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与能工巧匠的智慧劳动密不可分。能工巧匠们不仅工艺技术高超,而且极具创造性和创新思维,他们是每一个时代技术进步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为了人类的美好前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在世时几乎很少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回报,但作为早已习惯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大步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成为建设的"主角"。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我想,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潜质,概括来说就是"五干"精神:肯干、能干、善干、恒干、敢干。"肯干"解决的是动力问题。人不仅要生活在现实中,还要生活在理想中。创新人才首先要对理想有执著的追  相似文献   

3.
任何发明,如果它最终不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进步和改变,那么将势必不会真正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发明。反之,一项真正有生命力的创造或创新,则一定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早已经过"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本期我们为读者精挑细选的,正是这样10项与人们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却又最容易被忽略到的非常值得感谢的发明发现——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身边,于点滴处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拥有它们我们几乎可以毫不费力,但倘若一旦彻底失去它们,现代人的日子几乎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4.
正大部分人应该是不喜欢老鼠的——因为老鼠偷吃、搞破坏、脏、臭……还丑。等等,丑?你可能不赞同我说的话,小仓鼠挺萌的呀!然而,美和丑都是相对而论的,即使很多人觉得老鼠很丑,但是与另外一些同胞相比,小老鼠们简直萌萌哒。毛发稀疏,卖相丑陋,常年混迹于"世界最丑动物TOP10""这么丑的生物你见过吗"等排行榜的可怜货……没有错!这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裸鼹鼠。  相似文献   

5.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五万多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一加一大于二"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李孟辉 《金秋科苑》2010,(11):176-17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在美术欣赏课中努力创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它是双向的,也是同步的。我们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从"独奏者"过渡到"合奏"的领导者。我们的责任已不单单是传授,而应该是帮助学生去发现、探求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塑造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专家简介:姚昆仑,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创新奖等奖项。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先导,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生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秉承了创新发展的历史,不仅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创造新的知识,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此,我们才得以感知远古成就,享受现代文明。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姚昆仑除了繁忙的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外,还有另一番事业、另有一种梦想,那就是传播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9.
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人类的灵性将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发明,但是他们并不能让这些发明更美妙、更简洁、更明朗,因为自然的产物都是恰到好处的。"此言不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灵感源泉,将这种智慧和灵感用在人类生活中,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就是"仿生技术"。我们就从"植物仿生"领域作为切入点,领略一下大自然创造万物的神奇之处吧。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镇江市老专家协会推荐的题为《镇江老专家抱团建好家》一文,展示了镇江的老专家们退而不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老专家协会这一平台上,展示了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靓丽风采。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难看到镇江的老专家们没有放马南山,颐养天年的闲适,更多的是向国家、向社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在老专家协会这个"家"里,老专家们尽情地释放自己平生所学。使人不禁称赞:"镇江的老专家真给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面向人未来的事业,它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现在生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只有这样,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其生命的价值才会不断得到提升。如果说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那么未来教育的视野应该是智慧。时代呼唤和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集大成"智慧的人",便成了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霍比特人是英国作家托尔金在《魔戒》中创造出的虚构角色,他们体形娇小、身手敏捷,令读者们印象深刻。然而在印度尼西亚的海岛上,科学家们却发现了"霍比特人"的身影。这些生活在几万年前的史前小矮人,悄然在现实与魔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又是为何走向灭亡的?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步伐,走近"霍比特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逐渐得到了落实,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融入了不少新时代的元素,为课堂增添了不少活力,进而激发起学生们的积极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是学生开启智慧课堂的起步,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特点,秉承"快乐教学"的理念,创新出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鲜明时代特征之一。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要求。10年前,中国科学院的一些老科学家们率先在中科院范围内倡导和组织了基于知识创新工程的“创新文化”建设,弹指一挥间,如今当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时,曾经最早使用这个名词的人,我们不仅不该遗忘,而且除了深表敬意之外,更值得听听当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任何发明,如果它最终不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进步和改变,那么将势必不会真正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发明。反之,一项真正有生命力的创造或创新,则一定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早已经过“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本期我们为读者精挑细选的,正是这样10项与人们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却又最容易被忽略到的非常值得感谢的发明发现—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身边,于点滴处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拥有它们我们几乎可以毫不费力,但倘若一旦彻底失去它们,现代人的日子几乎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年一度的春晚是老百姓年夜饭桌上的精神大餐,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春晚也日益成为一场科技创新的盛会。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许多节目在舞美创意和舞台设计方面也运用了多项创新"黑科技"。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牛年春晚中的那些智慧成果吧!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每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新时代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从"为何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开始提出问题,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寻求并积累教学经验,为推进创新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实施素质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重要历史使命.正如江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小学阶段向学生较为系统的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肩负者,必须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新课改呼唤创新,课堂教学趋势创新,我们更应该启动所有的智慧,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历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超前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去开创事业,年轻的大学生血气方刚、责无旁贷,他们已经有人投身到创业的大潮当中了,而且有的已初见成效。然而面对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对自己情感的管理实际上了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对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有些人为什么智商很高却没有什么显著的成就,其原因往往是由于他们的情感智慧比较低。那么,什么是情感智慧呢?情感智慧包括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