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他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以审美、创造性发展、表现和社会交往为其价值观,因为世界不能没有声音,人类不能没有音乐,所以音乐课程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音乐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综合的,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就不能正确把握中学音乐教学的方向;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就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没有一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就不能真正实现"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目的,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在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陈曼 《儿童音乐》2010,(8):69-71
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以来,广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教学研讨与实践中,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新课程标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于极端的现象,盲目的"追风"和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花哨,为音乐课披上了华而不实的外衣。针对这些现象,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通读"新课标",领会其真正的目标和内涵,做到音乐课的本质不能丢;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丢;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不能丢。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课堂为主阵地,把音乐审美教育落到实处,真正的用音乐来影响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4.
高职生的职业素质不能没有或缺少音乐素质;同样,高职教育也不能缺少音乐教育.这是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葫芦丝乐团"的创建及所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所得到的体悟.音乐如何融入高职教育,使音乐素质成为学生职业素质的一部分,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文章从器乐教育切入,以葫芦丝乐团的组织为例,深入探究了高职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优化组合,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努力做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不能忽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学形式的科学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等,总之,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经过2020年以"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和评价"为主题的河北省小学音乐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从评选活动的亮点与进步、改进与完善两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导向、规划、调控、评价作用;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教学重点,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能过于说教,忽视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性、有意性.  相似文献   

7.
音乐对完善人的思想品格有着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承担起美德教育的重要责任。论文以详细生动的教学案例,论述了小学音乐教师担起美德教育重责的必要性以及美德教育重责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性质和价值决定必须突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征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音乐课程的首位,是音乐鉴赏之根本,是教师授课之核心。因此,如何把握这一音乐鉴赏之根本,自然便成为上好课的首要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9.
音乐给人美的享受,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对于学生来说,审美教育同样是音乐课的核心追求。一、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本质而言,音乐教学并非让学生将来成为艺术家,而是引导孩子在音乐教学中,去发现美、欣赏美、认识美,从而塑造美好的品格。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没有完善,因此,音乐教学不在于学生唱得多好,而在于用艺术的音乐手段,去引领孩子从中体验到音乐的美,为形成正  相似文献   

10.
教育价值观就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来看,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区别。实然教育价值观是实际指导教育实践的价值观,是对教育行政和教育专家提出的“应当这样”的应然教育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应然教育价值观关注有加,却对实然教育价值观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明确地提出来讨论。实然教育价值观是社会价值链的一部分,具有教育系统外部决定性、社会文化直接决定性和利益决定性等外生性特点。教育改革不能跨越社会发展水平达成超前性。推进教育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价值链整体对教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高度重视发掘社会文化中有利于先进教育价值观生长的因素和变化趋势,高度重视使先进教育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关系状况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分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权力紧密相连,有人质疑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会构成价值观上的霸权,变成阻碍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力量。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意识形态是没有错误的,同时这也并不意味它削弱了其他价值观。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强调政治,忽视个人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受教育者往往不能产生有效的价值认同,核心价值观也不能成为学生一生稳固且坚定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传递政治价值观之外,还有着丰富的内涵,也具有着更为高远的意义,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的发展,幼儿音乐艺术也被划分得越来越细,但音乐终究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唱或听,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来演奏。奥尔夫音乐阐述的教育理念中,音乐艺术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不存在心理上的排斥。它植根于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增强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创造性。结合音乐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阐述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奥尔夫的音乐特点以及教育方法,说明奥尔夫音乐活动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师在关注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同时,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音乐文化教育以期实现学生在真正生活世界中人格的完善,精神的丰富。那么,在我们努力构建学生新的知识观给能力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时候,在师生对话的教育模式下,有一样具有重要精神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被忽视的,即学生音乐态度、音乐情感与音乐价值观的塑造。笔者以为,在课程的深层模式下将这三者加以关注,是实现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文化教育是中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教育的终极意义与培养目标而言,建构学生性情的真、品格的善、气质的美是音乐文…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正负影响及相互作用,又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能忽视网络文化.文章以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机制为研究对象,从建构学习宣传、保障运行、监督评估“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研究思路展开思考,对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大多以教授音乐知识为主,大多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的意识,没有很好地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而不是一种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在“以人为本”、“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电视将变为教唆者;没有经济效益,电视也不能发挥作用,起不到引导、教育的目的。媒体人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个社会责任,明白自己是谁、为了谁;发挥电视的社会教育、引导功能,融入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朱群 《教师》2010,(18)
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就像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世界上不能没有音乐.童年的孩子们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喜欢幻想,他们对于音乐更为敏感,可以说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歌唱.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相似文献   

18.
朱群 《教师》2010,(21):36-36
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就像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世界上不能没有音乐。童年的孩子们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喜欢幻想,他们对于音乐更为敏感,可以说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歌唱。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86):148-149
高校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虽已开展,但整体效果并不太理想。音乐教育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独特,高校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作品欣赏、音乐课外活动等方式,使音乐教育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开发智力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而音乐教育恰恰能极大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当然,不能把音乐局限于此,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巨大作用.在音乐方面,新大纲对从前的教育目的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学习音乐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大纲的修改突出了音乐的人格化、情感化,把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因为音乐与人最具"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