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法国新小说的开山之作,《橡皮》的反叛性深刻地表现在对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的戏仿和变形上。小说一方面通过戏仿《俄狄浦斯》的戏剧形式、故事结构、人物行为等,继承了向古希腊学习的现代派创作传统;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的变形,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颠倒性的俄狄浦斯形象,消解了《俄狄浦斯》悲剧的崇高性。这种看似游戏的创作,是阿兰·罗伯-格里耶企图还原世界本貌的尝试,对于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2.
白凤欣  佘平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12-14,22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英国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又是一位哲学诗人。"矛盾的普遍性"的思想统摄着他一生诗歌的创作过程。他认为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其诗歌中体现矛盾的"对照"(contraries)频频出现。从主题思想、语言文字、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分析布莱克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永恒的"对照"手法。  相似文献   

3.
"精神隔绝"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一贯主题,旨在表现人与人之间一种生之孤独与爱之无能的生存状态,而男女性别错位是造成这种精神隔绝的重要原因,它导致两性之间关系的失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混乱,也因为无法再生殖而面临灭亡的前景,结果只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精神隔绝;而男权制的存在又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所在。本文以《金色眼睛的映像》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个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众多诗作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对"天真"和"经验"两种状态的描写。几乎所有研究者都以《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为文本基础,认为前者倡扬,后者否定,表明这两种状态对立而又必需。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批评流派的悖论为理论指导,细读《诗的素描》,《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以进一步解读该主题,说明这两种状态除了矛盾之外,更重要的是,彼此包含,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谙熟《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6.
柴可夫斯基一曲《如歌的行板》,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此曲也成为了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源于课堂生命的律动——节奏,本是循着节奏之美自然韵律,我试图去追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之魅力与创作秘笈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这也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的原型。俄狄浦斯情结又称弑父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术语。而在余华的大部分作品中,亲情乃至爱情是其主要内容,如《兄弟》和《在细雨中呼喊》之中,在描写父子关系时,虽鲜有关于父子冲突的描写,但其对"父亲"的塑造却超越了传统,并对"父亲"形象进行残酷的解构和颠覆,在文学史上这虽不是创举,但是这种写作手法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好了歌》(以下简称《歌》)可视作《红楼梦》全书之纲,《歌》采用了七言形式,却并非严格的格律诗,像是一首民谣。表达朴素,寓意隽永,令人咀嚼再三。堪称警世箴言,醒世睿语。《歌》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雷雨》文本作为一个大的符号系统,有着特定的指称意义。"雷"是这个大的符号系统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语符在文本中大量出现,它所指称的意义极为丰富。运用结构主义语符学理论去探析"雷"这一语符所指称的意义是什么,将有利于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雷雨》并阐述《雷雨》文本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崔嵬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06-108
《忒拜之歌》这个已经几乎失传的文字与同为史诗的《荷马史诗》有明显的差别,从这些差别中,可以分析出《荷马史诗》之所以流传千古的真正原因所在,也可以看到一部影响西方文明的经典作品内在的分量,即《荷马史诗》注重创作题材与"人"的关联性,让就算时隔千年的读者,也能从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这正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到的一条创作原则,也与"诗可以兴"的古训不谋而合,为我们呈现了经典之为经典的一项重要的诗性智慧所在。  相似文献   

11.
《青春之歌》是中国现代文学之中的佼佼者,这部小说也是女作家杨沫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青春之歌》塑造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其中江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冯雪峰《真实之歌》和鲁迅《野草》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主观心境非常相似,所以冯雪峰《真实之歌》中有鲁迅《野草》的因子。《真实之歌》中的鲁迅《野草》因子主要表现在渴望光明和自由、怀念一切美好事物、寻找身外青春的真实心曲;解剖自己、咀嚼灵魂、战胜自己、升华灵魂的激烈搏斗;掷击空虚、反抗绝望、执着现实、韧性战斗的不屈精神;思考人生价值、领悟爱情真谛、正视历史血泪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13.
朱熹于易,自著书有《周易本义》,合著者为《易学启蒙》,日常易说辑于《朱子语类》者凡十三卷。《周易本义》数言详见《启蒙》,《语类》对《本义》又颇多引申发挥。欲全面把握朱熹易学,此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是《语类》中晚年之语,于其易学具有总括和自叙性,尤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7,(5):45-49
《再别康桥》并非徐志摩对离开康桥时真实场景的摹状与再现,而是对自身康桥体验的一次重新整合与创造书写。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埋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表现这个注定要纠缠人类一生的悲剧性命运,既是《再别康桥》最动人的特质之所在,又使得它完全可以跻身世界文学名作之林。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将自己的创作理想成功地付诸艺术实践,小说意味深长,因而引发了人们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众多解读。这也是小说的生命力之所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谱写出一曲激励人、感染人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6.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麦卡勒斯充分利用了民谣体的叙事特点来展开写作,不仅因为民谣体的重复结构、"概要式"特点和叙述者所体现的"非个人化"特征有助于其对创作主旨展开充分论述,还因为她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要求作者与文本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史记》的创作动机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提出著名的"发愤著书"说,故此古今学者以"发愤著书"为《史记》定论,并把"李陵之祸"作为"发愤著书"的缘起,甚至有学者把《史记》的成功归结为"李陵之祸"。但从"发愤著书"说提出的时间、《史记》前后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的不同来看,这种观点又有不妥之处。《史记》的创作具有多种动因。  相似文献   

18.
提到中国儿童歌曲,没有一首比《卖报歌》流传更广的了。不少两鬓斑白的老人童年时都曾唱过这首歌,并且永生不忘。小学生、初中生、甚至带稚气的幼儿,也都喜欢唱这首歌。那这首歌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呢?《卖报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于1933年创作的。聂耳特别爱孩子,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的37首歌曲中,有6首是为儿童写的,占了他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除了《卖报歌》以外,另5首儿童歌曲的曲名是:《小野猫》、《牧羊女》、《雪花飞》、《小工人》和《卖报之声》。《卖报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尤金.奥尼尔的自传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为例,来说明这部用"血和泪写成的"剧作不仅是奥尼尔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高超运用,而且是奥尼尔极度压抑的自我得以宣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在创作心态、表达方式、情感指向、审美情趣乃至诗学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喉两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带来的内蕴丰腴的艺术效果,不仅丰富了读者的审美感受,而且深刻影响了读者对《长恨歌》主旨的多样性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