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享受学习的兴奋与快乐,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一、培养问题意识,促进主动发展新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产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案例:在第二册《拔萝卜》一课中,一开课,老师就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白兔与黑兔》:白兔与黑兔爱劳动,他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这一天,他们一起到田…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注重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张朝明 《教师》2011,(1):93-9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发展,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实现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型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为目的,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找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架起问题的桥梁,让他们积极探索未知知识的世界。如果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教学为主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一个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进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三会”是无法割裂的,应该在每一节常态课中有意识地培养,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精准分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聚焦关键词、设计学习单、创设好平台等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阮华平 《广西教育》2012,(37):26+42-26,4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逐步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反思质疑习惯的养成。假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缺失,将会造成学习兴趣低下,思维懒散迟钝。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让学生在“问”中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季本华 《教书育人》2012,(23):64-6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点所在,也是新课程关于数学教学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实现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对如何设疑予以重视和关注,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驰骋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姚素花 《贵州教育》2022,(11):40-42
<正>一、引言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致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2014年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理念,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最终落实在学生的课堂“表达”上。这本质上正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认知能力,为今后的知识学习储备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对应用意识的表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那么,怎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一、让学生学会听课 学会听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对注重解题思路和步骤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吸取、掌握新知识的必要条件。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会听”、“会看”、“会想”、“会说”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综合的意义 它既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学习知识 ,又是一种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维” ,同时还让学生通过锻炼形成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 ,可谓是“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各种新题型层出不穷 ,这些题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既重视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 ,更注重了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 ,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有关平面图形的考题就能很好的落实这一理念 ,2 0 0 4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就有大量的与平面图形有关的题目 ,我们认为这些题目对于培…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中,牢固树立自信心,对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经常想一想:"别人能,我也能",就会促使自己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我能"意识,对开发情商(EQ),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数学课标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把数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初中学生爱玩、好动,如果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进行初一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有意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如“24点”游戏,就是其中一例: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中任意抽…  相似文献   

17.
王静 《四川教育》2023,(Z2):73-74
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能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可通过“四到位”进行落实:注重“观察”到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注重“思考”到位,培养学生灵活运算能力;注重“分析”到位,培养学生把握问题关键能力;注重“计算”到位,培养学生简算准确能力。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态势,通过学生自主的内化活动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中,要让学生在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应用意识。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此教师在现实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情景问题到数学问题,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