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 对“新课改”,每位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 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 彩了,更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然而欣喜之余, 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形似”而“神离”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自我纠正。 一、问题解决:广拓途径,不为教材所缚 【案例】 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新授课。教师出示26×2,让学生试算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很多:26+26=52;25×2=50,1×2=2,50+2=52;30×2=60,4×2=8,60-8=52;20×2=40,6×…  相似文献   

2.
一、尝试准备题扫一间30平方米的教室,甲组单独扫10分钟完成,乙组单独扫15分钟完成,两组合扫几分钟可以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准备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解答方法。30÷(30÷10+30÷15)=6(分钟)或30÷(30/10+30/15)=6(分钟)或30÷10×x+30÷15×x=30或(30÷10+30÷15)×x=30 师生共同修正错误解法,对每一种解法都给予鼓励。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主张之后,“算法多样化”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广泛注意和普遍认同。但是对“算法多样化”这一新理念认识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做法。最近,笔者听了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中两节“十几减八、减七”的数学课,现结合这两个教例中引导学生探索算法多样化的环节,谈一些对算法多样化的认识。【教例1】师:你能算出15-8的结果吗?生:等于7。师:你是怎样想的?生1:因为7+8=15,所以15-8=7生2:我先用15-5=10,再用10-3=7。生3:我先用10-8=2,再用2+5=…  相似文献   

4.
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简便运算时碰到这样一道题目:19.8÷3.3,学生出现了下面两种简便算法: ①19.8÷3.3 ②19.8÷3.3 =19.8÷(3×1.1) =19.8÷(3+0.3) =19.8÷3÷1.1 =19.8÷3+19.8÷0.3 =6.6÷1.1 =6.6+66 =6 =72.6 “咦!”这两种方法的答案怎么会不一样呢?哪里错了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并不急于说明答案,而是问他  相似文献   

5.
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后,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练习: “一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5dm,高是7.5dm,求它的表面积。”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的解答是 2×3.14×2.5×7.5+3.14×2.5~2×2=……=157(dm~2)然而,有一个学生却将其解答为 2×3.14×2.5×(7.5+2.5)=……=157(dm~2)教师肯定第一种解法正确后,对于第二种解法,也十分急切地认可道:“这种解法,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推出,可见它也是对的。”  相似文献   

6.
出彩的课堂     
教学“圆环的面积”一课,我出示了一道题:一个环形铁片,外圆半径6分米,内圆半径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题目出示后,学生们纷纷列式解答。一个学生报出答案:3.14×62-3.14×52=113.04-78.5=34.54(平方分米);又一个学生列出:3.14×(62-52)=3.14×(36-25)=34.54(平方分米)。忽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解法:3.14×(62-52)=3.14×11,不正等于3.14×(6+5)吗?”没想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犹豫了片刻说:“这样计算可以吗?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学生们忙开了,有的在草稿纸上写着,有的围在一起讨论。一生:不行,比如:3.14…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的角度看,“分数乘以整数”例1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点:(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2)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一堂课。其中教学例1的一段是这样安排的: 1.类比推理,理解意义教师出示一组填充题,让学生口答填充: 15+15+15=( )×( ),表示__。2+2+2+2=( )×( ),表示__。0.8+0.8+0.8+0.8=( )×( ),表示  相似文献   

8.
速算既可以锻炼快速反应的能力,又能赢得时间。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乘法速算法。 一、运用基础算理进行速算。如: 1.已知24×4=100 125×8=1000所以:25×7×4=25×4×7=700(乘法交换律) 26×8+99×8=8×(26+99)=1000(乘法结合律) 101×25=(100+1)×25=100×25+1×25=2525(乘法分配律) 2.利用平方差公式速算:如:28~2-22~2=(28+22)×(28-22)=50×6=300 二.记住一些常用数的平方,可加快运算速度。 如:(±11)~2=121,(±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20)~2=400,(±21)~2=441,等等。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2~2=144,而21~2=441,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口算时采用笔算的方法。如口算26×2时,部分学生是根据笔算的方法来计算的,6×2=12,向前一位进1,2×2=4,4+1=5,就是52。也就是我们说的口算方法的“笔算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运用笔算方  相似文献   

10.
1.比较、强化:带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完成下面两道复习题:①把3(1/4)、5(3/(10))、2(5/9)、10(2/5)化成假分数。②计算:(7/(15))、39×(5/(26))、(27)/(100)×(25)/(81)。后启发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6(2/3):①把6(2/3)看成“6+(2/3)”(带分数意义),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6(2/3)×8=(6+(2/3))×8=6×8+(2/3)×8=48+5(1/3)=53(1/3)。②把6(2/3)化成假  相似文献   

11.
<正>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肤浅的体会。1 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 例如,要求学生用“+、-、×、÷”的运算符号以及括号,把4个4连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分别等于从1到9的九个数。例如(4+4)÷(4+4)=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引例。事实上引例告诉了我们,前面两个数的和与后面两数的和相等,其商为1,如果用适当的符号,使得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其商不就是2吗?引导学生对引例进行深入的观察,寻找规律。学生很快就知道,只要把第一个括号内的“+”号改成“×”号就有:(4×4)÷(4+4)=2,突破了一点,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是:(4+4+4)÷4=3;(4-4)×4+4=4;(4×4+4)÷4=5;(4+4)÷4+4=6;4+4-4÷4=7;4+4×4÷4=8;4+4+4÷4=9。经常这样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不仅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  相似文献   

12.
【原题】100×99+100×102 解法一:原式=100×(99+102) =100×201 =20100 解法二:原式=100×100×2+100 =20100 笔者在我县农村一所中心小学听了一堂数学课,授课教师出示上面这道题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绝大部分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按解法一),唯独学生A根据自己的思路采用了“解法二”这种算法,而老师在进行练习评介时,却认为“解法二”无算理,不正确。当时,着实让我感到意外和惊讶。难道“解法二”真的是无算理吗?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推敲一下学生A的解法,就会知晓,这种  相似文献   

13.
一、巧用运算律例1计算-117×(132-0.125)÷(-1.2)×(-1313).解原式=-117×(132-18)×(-56)×(-1613)=-117×1613×(132-18)×56=-9×(12-2)×56=9×32×56=1114.二、合理分组例2计算1-2+3-4+5-6+7-8+…+4999-5000=(1999年“希望杯”初一数学竞赛试题)解原式=(1-2)+(3-4)+(5-6)+(7-8)+…+(4999-5000)=(-1)+(-1)+(-1)+(-1)+…+(-1)(共有2500个)=-2500.三、反序相加例3计算12+(14+34)+(16+36+56)+…+(198+398+…+9798)=(1998年“五羊杯”初一数学竞赛试题)解设原式=S,将每个括号内的分数反序排列,可得S=12+(34+14)+(56+36+16)+…+(9798+…+39…  相似文献   

14.
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对“算法多样化”有这样的建议:在第一学段鼓励算法多样化,在第二学段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可见,算法多样化不仅是计算教学的专利,而且是其他教学内容必须涉及的问题。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因材施教、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把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方法课改背景下,教学过程强调动态生成,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方法。只有这样,才保证教师…  相似文献   

15.
算法多样化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算法优化教学就是寻求解决问题最简便、最快捷的算法的过程。算法优化教学是算法多样化教学的延续,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令等式成立     
我们有四个数字:1、2、3、4,将它们合并到一个数学等式中,令其答案为5.例如:4+3-2×1=5使用相同数字的另一个成立等式如下所示:4+3-2÷1=5您是否能够建立另一个数学表达式,在等式左边使用1、2、3和4,并令等式的右边等于5?可以使用4个标准的数学运算符:+(加)-(减)×(乘)÷(除),如有必要,还可以使用括号.我们还可以练习一下这些题目:5551=243582=29936=25678=14443=42357=7答案:(4+1)÷(3-2)=55551=24(5-1÷5)×5=243582=2(8×2)÷(3+5)=29936=2(9+9)÷(3+6)=25678=1(8-7)÷(6-5)=14443=4(4×4)-(4×3)=42357=72+3-5+7=7令等式成立@道道…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解决:广拓途径,不为书本所缚 [现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新授课。教师出示26×2,让学生试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很多,例如:(1)26 26=52;(2)25×2=50 1×2=2 50 2=52;(3)在头脑中列一个奖式,用竖式算出26×2=52;(4)30×2=60 4×2=860-8=52;(5)20×2=40 6×2=12 40 12=  相似文献   

18.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仅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更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我们在教学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就能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乘法分配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它难于理解又难以应用。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曾就设计专项练习、指导综合应用入手,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重视结构特征的训练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特征是学好它的基础,也是用好它的前提。 1.判断型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看哪道算式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错的原因。 ①14×38+14×62=(a)(38+62)×(14+14) (b)(38+62)×14 ②35×(43+11)=(a)35×43+35×11 (b)35×43+11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有错误的算法,通过辨别正误,分析说理,能加深理解,防患于未然。 (2)请你观察下面两组算式,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在乡镇中小学搞调研,听了一些数学老师的课,感触颇深。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缺乏教学机智,那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就不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今撷录部分案例并试作思考。案例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课本出现了三种方法:(1)5+3+5+3=16厘米;(2)5×2+3×2=16厘米;(3)(5+3)×2=16厘米。师:课本中有这么多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生1:第一种方法好,四条边正好不多不少。生2:我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样算比较快。生3: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没有第二种快。5×2得10,再加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