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歌舞之美--原生态歌声响彻鸟巢上空 "你的家乡在北京城,我的家乡在阿里山,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永远都是一家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自暖场演出开始,就始终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次日,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度的评价,就连一向对中国过于挑剔的欧美媒体,也罕见地一致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 "中华文化的缩影",形容词也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法新社的"Spectacular"(壮观的),路透社的"Dramatic"(充满戏剧性的),<澳大利亚人报>更是说的好:"Confucius says:Letthe Games begin!"(子曰:让奥运开始吧!).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激昂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接,进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个接一个的视觉奇迹吸引了全世界40亿人的目光:在中国,开幕式电视直播的收视份额达到83.62%,超过了历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最高点;在德国和法国,收视率都达到黄金时段的最佳值;在日本和韩国,收视率创下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新纪录;在美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人数创造了美国本土以外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8日晚8时零6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现场,天使降临,一个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女孩满怀激情,脆生生地唱响了<歌唱祖国>,幸福的微笑、清澈的童音、深情的旋律响彻"鸟巢"上空,并通过屏幕传遍五湖四海,如天籁般地进入亿万观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寰球传媒     
世界:北京奥运开幕式收视创新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多国收视率也创历史新高。据各国媒体和调查公司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的平均收视率为37.7%,瞬间最高收视率约为48%,超过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在西欧各国的收视率都达到了20%左右;在全美收视率达18.6%,创非美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最高的纪录,被称为"一个不可思议和值得纪  相似文献   

6.
7月14日,<京华时报>为配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推出了精心策划的"奥运金版",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内,上市的报纸便纷纷售罄,当天<京华时报>的发行热线也被打"爆"了,紧急求购报纸的人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7.
林浩是一名与众不同的儿童,在汶川大地震中,他从废墟中救出同学的事迹,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之后林浩配合政府的宣传活动,还参与了大量活动,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四川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各种媒体对林浩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其中,由新华社发出的图片<林浩面部图>与<姚明林浩举旗图>,宣传范围极广,引起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是一个连接主办国和世界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和魅力的民族大戏,其中"和"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鸣点,与"人文奥运"交相辉映。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飘着浓浓的墨香,带着人民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喜悦激动的心情,<人民日报>十多万份北京申奥成功"号外"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后几分钟迅即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奥运开幕的媒体"号外"竞争中,<新华每日电讯>"号外"首先在时效上胜人一筹,开幕式结束半个小时内就在北京31个发送点与读者见面,独此一家.  相似文献   

11.
薛宝海 《视听界》2009,(1):118-118
奥运会之后,我很快就听说美国NBC电视台转播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跟我们国内看到的“很不一样”,画面精美,重要信息都没有遗漏。这里要说一下,国内从央视1套看到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面是BOB——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下属的专门机构转播的,这个专门机构很多人是原来央视5套的,我感觉在转播理念和经验上要逊色于NBC等老牌电视机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是广告宣传的重要契机,奥运期间<体坛周报>所发布的广告与以往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对今后的广告运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奥运期间<体坛周报>所发布广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近水楼台先得月"、"无心插柳柳成荫"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康宏 《编辑之友》2004,(5):41-43
夏榆先生有一篇散文,名为<失踪的生活>(见< 2003文学中国>,花城出版社, 2004年 1月版),写一个没有姓名的"坏孩子"在北京的严冬里从"少管所"接连向"姐姐"发出两张呼救的明信片.他写道:"姐姐,冬天来了,我这里很冷.盼你寄来棉衣.  相似文献   

14.
11月7日下午,我正在十六大代表驻地作前期采访,忽然接到<经济日报>"十六大特刊"主编吴昱的电话:"明天的开幕式,你能不能给特刊写点特别的、鲜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2010年居民生活消费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一路"斗志昂扬".2010年11月下旬,编辑部决定由我来做一篇有关蔬菜涨价的报道,花了两周时间,先在北京,后奔赴山东寿光,<蔬菜涨价的动力>一文于11月29日在<三联生活周刊>(总第606期)刊出.  相似文献   

16.
翻开<奥运特刊>颇有感触,国际奥运会已有百余年历史了,而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新中国从1984年重返国际奥运会到举办国际奥运会(北京)只用了20余年时间--这百年难逢的一大盛举,正如<奥运特刊>所言: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档案>再次全新改版的一年,我衷心祝愿<北京档案>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说起改版,至今难忘1996年<北京档案>由双月刊变成月刊的那次改版.作为热心读者和通讯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当年的改版座谈会.会议征求大家对改版的意见,我提出若能新辟-个带有互动性质的辩论栏目,定会吸引读者的眼球,不过,前提是领导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和对不同观点的宽容.这无异于将了领导一军,谁知领导马上把球又踢了回来,说:"这个栏目就交给你吧!"这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从此,我就以阿昆的名义主持"每期-辩",没想到一干就是15年.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季羡林教授在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曾对前来征求意见的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件事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在国内各大媒体和网站引起大家的讨论。现在在百度打上"季羡林张艺谋",还能找到79000多条有关这次讨论的网页。这说明,"孔子"和"奥运会",确实在无形中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和注意力。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其中让我珍藏至今,令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一纸与北京电台签下的<奥运评书>协议书.它既是庄严的承诺,又是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