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趣说散文     
陆文夫:真情实感是为文对散文也很难下什么定义,有些国家把诗歌和戏剧之外的文体都称之为散文,连小说也包括在内。中国人好像也是把诗歌和戏剧之外的文体归入散文,只是不把小说包括在内,但也认为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故事。我小时候读过《古文观止》,长大后便认定像《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是散文。后来读冰心的《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认定这是白话散文。再后来读鲁迅的《秋夜》、《风筝》、《过客》,又觉得散文与小说,与短剧有些难分。《过客》虽是散文,却用了短剧的形式,那《风筝》可以发展成短篇,《过客》简直可以成…  相似文献   

2.
《猫》的文体应归于散文还是小说一直存在分歧。分歧源自散文与小说界限不明晰、作者自述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以及《猫》的语篇本身兼有小说和散文的一些特征。教师可将“《猫》是散文还是小说”作为核心问题组织探究性学习,通过分解核心问题生成探究任务、获取信息、交流探讨、归纳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分别从散文和小说两条路径对《猫》进行深入研读。  相似文献   

3.
肖红散文与《商市街》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园地里,肖红是位辛勤的耕耘者。她早年在哈尔滨开始文学创作生活,散文的写作比小说还多。一九三六年在上海,她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商市街》与《桥》(《桥》中也有短篇小说,正象她的小说集《牛车上》收有散文一样,说明肖红对于小说与散文的分界不甚在意)。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看的书还真不少,例如《红楼梦》、《与外星人过儿童节》、《巴金散文》。可是我的最爱,是杨红缨写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小说。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我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但是若追问我散文是什么,我却说不好.如同人家向我打听一个我很熟悉的朋友,他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好处?我倒一时无从说起了. 我想,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比如说它不是诗词,不是小说,不是歌曲,不是戏剧,不是洋洋数万言的充满了数字的报告. 我也可以说,散文的范围包括得很宽,比如说通讯、特写、游记、杂文、小品文等等,我们中国是个散文成绩最辉煌、作者最众多的国家.我们所熟读、所喜爱的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 《陋室铭》、 《五柳先生传》、 《岳阳楼记》、 《陈情表》、 《李陵答苏武书》、《吊古战场文》、 《卖柑者言》.  相似文献   

6.
曹婷 《考试周刊》2014,(94):28-28
<正>《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纪实散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教学时,很多老师都针对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和"我"四次流泪进行分析。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传统教学思路是分析人物形象,理清作者情感。很明显,这里混淆了散文和小说的教学思路。必须强调把散文和小说区分开来。散文将情感寄予全篇,不是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但一定要明确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主编的《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语文》一书就新高考Ⅰ卷中《给儿子》一文的文体,所作的“干脆将其读作散文”的解说进行了理性思考。首先,笔者认为把《给儿子》仍然看作小说的理由并不充分;其次,把《给儿子》读作散文,也符合现有命题小说、散文平半分配的规律;最后,从共有属性与特有属性及其本质属性的区别来看,《给儿子》应当是散文而不是小说。  相似文献   

8.
以书为友     
我爱读书 ,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寄托 ,书是我的心灵家园。我爱读书。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 ,还是戏剧 ,都吸引着我 ,诱惑着我。我接触了许多书 :《野草》、《唐诗·宋词三百首》、《安娜·卡列宁娜》、《雷雨》……偶有所得 ,暗自欣喜。常产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让我回味无穷 ,受益匪浅。以散文为友 ,我能从中领略出散文的意境之美。《野草》中的一篇文章叫《雪》 ,而散文就像“雪”一样。“在无边的旷野上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  相似文献   

9.
一在冯至的著作中,除了诗、散文和学术论著外,称之为小说的有《蝉与晚祷》、《仲尼之将丧》、《伯牛有疾》、《伍子胥》、《两个姑母》、《公孙大娘》、《白发生黑丝》。但是1983年春,作者在《诗文自选琐记》中对自己的小说却作了体裁上的否定。人们说《伍子胥》是小说,我也曾把它当作中篇小说看待,严格说来,《伍子  相似文献   

10.
看《大家》     
本期《大家》质量较前两期有了显著的提高,颇有《大家》所倡导的先锋锐气。女性作家尤其出手不凡,王安忆的短篇《一家之主》、周晓枫的非虚构作品《邮差》、新进广西女作家纪尘的长篇《缺口》都是精心之作。这三篇作品似乎有意无意地消解了文体的界限,都呈现小说散文化、散文小说化的特点;又在其中揉进了诗性。《一家之主》和《缺口》尽管以“小说”的面目存在,情节却更近于散文,其中抒情的成分也颇近于散文的表达。《邮差》以“非虚构作品”即“散文”的面目出现,但其中夸张的个人体验,奇特的跳跃思维,断续的情节线索,又使它具有某些小说的气质。它们或许标志着未来文学创作中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分野有可能越来越模糊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1.
<正>《她总是叫我"连科哥"》一文,选自小说家阎连科在台湾"世界华文小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讲的一部分。虽然是演讲,但我以为演讲也是散文,而且不是一般的散文,是有声音的散文,是看得见作者样子、也看得见读者(听众)样子的散文,是有现场感染力和征服力的散文,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等,既是好演讲,也是传之久远的好散文。同样,阎连科的《她总是叫  相似文献   

12.
邓星雨同志把他的《蓬莱诗魂——论杨朔的散文》一书的打印稿交给我,说陕西人民出版社将要出版,我听了很高兴。这高兴的心情,不仅是因为星雨同志在科研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是因为通过他的书稿看到关于杨朔乃至其他作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杨朔是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老作家,至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后始以小说《三千里江山》的问世而名扬海内。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除了主题的开掘、人物的描写外,主要以语言取胜。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散文美:不是一般的散文(如杂文、速写、随笔……)美,而是一种抒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13.
《她总是叫我“连科哥”》一文,选自小说家阎连科在台湾“世界华文小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讲的一部分。虽然是演讲,但我以为演讲也是散文,而且不是一般的散文,是有声音的散文,是看得见作者样子、也看得见读者(听众)样子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以前,我以为自己的处女作是散文《亮晶晶的雨丝》,现在一翻那本县办刊物《芦笛》,才想起这是本内刊,其实我的处女作是一篇短篇小说《静静的芦花塘》,这篇小说发表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冀东文艺》1994年第二期上。现在读这篇小说,显得幼稚可笑,可它对我有着值得珍视的意义。那是一阵清风,那是一缕遥远的微笑,抑或是一段动情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用这样几句话来形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散文以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中考出卷老师的青睐。我留意了近几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散文:2005年《杜甫草堂记》,2006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2007年《陋室吟》,2008年《郁孤台笑了》,2009年《神越关山哭  相似文献   

16.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时提出的著名理论。散文与小说文体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的复调尽管有所差别,但对话性是所有复调艺术的共同特征。文章从对话性入手分析散文的复调结构:《我与地坛》——内心独白构成的微型对话;《一个军阀的早年爱情》、《天黑黑》——两个或多个叙述人交替出现构成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有句话,好多年了想说总也不敢说,不是怕得罪了谁,是怕听的人不相信。先得说说我的状况。我原先是写小说的,后来写散文,再后来写文学评论,现在从事学术研究,刚刚完成的著作是《徐志摩传》。实际上这几样是交相为用,比如现在做学问,也常写散文和文学评论。作为小说作家,我不是最好  相似文献   

18.
六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发表的《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这篇文章,我是在翻阅一套散文选集时读到的。多年来,我喜欢利用业余时间浏览手头的小说和散文,用意只在于调剂精神。然而,这次阅读蔡元培先生这篇散文,却无论如何难以平静,七八千字的一篇短文,竟让我花去了两个多...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古代学者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误识,《桃花源记》长期以来被归入"游记类散文"或"记传类散文"。实际上,《桃花源记》不是散文,而是一篇小说,并且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中国人"有意作小说"的时间,并非鲁迅所主张的始于唐朝,而是始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 ,我们的文学无疑会有雄浑壮美的诗篇 ,会有鸿篇巨制的小说 ,那么散文呢 ?我想也应有它的作为。最近 ,读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抒情散文《太阳之歌》 ,就使我对散文的这种审美期待获得了满意的回答。当今文坛散文热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通常见到的多是那种精短的生活散文、游记散文、人物散文、随笔式散文、文化散文 ,甚或是所谓“小女人散文”。当然 ,这些形态多样的散文也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 ,自有其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 ,像作家沈世豪笔下的《太阳之歌》这样大气 ,这样燃烧着时代激情 ,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