error minimisation, could be usefully developed for schools. Such an approach would be built on a positive risk logic which maintains the flexibility, innovat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so necessary in education and avoids the mor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many current forms of account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which reflect avoidance, conformity and rigidity.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one institution,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under Anthony Giddens’s directorship, sought to occupy the ‘condition of publicity’ that is increasingly a prerequisite for university success in ‘knowledge‐society’ contexts. In particular, we illustrate how the LSE has sought to develop a brand and practice that is policy‐relevant, close to society, media‐savvy and think‐tank‐like, whilst at the same time remaining impeccably academic. Whilst one goal of the paper is the relatively modest one of giving local texture to some of the general tendencies identified in wider debates about ‘academic capitalism’, ‘the postmodern university’, and the like, we also develop some initial considerations that are intended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assessment of those theoretical themes.  相似文献   

17.
18.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水陆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陆路交通在罗马古干道的基础上修建了许多新道路,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城乡道路系统;水上运输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航运与沿海运输相结合,构成了相互交错、四面通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现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江西省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质量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分析江西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质量不公平的原因,提出可行性的解决途径,对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诚信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社会生活中诚信的严重缺失乃是人们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在导致社会性诚信危机的原因体系中,司法的不尽人意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因之,充分认识司法之于诚信社会的必要性,通过符合法之精神的司法活动打造诚信社会,就成为法治进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